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EGF、EGFR及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肺癌作EGF、EGFR和PCNA检测。结果显示,46例NSCLC中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63%,6例小细胞癌和正常肺组织无表达。有转移的肺癌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52例肺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78.8%。NSCLC中EGF、EGFR的表达与肺癌分期、病理分级以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EGF、E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雌激素受体(ER)。结果:EGFR阳性16例(59.3%),ER阳性8例(29.6%),EGFR、ER均阳性72例(25.9%),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GFR、ER表达与Dudes分期有关,EGFR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ER(P〈0.05)。11例淋巴结转移腺癌中,EGFR阳性8例(72.7%),ER阳性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雄  刘文忠 《上海医学》1997,20(11):624-626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和15例Hp阴性胃粘膜基本正常胃占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阳性患PCNALI%为13.94±1.64,Hp阴性对照组为7.71±0.92,有显差别(P〈0.001)。EGF-R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4487,P〈0.01),PCNALI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Z7例结、直肠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雌激素受体(ER)。结果:EGFR阳性16例(59.3%),ER阳性8例(29.6%),EGFR、ER均阳性7例(25.9%),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GFR、ER表达与Dudes分期有关,EGFR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ER(P<0.05)。11例淋巴结转移腺癌中,EGFR阳性8例(72.7%),ER阳性7例(63.6%),两者均阳性5例(45.5%)。结果提示:EGFR、ER与结、直肠癌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远较雌激素重要。  相似文献   

6.
探讨PCNA和EGFR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44分分化相近肺癌组织、16例正常肺组织PCNA和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织PCNA和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鳞癌与腺癌比较,PCNA和EGF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癌组织PCNA和EGFR表达与淋巴 结转移阴性癌的组织比较,无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雄激素受体(AR)在40例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组织中的定位。结果显示:40例中27例(67.5%)为EGF-R强阳性表达,EGF-R主要位于增生的前列腺上皮的基底层和鳞化上皮。并且,大部分分布在细胞膜上,仅少量在细胞浆内;40例中24例(60%)AR为强阳性表达。AR限定于前列腺基底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内;EGF-R和AR在同一病例中的免疫反应相一致。结果提示:EGF-R和AR可能涉及到前列腺组织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228例正常、良性和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检测Ⅱ型类固醇受体,并与表皮样生长因子、核增殖抗原、癌胚抗原相比较。结果示:(1)3种Ⅱ型类固醇受体与增生性指标EGFR和PCNA呈相关性表达(r>0.6),但滋养叶细胞变为恶性去分化时Ⅱ型类固醇受体减弱表达,EGFR和PCNA则与CEA表现相关性增加表达;(2)Ⅱ型类固醇受体主要在早好和滋养叶细胞疾病的CT和IT细胞表达,提示它们的临床增生意义;(3)3种Ⅱ型类固醇受体对CT和IT细胞有阳性选择性表达,而SP1对ST细胞有阳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和阴性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P阳性胃粘膜PCNA,TGF-α,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P〈0.05),且在不典型增生时达高峰,结果提示HP感染的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粘膜高增殖状态可能与TGF-α/EGFR过量表达有关,这也是HP致胃癌发生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0.
高分化型和低分化型肝细胞性肝癌的PCNA及E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PC10及雌激素受体(ER)多抗对70例肝细胞性肝场组织(高分化型49例,低分化型21例)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分化肝场组织PCNA表达及ER与肿瘤增殖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肝癌组织PCNA阳性,其中高分化37例(75.5%),低分化16例(76.2%).二者阳性率无明显差异,ER染色24例阳性,包括高分化13例(26.5%),低分化11例(52.4%).后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且ER表达与PCNA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仅凭PCNA判断肝癌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是不妥当的;雌激素系统可能对肝细胞性肝癌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AgNOR计数关系。方法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单克隆抗体及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研究50例乳腺癌ER与PCNA表达及AgNOR计数。结果33例乳腺癌ER阳性者与17例ER阴性者相比,PCNA表达低(P<0.05),AgNOR平均颗粒少(分别为4.91±1.69,6.52±2.13,P<0.01)。结论乳腺癌ER表达与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有相关关系,PCNA表达率及AgNOR计数对评估乳腺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以探讨EGFR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抗EGFRPcAb对42例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结果:42例乳腺癌标本中,19例病理Ⅲ级的EGFR表达阳性率为73.7%,明显高于23例病理Ⅰ~Ⅱ级的39.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6例EGFR阳性率为69.2%,高于无转移的16例(31.3%);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24例EGFR阳性率明显低于ER-的18例(37.5%与77.8%);在转移淋巴结中EGFR阳性率高于原发灶(92.3%与69.2%)。通过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乳腺癌EGFR过度表达可做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估计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4例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果EGF、EGFR及EGF与EGFR同步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6%、42.3%和30.8%,阳性者多为进展期、分化不良型、BorrmannIII、IV型、硬癌型、侵犯浆膜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EGF阳性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尤以EGF及其受体同步表达者预后最差,均于4年内死亡。提示EGF和EGFR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恶性程度的一个标志和估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 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表达。结果VEGF染色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 膜及胞浆,KDR染色性物质主要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阳性 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1),VEGF和KD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病理 分型无关(P>0.05)。结论VEGF和KDR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展情 况,并作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CFR)表达与晨肠肿瘤的发生、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15例正常大肠粘膜、28例癌旁粘膜、11例大肠腺瘤、72例大肠癌中EGFR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 ①EGFR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4.3%、45.5%及41.9%,大肠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和癌旁粘  相似文献   

16.
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58例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R)的表达情况。正常片组织EGF阳性率20%(3/15),EGF-R1阳性率13%(2/15),主要着色于支气管上皮刷状缘,均为弱阳性。肺癌中EGF主要着色于胞浆区,EGF-R主要分布于胞膜和胞浆区,EGF阳性率55.2%(32/58),EGF-R阳性率51.7%(30/5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直径大于5cm的肺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淋转阴性或直径小于5cm者;高分化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也较高。EGF和EGF-R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本文结果提示部分肺癌可过度表达EGF或EGF-R EGF/EGF-R自分泌可能在肺癌生长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宇  张轶斌 《铁道医学》1997,25(2):74-75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在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性率为66.67%,高于肠型(25%)。胃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者其生存率也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胃癌组织EGFR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喉癌组织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0例男性患喉癌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测ER时,65%(13/20),为阳性,30%(6/20)为阴性,测AR时,30%(6/20)为阳性,65%(13/20)为阴性,所测受体的浓度均较低,ER为1.2±0.3pmol/G蛋白,AR为0.9±0.16pmol/G蛋白,2例未测到ER和AR,1例可测到两种受体,但水平极低,表明喉癌在推动AR的同时获得ER,雌激素可能与  相似文献   

20.
对肾癌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及EGFR基因的转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化和Digoxin标记原位杂交法,结果显示:46例肾癌组织EGFR和TGF-α的表在阳性率明显高于38例癌旁对照正常肾脏组织,EGFR为54.3%和21.0%,TGF-α为39.1%和13.2%,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癌组织EGFR和TGF-α同时表达;E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