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本文通过一次性阻断兔冠脉左室支15min后再灌注复制在体心肌顿抑(MS)模型,动态观察心肌缺血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deformabilityindex,DI)、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红细胞ATP、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末压、左室收缩压±dp/dtmax)变化。结果:缺血末心功能下降最显著(P<001);再灌注05h时MDA明显升高,而DI、SOD明显下降(P<001)。随继续再灌注上述指标逐渐恢复。各时点ATP无明显变化。再灌注05h时红细胞MDA与DI、SO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DI与+dp/dtmax正相关(P<005)。结论:MS早期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与暂时性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再灌注早期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能参与MS早期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IP)患者检测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过氧化脂质(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OIP组的SOD-1、GSH-P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LP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SOD-1含量与胆碱酯酶活性呈正相关(r=0.602,P<0.01)。研究结果说明,氧自由基参于了有机磷农药对机体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IP)患者检测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过氧化脂质(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OIP组的SOD-1,GSH-P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LP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SOD-1含量与胆碱酯酶活性呈正相关(r=0.602,P〈0.01)。研究结果说明。氧自由基了有机磷农药对机体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氧自由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HIRI家兔及肝癌手术患者,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川芎嗪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HIRI时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和P〈0.01),XO、ALT活性及MDA含是  相似文献   

5.
16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AXX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CG)。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细胞质膜,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膜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表明:(1)DAXXKGNa ̄+,K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NSCG(P<0.01);(2)血清LPO含量,随着再灌时间延长,NSCG呈上升趋势,DAXXKG略下降,再灌240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肌细胞膜LPO含量,DAXXKG低于NSCG(P<0.05);(3)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与LP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这些结果提示DAXXK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实现其保护心肌细胞膜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膜磷脂降解、丢失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发病环节。本实验观察了静脉滴注大豆磷脂脂质体(110mg磷脂/kg/次×2次)对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23h15min)家兔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和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处理的动物的左室±dp/dtmax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梗塞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大豆磷脂脂质体能明显改善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舒缩功能,缩小梗塞范围。  相似文献   

7.
血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与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血瘀症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强弱与血液流变特性改变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血瘀症大鼠血液流变指标较正常组增高(P<0.05—0.01),同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1);而用药物藻酸双酯钠的血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指标明显低于不用药组(P<0.05—0.01),MDA和SOD则相应降低和增强(P<0.05—0.01)。分析认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弱,造成体内自由基反应紊乱,可导致血液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呼吸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呼吸酶活力变化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牛磺酸保护组的琉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SOD及GSH·Px活力均较缺血再灌注损伤非保护组有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R则明显降低(P<0.01)。提小牛碘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SDH及CCO活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SD大鼠ES(内毒素休克,内毒素0.8mg/100gb.w.iv)为模型,观察了CCK-8抗ES过程中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二醛(MDA)及吞噬细胞化学发光(PCL)的变化,实验结果:CCK-8可使ES大鼠MAP回升,血浆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减少(P〈0.05),吞噬细胞本底发光增强,峰值增高,峰时缩短(P〈0.05),结果表明CC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的作用。方法: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分别预先加入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SIN-1或硝普钠(SNP)、NOS抑制剂L-NNA或NOS诱导剂脂多糖(LPS),经缺氧120min,复氧60min处理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亚硝酸盐(NO2)含量及细胞诱导型NO合酶(iNOS)活性等指标的改变。结果:①与常氧组比较,缺氧-复氧HR降低细胞存活率(23%,P<0.01),增加LDH漏出(62倍,P<0.01),iNOS活性(77%,P<0.01),NO2含量(617%,P<0.01)。②HR前预先加入SIN-1、SNP或L-Arg,均引起LDH漏出进一步增高(P<0.01),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1或P<0.05)。③L-NNA2mmol/L,单独应用对细胞损伤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与L-Arg联合应用,则减弱L-Arg的细胞损伤作用。④LPS1μg/mL,增加iNOS活性(26倍,P<0.01)和LDH漏出(56%,P<0.01)。结论:NO加重心肌细胞HRI,是心肌细胞HRI的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预先给药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注心脏I/R模型。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均=8):对照组(C组)、I/R组、ED组。观察各组大鼠I/R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基础值和C组比较,I/R组再灌注时各时点的CF、LVSP、+dp/dtmax、-dp/dtmax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D组再灌各时点的CF、LVSP、+dp/dtmax、-dp/dtmax增高(P<0.05);ED组心肌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LDH及CK-MB活性、MDA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ED对I/R心肌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心功能恢复。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和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皮层、海马、太体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个血管夹闭、松夹复制脑I-R损伤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顾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SOD对皮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I-R组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及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盐水对照(NS)组和精胺干预(Sp)组(n=10)。结扎冠脉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缓慢静脉推注 0.5 mmol/L 精胺 2 mL/kg。观察指标:心电图,心功能参数,血清SOD、LDH、NO、MDA水平和心肌超微结构等。结果: 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90%,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LVSP 和±dp/dtmax明显降低,血清中NO、MDA及LDH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 vs Sham组)。Sp组与I/R组及NS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低浓度外源性精胺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微循环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即I/R组、I-postC组和预处理(IPC)组(n均=8),左后肢作为自身对照。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2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骨骼肌湿、干重比值(W/D)和骨骼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再灌注I-postC减轻I/R对心功能的抑制,I-postC组+dp/dtmax和-dp/dtmax较I/R组分别增高18.5%和21.3%(P<0.05),I-postC组W/D较I/R组降低4.9%(P<0.05);I-postC组MDA较I/R组降低40.9%(P<0.05)。(2)再灌注I-postC组实验侧细静脉血流速度较I/R组增加8.3%(P<0.05),细动、静脉收缩减轻(细动、静脉内径较I/R组分别增加14.8%和29.1%,P<0.05),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P>0.05)。结论:I-postC显著减轻骨骼肌I/R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与Bax蛋白、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氧自由基与Bax蛋白、细胞凋亡在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 ,阻断股动脉血流 5h后再灌注 ,设立缺血组、再灌注组 ,再灌注组设立 1,6 ,12 ,2 4h 4个检测时相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肌肉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电镜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MDA水平、Bax蛋白表达强度、细胞凋亡指数 (AI)进行性升高 ,且三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同时参与肢体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调节Bax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8只MSOF兔做了全血及组织匀浆中SOD、MDA、GSH含量测定,同时做了球结膜微循环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兔MSOF时,血SOD、GS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肝组织匀浆中SOD含量下降,MDA升高。肾组织匀浆中MDA显著升高,GSH显著降低,脑组织匀浆中MDA也显著升高。并观察到兔MSOF时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襻周状态加权积分值均较正常时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IP)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 结果:M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再灌注180 min末血浆CK活性检测证实心肌梗死面积的这种差异;MIP和LIP组再灌注180 min末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MIP和LIP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U/100 g)均明显轻于Con组 (P﹤0.01)。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肢体短暂缺血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地奥心血康(DK)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与机制。方法:用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心功能指标;酶法测定AST、CK、LDH含量;荧光法测血清与心肌细胞膜MDA含量;电子自旋共振(ESR)记录微分谱线进行体外羟自由基捕捉实验。结果:①生理盐水对照(NS)组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LVSP,±dp/dtmax呈进行性下降;而DK组缺血再灌注后LVSP和±dp/dtmax虽有下降,但显著高于NS组(P<0.05);②血清中AST,CK,LDH含量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均增高,于再灌120min后DK显著低于NS组(P<0.05);③血清MDA含量于再灌注240min时DK组显著低于NS组(P<0.05);④DK组心肌细胞膜MDA含量也显著地低于NS组(P<0.05);⑤在DK浓度为0.71%、1.43%和2.14%时,羟自由基强度分别减少66%、80%和100%。结论:DK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犬的心功能和心肌细胞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很强的清除羟自由基的功能是实现这种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0.05g·kg-1.d-1)、中剂量(0.2g·kg-1.d-1)和大剂量(0.5g·kg-1.d-1)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阻断3h,再灌注1h建立AMI再灌注模型。测定并对比AMI前、后3h和再灌注后1h血清及再灌注后正常、再灌注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冠脉结扎3h,血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更显著(均P0.01)。(2)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区心肌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无再流区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比再灌注区更显著(均P0.01)。(3)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血T-AOC、T-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均P0.05),并显著提高再灌注1h血T-SOD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和再灌注1h血T-AOC、T-SOD含量,抑制MDA生成(均P0.05)。(4)中剂量通心络仅能显著提高再灌注区T-AOC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P0.05);而大剂量则显著增加再灌注区T-AOC、T-SOD和GSH含量(均P0.05),抑制MDA的合成(P0.01),并显著增加无再流区T-AOC和T-SOD含量(均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1)。结论: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降低和心肌局部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通心络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心肌局部的氧化损伤,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快速测定法、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法(DTNB)、二硫双硝基苯甲酸定量测定法和血清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土酸定量测定法(TBA)测定4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并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因子分、病人性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血SOD活力明显升高,与BPRS总分及五个因子分呈直线正相关,而GSH-PX活力正常。GSH含量明显下降,且与BPRS总分及因子3、4、5的分数呈直线负相关。血中LPO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