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及其下游调控分子CHOP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GRP78、CHOP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显著增高,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则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心肌组织中GRP78及CHOP的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GRP78及CHOP的表达变化可能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豆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大豆苷元高、低剂量组。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min经舌下静脉注入大豆苷元溶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经舌下静脉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4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值。结果:大豆苷元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LDH、CK值降低,血清MDA值减小,SOD值升高,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总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显著增高,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则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瑞香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瑞香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2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瑞香素高剂量组(60mg/kg)、瑞香素低剂量组(30mg/k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4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min经舌下静脉注入瑞香素溶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经舌下静脉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观察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光镜下的心肌病理变化.评价瑞香素治疗组(高、低剂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LDH、CK值降低,血清MDA值减小,SOD值升高,且呈一定剂量相关性.光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有一定减轻.结论:瑞香素治疗组(高、低剂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塞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血塞通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e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塞通组及维拉帕米组,观察血塞通对大鼠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血塞通可对抗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损伤,使心肌缺血大鼠的CPK及LDH降低,并可增加心肌组织SOD的活性,减少MDA生成且能显著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结论:血塞通对大鼠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鼠离体工作心研究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et能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功能,增加心肌灌流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的外漏及心肌含水量,并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组Ⅰ(假手术组);组Ⅱ缺血再灌注组);组Ⅲ(川芎嗪组).观察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血及再灌注后,组Ⅱ血浆CPK、LDH活性、MDA含量进行性升高,SOD活性进行性下降;再灌注后组Ⅲ血浆LDH活性低于组Ⅱ.组Ⅱ各项指标在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均有显著差异;与组Ⅱ相比,组Ⅲ缺血区心肌组织CPK、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 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芩甙(baicalin,Ba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随后恢复血流行再灌注12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Bai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所引起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护Na^ -K^ -ATP酶活力,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论:Bai可通过保护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花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预防性静注葛花露可显著降低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心律失常严重指数,抑制心脏功能的恶化,降低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水平,保护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ATPase的活性。结论:葛花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桂枝蒸馏液对离体灌流鼠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桂枝蒸馏液对Langendorff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桂枝蒸馏液(1.5mL/L)能降低再灌注室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如恢复心率、提高心室最大收缩速率及左室功指数,同时伴心肌摄氧量增加。其作用机理为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脉流量的减少及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减少心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示桂枝蒸馏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三组:①空白对照组(C组);②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组);③磷酸肌酸钠组(P组),每组8只。分别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调蛋白(CaM)的含量,并且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LIR组与C组相比,血清c-TnI、CK-MB及心肌组织中MDA、CaM的含量都显著增高,而SOD含量明显下降,心肌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P组与LIR组相比,SOD活性相对升高,c-TnI、CK-MB、MDA、CaM含量相对降低,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诱发心肌组织的损伤;外源性磷酸肌酸钠可减少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内氧自由基的产生,维持细胞内钙平衡,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进一步证实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麻醉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30 min后再灌注90min。结扎前10 min静脉注射PCA。观察PCA对大鼠心肌酶学、心肌梗死面积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PCA能有效缩小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心肌和血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论: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以及川芎嗪+渥曼青霉素组。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心肌梗死面积,缺血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川芎嗪中、高剂量组的血浆CK-MB和LDH水平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减小,Akt磷酸化水平增高,川芎嗪各组eNOS磷酸化水平均增高。渥曼青霉素显著抑制川芎嗪所致的Akt和eNOS磷酸化,并能消除川芎嗪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与剂量相关,其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保护在体大鼠再灌注损伤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栓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消栓口服液组(2.4g·kg^-1·d^-1)、硫氮卓酮组(30mg·kg^-1·d^-1),每组8只。通过结扎和再通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描记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消栓口服液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SOD活力升高,MDA、CK、LDH含量降低,而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结论消栓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柿叶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停灌30min再灌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柿叶黄酮各组对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柿叶黄酮高、中剂量均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功能损伤,减少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丙二醛的产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P〈0.01或P〈0.05)。结论柿叶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内吗啡肽-1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PD98059后处理组(PD组)、内吗啡肽-1+PD98059后处理组(EM50+PD组).实时记录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复灌结束后大鼠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学及生化指标,大鼠心肌组织HE病理染色,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Erk1/2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或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P-Erk1/2表达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P<0.05).与EM50组比较,EM50+PD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或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P-Erk1/2表达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 内吗啡肽-1后处理可能通过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内吗啡肽-1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存在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分别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Ⅰ组CK及LDH含量明显升高(P<0.05);PC组、PL组与Ⅰ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3-大豆苷元磺酸钠低、高剂量组(1.0、2.0 mg·kg^-1)。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10 min经舌下静脉注入(1.0、2.0mg·kg^-1)3-大豆苷元磺酸钠溶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经舌下静脉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40 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结果:3-大豆苷元磺酸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血清LDH、CK值降低,MDA值减小,SOD值升高,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大豆苷元进行再灌注。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低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中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高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SOD及GSH-PX的活性,也能降低MDA含量;大豆苷元能使心肌LDH及CK的活性升高。结论:大豆苷元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20.
黄讲宇  单江 《浙江医学》1999,21(8):459-461
为观察胺腆酮对Langendorff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分别于缺血及再灌注同时于胺碘酮(30μg),结果发现两者均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出,并能增加再灌注心肌局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氨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提示胺碘酮对离体大鼠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增加心肌局部的一氧化氮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