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显示:其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高于父亲(P<0.05或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度保护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之间呈负相关(r≥0.8);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r≥0.6).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一定作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住院的100例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独生子女进行测评,其中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投射、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EPQ得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性高于正常独生子女(P〈0.01),相关分析发现,精神质、神经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内外倾性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的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亲保护、母亲干涉因子分高于正常独生子女(P〈0.01),而父亲温暖因子低于正常独生子女,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母干涉、父亲保护与不成熟防御机制正相关,而父母温暖与不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结论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个性缺陷,且三者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过度保护”因子有城乡差异。(2)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度保护”因子有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严厉惩罚”固子、“过度保护”因子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保护”因子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初中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应对方式问卷,对上海市杨浦区一所中学288名11-14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组与对照组在出生时情况、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均〈0.05)。两组在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性,解决问题,求助,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惩罚,情感温暖、理解,人格精神质,神经质,掩饰各因子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广泛性焦虑与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精神质明显正相关,学校恐怖与自责、精神质明显正相关;广泛性焦虑与掩饰程度、分离性焦虑与幻想明显负相关。结论:初中生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应对方式是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情感障碍独生子女患者90例(研究组)和正常独生子女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研究组EPQ评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63,6.11,11.13;P均<0.01).研究组人格障碍的阳性率(44.44%)高于正常对照组(28.89%)(x2=4.69,P<0.05).研究组EMBU评分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亲保护、母亲干涉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t=3.03 ~8.20,P均<0.01),而父亲温暖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t=4.46,P<0.01). 结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造成独生子女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自身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将徐州市 东方人民医院 2016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 60 名健康志愿者 为对照组,向两组受试者发放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防御 方式问卷(DSQ),分析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自身防御方式的关系。结果 MMPI 量 表评分中,观察组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妄想狂、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2.949、15.893、 20.349、7.188、6.863、5.391,P< 0.05);EMBU 量表评分中,观察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低于对 照组(t=3.126、3.096,P< 0.05),父母惩罚与严厉因子分、拒绝与否认因子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母 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3.256、3.661、4.622、3.744、4.225、2.832,P< 0.05);DSQ 评分 中,观察组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高于对照组(t=4.938,P< 0.05),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低于对照组(t=3.423,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精神病态、精神衰弱与其父母惩罚与严厉因子分、 拒绝与否认因子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呈正相关(r=0.304~0.348, P< 0.05),疑病、抑郁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呈负相关(r=-0.322~-0.344,P< 0.05);抑郁障碍患 者抑郁、精神病态、妄想狂、精神衰弱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呈正相关(r=0.303~0.334,P< 0.05),疑 病、抑郁、癔症与其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呈负相关(r=-0.305~-0.309,P< 0.05);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惩罚 与严厉因子分、拒绝与否认因子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与其不成熟防御 机制呈正相关(r=0.393~0.418,P< 0.05),与其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385~-0.407,P< 0.05);父 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404、-0.416,P< 0.05),与其成熟防御机制呈正 相关(r=0.412、0.422,P< 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 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自身防御方式(不成熟防御机制)具有 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NES)儿童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及其与正常儿童的区别。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43例PNES儿童和43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了评估。结果 PNES儿童CSS总分及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FES-CV中的知识性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因子、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存在不良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济南市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50名监狱男性服刑犯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掩饰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与EPQ分量表精神质(P)维度、神经质(N)维度呈正相关(P<0.01);SCL-90总分及除敌对及偏执因子外所有因子分与内外向(E)维度呈负相关(P<0.05);SCL-90总分及除躯体化因子外所有因子分与掩饰性(L)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婚姻状况、犯罪类型和EPQ的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进入SCL-90阳性症状的回归方程.结论 服刑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人格特征上存在高精神质、高神经质、高外倾性和低掩饰性的特点,其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恋人格问卷,对武汉2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有显著相关关系;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显性自恋有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消极教养方式与隐性自恋有显著的正相关。2)父亲温暖理解、母亲严厉惩罚对显性自恋人格有预测作用。3)父亲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可预测隐性自恋人格。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处于缓解期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10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家庭关系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P<0.05或P<0.01)。(2)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1或P<0.05);患者的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控制性差,以及父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及否认(P<0.01-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发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30例SAD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估;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38分为界,评估SAD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LSAS评分平均(78.0±2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9.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7,P〈0.01)。患者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和过度保护因子分平均(11.10±3.93)分和(10.77±2.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1.97)分和(9.30±1.77)分(t=3.035、2.578,P〈0.01或P〈0.05);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43.30±11.45)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0±8.10)分和(12.87±5.43)分(t=3.085、2.104,P〈0.01或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平均(13.93±5.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3±2.26)分(t=2.457,P〈0.05),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为(43.07±12.07)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53±8.26)分和(12.87±5.43)分(t=3.170、2.104,P〈0.01或P〈0.05)。结论:SAD的发生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SAD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X连锁显性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方法:对11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家系采用分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的2倍,先症者中男女之比为38∶77;在家族中单相抑郁症男女之比为47∶105(P均〉0.05)。母病父正常时女儿的患病率为37.5%(χ^2=1.0000,P均〉0.05),儿子的患病率为16.7%(χ^2=5.3333,P〈0.05);父病母正常时女儿的患病率为83.3%;父母均患病时女儿的患病率为66.7%(χ^2=0.1667,0.8333;P均〉0.05)。无父亲-儿子传递现象。女性患者兄弟的患病率为4.0%,明显低于姐妹的患病率为12.5%(P〈0.05);男性患者兄弟的患病率为2.4%,与姐妹的患病率相近(P〉0.05)。亲-子代同病率为12.2%,母-子代同病家系为5.3%,先证者父母、同胞的患病率分别为5.2%及7.0%(P〈0.05或P〈0.0001)。结论:单相抑郁症与X连锁显性遗传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人适应不良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陆军、海军、空军共3865名军人,应用适应不良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情感表达问卷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就总体而言,空军适应性最好,海军适应性较好,陆军适应性欠佳。战士较干部适应性为好,即干部总分及人际关系分值依次为(9.67±6.93)、(2.86±1.92),而战士分别为(8.41±6.08)、(2.40±2.02),均P〈0.01。(2)适应不良与社会支持、家庭情感表达关系密切,r在0.228~0.423(P〈0.01);与军兵种、职务有一定关联,r在-0.089~-0.035(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家庭情感表达是影响军人适应不良的主要因素,军兵种及职务为次要因素。结论适应不良量表可作为评估军人适应不良的量化指标。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军人适应不良的主要和次要因素,这为其心理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首次确诊帕金森痛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首次确诊帕金森病(PD)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词ir-流畅性测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情绪障碍。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定患者的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结果(1)60例首次确诊PD患者改良H0ehn~Yahr分级显示:I级11例,Ⅱ级32例,Ⅲ级16例,Ⅳ级1例。其中具有抑郁障碍患者28例,占46.7%;具有焦虑障碍患者20例,占33.3%,20例焦虑障碍PD患者都具有抑郁障碍。(2)60例首次确诊PD患者中,具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3例,占38.3%;MMSE评分和词汇流畅性测验评分均与病程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42,-0.46;P〈0.05)。(3)60例首次确诊PD患者HAMD评分和MMSE评分及词汇流畅性测验评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69,-0.76;P〈0.01)。PD患者HAMA评分和MMSE评分及词汇流畅性测验评分亦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60,-0.68;P〈0.01)。结论首次确诊PD患者多为轻、中度患者,早期即表现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8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对研究组患者单独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动思维问卷(AT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分低于对照组,自责、回避、合理化分高于对照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ATQ与应付方式问卷中除合理化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PSSS量表中的家庭外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5),SCL-90与所有应对方式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EPQ中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1),神经质与除解决问题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1),精神质与除回避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掩饰与所有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熟应对相关的因子包括内外向、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精神质,与不成熟应对相关的有ATQ、掩饰因子,与混合型应对方式相关的有SCL-90总分。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其与应激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卷入欺负行为者的自杀意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山东省两所中学的初中生,采用初中生欺负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0份。结果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得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欺负卷入者EPQ各因子中神经质、精神质总体评分自杀意念组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内外向、掩饰性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有无自杀意念与EPQ各因子中内外向和掩饰性均成负相关(P〈0.05),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个性特点是初中生不同类型欺负卷入者自杀意念的内在易感因素,个性内倾和高神经质等与卷入欺负的初中生自杀意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自杀意念的非洲维和官兵适应性障碍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非洲维和官兵共270名,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MS)进行测评,数据结果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洲维和官兵发生自杀意念率达21.85%,有自杀意念的非洲维和官兵中,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12人,占20.0%,个性内向情绪稳定(粘液质)42人,占71.7%,个性外向情绪不稳定(胆汁质)2人,占3.3%,个性外向情绪稳定(多血质)3人,占5.0%;无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中,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13人,占6.2%,个性内向情绪稳定(粘液质)149人,占70.6%,个性外向情绪不稳定(胆汁质)3人,占1.4%,个性外向情绪稳定(多血质)46人,占21.8%;有无自杀意念的非洲维和官兵的适应不良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但有无自杀意念的两组维和官兵适应不良各因子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有自杀意念维和官兵的EPQ-P,EPQ-N,EPQ-L得分显著升高(P〈0.05);有自杀意念非洲维和官兵的EPQ-P与行为问题呈低度负相关(P〈0.05)、与人际关系不良呈正相关(P〈0.05)。EPQ.N与环境适应呈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年龄、受教育年数、婚姻、职务与人际关系不良及适应不良总分关系密切,r在-0.188-0.153之间(P〈0.05)。结论非洲维和官兵发生自杀意念率达21.85%,有自杀意念以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型为多,更易出现适应性障碍,且有自杀意念维和官兵的适应性障碍与人格特征存在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患者的家庭功能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例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者(研究组)和62名正常中学生(对照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FAD、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AD各因子、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