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 调节蛋白-1(NRG-1)变化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来徐州市东 方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观察组 中认知功能损害57例作为认知功能损害组,认知功能未损害59例作为认知功能未损害组。并选取同期 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BDNF、NRG-1变化,探究Hcy、BDNF、NRG-1变化与认知 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认知功能损害组Hcy为(29.49±6.36)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47±3.31)μmol/L 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15.58±4.27)μmol/L,认知功能损害组BDNF 为(6.57±1.58) μg/L,低于对照 组的(18.26±4.73)μg/L 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13.24±3.45) μg/L,认知功能损害组NRG-1 水平为 (11.25±4.12) pg/ml,低于对照组的(32.50±7.14)pg/ml 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23.38±5.26) pg/ml,认 知功能损害组MMSE 评分为(21.36±1.05)分,低于对照组的(28.01±0.94)分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 (27.93±0.71)分;且与对照组比较,无认知功能损害组Hcy 升高,BDNF、NRG-1 水平降低(P< 0.05)。观 察组MMSE 评分与血清Hcy 呈负相关,与BDNF、NRG-1 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0、0.778、0.777,P< 0.05)。预测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时,3项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4,优于单一的 Hcy、BDNF、NRG-1(P<0.05)。单因素分析,认知功能损害患者Hcy水平及独居人数高于认知功能未损害组, BDNF、NRG-1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未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OR=3.688)、BDNF(OR=2.575)、 NRG-1 水平(OR=3.019),独居(OR=1.388)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患者的血清Hcy 高于健康人群及认知未损害患者,BDNF、NRG-1 水平低于 健康人群及认知未损害患者,临床检测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Hcy、BDNF、NRG-1 水平,能有效预测患者 认知功能受损的可能性,从而进行早期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受虐待者的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冲动性总分(40.39±10.68)分vs(30.34±10.26)分,t =5.96,P <0.01],男生的动机冲动性明显高于女生[(28.98±14.42)分vs(24.46±11.52)分,t =2.28,P <0.05].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虐待总分与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呈正相关(r =0.337~0.514,P <0.01),忽视与冲动性人格所有因子和总分呈正相关(r =0.187~0.419,P <0.05或P <0.01),性虐待仅与动机冲动性呈正相关(r =0.192,P <0.05).情感虐待对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5~0.395,t =1.975~5.589, P <0.05或P <0.01),忽视对无计划冲动性、注意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72~0.294,t =3.037~3.756,P <0.01),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对动机冲动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t =3.025,P <0.01;Beta值=0.157,t =2.441,P <0.05).结论 小学生的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有关,儿童虐待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口服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8周、随访1a。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各时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随访1a末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除父母职能、家庭内活动及生活职能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显著,起效快,依从性好,复发率低,显著优于单用文拉法辛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FS)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SIFS各因子分均低于无虐待组,9~10岁组在学习能力发展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34.20±6.02)分vs(31.85±7.92)分,t=2.26,P<0.05];男女生之间SIFS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SIFS各因子分呈负相关(r=-0.154~-0.513,P<0.05或P<0.01).忽视对大肌肉及平衡、触觉防御及情绪、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1~-0.309,t=-2.126~-4.722,P<0.05或P<0.01);性虐待对大肌肉及平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0.293,t=-2.778~-3.967,P<0.01);情感虐待对触觉防御及情绪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8~-0.201,t=-2.375~-2.771,P<0.05或P<0.01);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90例2016年8月-2018年1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文拉法辛联合奋乃静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阴性症状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阴性症状积分、精神病理积分和PANSS总分、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阴性症状改善的时间、阴性症状积分、精神病理积分和PANSS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阴性症状,缩短治疗疗程,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来适可及单用来适可治疗,于治疗前及6周后检查血脂,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及HDL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H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是一种疗效可靠、较为安全的降血脂药物,适合于老年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医学生儿童期虐待、人格、不安全感与分离特质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使用解离特质量表(DTS)、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 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等工具进行测评,用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①儿童期虐待与不安全感、分离特质、神经质呈正相关(r=0.248~0.361, P<0.01),与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呈负相关(r=-0.168~-0.250, P<0.01);不安全感与分离特质、神经质呈正相关(r=0.479~0.522, P<0.01),与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呈负相关(r=-0.234~-0.324,P<0.01);分离特质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597, P<0.01),与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谨慎性呈负相关(r=-0.133~-0.453, P<0.05)。②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不安全感有直接正向影响(B=0.339, P<0.01),对大五人格有直接负向影响(B=-0.226, P<0.01),对分离特质无直接影响(B=-0.014,P>0.05);大五人格对不安全感、分离特质有直接负向影响( B=-0.609~-0.363, P<0.01);不安全感对分离特质有直接正向影响( B=0.448,P<0.01);大五人格和不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对分离特质的影响。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1.151<3.000, P=0.080>0.05,RMSEA=0.024<0.050,GFI=0.935,AGFI=0.909,NFI=0.923,RFI=0.902,IFI=0.989,TLI=0.986,CFI=0.989,模型拟合良好。结论大五人格和不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分离特质的影响作用,儿童期虐待对分离特质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编制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并对它进行初步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PRCA测试,分析PRCA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并分析小学生的受虐待情况。结果PRCA的虐待总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躯体虐待因子为0.85,情感虐待因子为0.73,性虐待因子为0.99,忽视因子为0.89。PRCA的重测信度为0.68,躯体虐待因子为0.46,情感虐待因子为0.56,性虐待因子为0.70,忽视因子为0.54。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24~0.52,各因子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53~0.77,与抑郁自评量表相关系数为0.35~0.77。受虐待组学生症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均分:(1.84±0.61)分vs(1.59±0.57)分,t=2.84,P<0.01]。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受虐待程度较重,一年内受虐待次数较多[总分:(12.87±16.46)分vs(8.49±12.31)分,t=2.00,P<0.05;频度:(1.72±1.71)分vs(1.16±1.16)分,t=2.53,P<0.05]。绝大部分虐待行为始发于10岁之前。结论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对儿童进行受虐待情况调查的自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Buss和Perry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攻击性人格维度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与无虐待组相比,受虐待组小学生的攻击性人格各维度分和攻击性总分明显增高:攻击性总分[(32.60±8.01)分vs(19.28±4.97)分,t=11.51,P<0.01],并且男生的攻击性高于女生:攻击性总分[(26.51±9.74)分vs(21.30±7.09)分,t=3.95,P<0.01].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虐待总分与攻击性人格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呈正相关(r=0.287~0.797,P<0.01),性虐待仅与躯体攻击、指向自我的攻击和攻击性总分呈正相关(r=0.159~0.181,P<0.05).情感虐待能够正向预测躯体攻击、语言攻击、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和总攻击性(Beta值=0.274~0.439,t=3.502~7.007,P<0.01),躯体虐待能够正向预测攻击性人格的所有维度和总攻击性(Beta值=0.172~0.358,t=2.196~5.718,P<0.05或P<0.01),忽视能够正向预测愤怒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性(Beta值=0.203~0.235,t=2.770~3.207,P<0.01),而性虐待对攻击性人格没有预测作用.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形成高攻击性人格,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对攻击性人格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的早期疗效能否有效预测治疗效果。方法138例抑郁障碍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系统中中重度抑郁发作、中重度复发性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根据治疗1周后HAMD减分率是否大于25%,将研究病例分为早期治疗反应组和早期治疗无反应组。采用末次观察推进法弥补缺省值。结果(1)意向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住院抗抑郁治疗后评估期末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F1=215.98,P=0.000),但早期反应组治疗效果好于早期治疗无反应组(F2=16.47,P=0.000)。(2)治疗早期反应组痊愈率59.2%(61例)远高于治疗早期无反应组20%(7例)(x2=16.03,P=0.000)。(3)早期反应组住院时间短于早期无反应组(30.7&#177;13.2:68.9&#177;14.8;t=2.92,P=0.004)。(4)治疗早期无反应组男性比例高于早期反应组(71.4%:41.7%;x2=9.27,P=0.002)。结论抗抑郁治疗1周时的HAMD评分变化是治疗5周末疗效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早期治疗反应愈好,终末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