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科团队参与的康复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疾病家庭负担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某区12个街镇120名社区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街道为单位方便分组:干预组60人与对照组60人(对照组脱落1人),干预组每周接受由全科团队提供的主动式康复服务2次,共12周,对照组仅接受社区随访和一般康复指导治疗,在干预前及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及家属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病耻感量表等进行评估,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各项量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两比较第8周末、12周干预组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第12周干预组PANSS阴性因子分较照组显著下降(P0.01);干预前后患者病耻感量表总分具交互效应(P0.01);第8周家庭娱乐以及家庭总负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团队参与的社区康复服务提供更全面和多层次服务,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患者病耻感、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疾病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系列康复治疗对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每周接受系列康复治疗2次,共治疗12周。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及干预12周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量表及各项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治疗第8周至12周结束时,两组在扰乱及攻击行为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症状因子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系列康复治疗对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特别是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症状的时间主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系列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及残留的部分精神症状;其中,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和精神症状、阴性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社区正常人群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调查社区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健康状态调查问卷(SF-36),以访谈的形式对社区18岁以上的226名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结果:男性SF-36因子评分生理机能(PF)、一般健康(GH)、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和精神健康(MH)均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下组PF评分显著高于55岁及以上组,而后者MH评分显著高于前者。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与PF、生理职能(RP)、GH、精力(VT)、SF、情感职能(RE)、MH有密切关系。结论: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是影响社区正常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30例,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PANSS、SANS和TESS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SANS各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8周时,阿立哌唑组意志缺乏、注意障碍两项因子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其他因子评分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几乎不导致体重增加及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前者对意志缺乏及注意障碍的改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阿立哌唑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随机收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表收集患者背景资料。2.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测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家庭功能。结果 1.社区康复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少于住院组(P0.05)。2.社区康复组患者的PANSS粗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学量表分以及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偏执得分三项症状群评分都要低于住院组(P0.05)。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测评,在实际适应性上,社区康复组家庭的适应性要优于住院组(P0.05)。结论 1、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的结论 :(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关系支持不足。(2)住院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发作、住院频率普遍都比社区康复组患者严重。(3)相对较好的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是一种保护性因素。2、本研究新观点:从心理、社会综合角度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更可能和"个体内在需求与个体的内外环境供给"不匹配让个体主观体验到的压力程度(简称"供需冲突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吸毒成瘾认定门诊的吸毒人员毒品滥用及成瘾状况。方法:对吸毒成瘾认定门诊的4 856例吸毒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吸毒种类进行调查,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安非他命类药物戒断症状自制评估表、以及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量表(COWS)评估,结果分别使用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被认定或暂不被认定吸毒成瘾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接受认定吸毒者所涉及的毒品种类包括冰毒、吗啡、氯胺酮、大麻、可卡因、摇头丸等,其中涉及冰毒共4 689例,占认定总数的96.6%。被认定吸毒成瘾比率为57.2%(2 779例),暂不被认定吸毒成瘾者吸毒比率42.8%(2 077例);被认定吸毒成瘾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评分(t=28.139,t=17.151,t=16.469,t=43.087;P均0.001)、安非他命类药物戒断症状自制评估分(t=67.483,P0.001)以及COWS评分(t=7.916,P0.001)均显著高于暂不被认定吸毒成瘾组。结论:门诊接受吸毒认定者使用的毒品以冰毒为主,半数以上吸毒者被认定吸毒成瘾;吸毒成瘾者具有更明显的精神症状及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患者健康问卷(PHQ)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及精神病性状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个人和社会功能低下患者2例(1.7%),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患者72例(60.0%),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无困难或有轻微困难患者46例(38.3%);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与性别(r=0.568,P0.01)及本次病程(r=-0.362,P0.01)存在显著相关性,患者的干扰和攻击行为与其精神症状显著相关(r=0.30,P0.01)。结论: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人和社会能力缺陷;其中,社会中有用的活动及干扰和攻击行为与患者的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群严重程度及抑郁症状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初中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应对方式问卷,对上海市杨浦区一所中学288名11-14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组与对照组在出生时情况、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均〈0.05)。两组在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性,解决问题,求助,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惩罚,情感温暖、理解,人格精神质,神经质,掩饰各因子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广泛性焦虑与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精神质明显正相关,学校恐怖与自责、精神质明显正相关;广泛性焦虑与掩饰程度、分离性焦虑与幻想明显负相关。结论:初中生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应对方式是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应对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上海市杨浦区一所普通中学2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绩优良组与普通组在性别、年龄、父母亲文化、家庭结构、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P〈0.05或P〈0.01)。普通组与优良组在学校恐怖,焦虑、抑郁总分,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自责、合理性,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与年龄、解决问题、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学习成绩有影响(P〈0.01)。结论: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因素除了有智力因素外,还与家庭环境、性别、年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社区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社区康复期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方法 用健康调查表SF - 36调查社区康复期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SF - 36因子分体能(PF)、体能影响 (RP)、一般健康 (GH)、社会活动 (SF)、心理健康 (MH)均高于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正常对照组在体能 (PF)、体能影响 (RP)、社会活动 (SF)因子分均高于住院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体能 (PF)、体能影响 (RP)、精神影响 (RE)分高于住院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而后者一般健康 (GH)、精力 (VT)、心理健康 (MH)分高于前者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健康方面优于住院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后者在精神健康方面优于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