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实验动物的广泛应用已经表明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对实验的结果及对其分析判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忽视 ,容易导致实验误差 ,特别是当某一组织形态需要进行定量研究时误差更大 ,严重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本实验用SPF级、普通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 ,对各主要脏器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判断 ,为科研提供客观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表 1 SPF大鼠与普通大鼠组织形态学比较编号 \动物标本普通级SD大鼠SPF级SD大鼠心脏心外膜少量淋巴细胞、白细胞心外膜较少淋巴细胞、白细胞肝脏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 ,充血…  相似文献   

2.
健康大鼠及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7年Parkinson等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的衍变现象后,由于ECG在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特征性改变规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以及便捷、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ECG表现在临床诊断中一直具有不容忽视和取代的重要地位[1,2].同样,在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关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ECG改变是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复制是否成功及评价药物的抗心肌缺血药效.  相似文献   

3.
用 4 0 mg/ kg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雄性 SD大鼠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用 5 g/ kg淀粉负荷致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 ,测定灌胃 5 g/ kg淀粉后 0、30、6 0、90、12 0min的血糖值 ,同时与正常组大鼠作对照 ,观察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清中总的葡萄糖增值 (TIG)的变化。结果发现给予 5 g/ kg淀粉后 30 min血糖反应达到峰值 ,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的血糖增值 (TIG)分别为15 .85± 1.92 mmol/ L和 2 .6 6± 1.92 mmol/ L (P<0 .0 1)。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的糖耐量有着明显的差异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的糖耐量差异性研究@王德军$浙江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豫医卷毛大鼠和SD大鼠皮肤组织学的差异。方法:挑选豫医卷毛大鼠封闭群1d龄、12d龄、18d龄、4月龄、24月龄同窝大鼠与SD大鼠各2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背部中央皮肤,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SD大鼠相比,豫医卷毛大鼠皮肤毛囊弯曲,排列紊乱,皮肤其他结构与SD大鼠无区别。结论:突变基因影响了大鼠毛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乔伟伟许兰文(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上海20003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重视。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如降钙素、维生素D代谢物、甲状旁腺素(PTH)、二磷酸盐,以及新药的开发应用,对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肌肉注射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经肌肉注射将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CMV/proinsulin DNA裸质粒直接导入糖尿病大鼠体内,与转染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以及体内胰岛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接受肌肉注射重组质粒的治疗组(A组)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约4 mmol/L,且能维持1~2周,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表达2周;②肌肉注射胰岛素原基因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明显低于接受pCMV空载质粒对照组(B组)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P<0.05),治疗组胰岛素浓度也明显高于这两个对照组(P<0.05);③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的骨骼肌能检测到大鼠胰岛素原基因mRNA的表达,而对照组则为阴性;治疗组大鼠胰腺胰岛素原基因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可见胰岛素表达,而对照组则无表达;治疗组胰腺组织胰岛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裸质粒肌肉注射转基因治疗可获得胰岛素的有效表达,并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鼠自发性脐疝未见有报道,作者在饲养的 SD 大鼠封闭群仔鼠离乳时,发现同一窝中有三只仔鼠(均为雌性)患有脐疝。外观于腹壁脐部有黄豆大球形膨出,患鼠安静时能自行消失,挤压腹腔时球形物增大,以手指轻按即可将内容物还纳腹腔。取其中1只作剖俭,观察患部与其它器官异常情况,另2只作了手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大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对小鼠而言,大鼠在生理、行为、代谢等方面更接近人类。近年随着基因工程大鼠技术的开发,大鼠开始回归于生命科学实验和医药研究,基因工程大鼠的研究成为实验动物科学的热点。目前适用于大鼠基因工程的技术各有优缺点。本文对大鼠转基因技术,转座子技术,ZFN锌指酶技术,TALENs技术和基于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大鼠骨髓MSCs缓解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高氧新生大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并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进行标记;3日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氧组(A组)、高氧干预组(B组)、正常干预组(C组)、对照组(D组)4组;A、B二组均置大鼠于95%氧环境下7天后,B组每只动物尾静脉注射5×104的MSCs,A组每只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50μl;而C、D二组则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下,同时分别给予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含5×104MSC及PBS 50μl.注射后72 h(13日龄)处死全部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检测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吸光度(A)值、BrdU表达情况.结果:仅二个注射MSC组(B、C组)可见BrdU阳性表达,高氧组RAC值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给予MSC均可使其明显上升,近于对照组.结论:给新生大鼠静脉注射MSC对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肺组织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豫医卷毛大鼠与SD大鼠血液学常规指标.方法:豫医卷毛大鼠和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检测12项血液学常规指标.结果与结论:卷毛雌鼠血红蛋白含量低于SD雌鼠(P<0.05),雌、雄卷毛大鼠之间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时卷毛大鼠雌雄鼠应分开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电泳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孕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妊娠12~19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00mg/(kg·d)、大豆油5 ml/d灌胃,第2l天取出仔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结果:按照5倍的表达量计算,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9个,5个点在尿道下裂大鼠睾丸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大鼠睾丸为低表达;相反,在正常大鼠睾丸中高表达的4个点,在尿道下裂者为低表达.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的二维电泳图谱,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进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从孕16 d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其特征.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移植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于梗死灶同例的侧脑室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迁徙、分化的情况.结果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自我繁殖能力,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能在缺血区内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移植后能有效穿透室管膜进入脑组织,迁徒至脑缺血病灶,侧脑室移植神经干细胞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动物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内毒素耐受大鼠与正常大鼠急性肺损伤反应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动态观察内毒素耐受 (ET)大鼠在内毒素血症时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损伤与正常对照 (NC)大鼠的异同。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 0 6mg·kg 1·d 1,连续 4d ,建立ET模型。第 5d腹腔注射 6mg/kgLPS。在注射大剂量LPS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学检查 ,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测定BALF中白蛋白及其与血清白蛋白的比值衡量肺微血管通透性。结果 ET大鼠注射大剂量LPS后 ,未出现类似NC大鼠的体重减轻、肺部微血管通透性升高 (6h至高峰 )以及肺组织灶性中性粒细胞 (PMN)浸润和炎症反应。NC组 2 4h外周血PMN明显升高 ,而ET组始终以淋巴细胞为主 ;NC组BALF中PMN百分率 2h即升高 ,2 4h时为(8 0 0 0± 2 896) % ,而ET组始终小于 1%。结论 内毒素耐受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引起以PMN浸润为特点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提示内毒素耐受可能有助于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所致的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首先行大鼠MSCs的分离、纯化及扩增。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采用60%的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8周,然后肝硬化组再随机分成MSCs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及8周肝硬化组。MSCs移植组经门静脉注射MSCs入大鼠肝内,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行肝功能检测、肝脏免疫组化检查和HE染色的病理检测。结果MSCs经门静脉移植肝硬化大鼠后,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明显下降及血清白蛋白(ALB)和胆固醇(CHO)含量明显升高。病理检查结果示MSCs移植组肝内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尽管假小叶仍然存在,但小叶周围和小叶内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小叶中还出现了较多形态正常的肝细胞。结论MSCs可能在肝硬化大鼠体内分化成为具有肝样细胞的功能,并改善了肝硬化大鼠的部分肝功能及肝脏的部分病理结构,为今后临床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Wistar、SD大鼠雄性各50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和剂量组(STZ1组:55mg/kg,2组:45 mg/kg,3组:35 mg/kg,4组:25 mg/kg),腹腔注射STZ,48小时后观察血糖,8周后计算死亡率,病理切片观察胰岛细胞。结果:Wistar、SD大鼠55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分别是100%、90%;45 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40%、28%;35 mg/kg组成模率为100%、30%,零死亡;25 mg/kg组成模率为70%、0%,零死亡。结论:35mg/kg剂量Wistar大鼠,成模率高,死亡率低,且结果优于SD大鼠。  相似文献   

16.
挤压伤大鼠血清对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胞内游离钙浓度,Fos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培养1~3d龄SD大鼠心肌细胞,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对心肌细胞搏动频率、胞内钙浓度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大鼠血清组比较,挤压伤大鼠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次/min)由88.3±20.6降为26.4±16.7,胞内钙浓度(nmol/L)和Fos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分别由104.7±4.7,0.6±0.1增加为136.8±3.9,5.1±2.1.[结论]挤压伤大鼠血清通过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和Fos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搏动,介导挤压伤早期的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分析并探讨建立DM大鼠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造模率。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90)。实验组采用STZ 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根据是否达到成模标准,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和未成模组。监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尿糖(UG)、尿蛋白(UP)、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以及肾脏肥大指数(KHI);死亡大鼠解剖并留取病变器官,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结果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式建立DM模型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与未成模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尿量、FBG、肌酐、尿素氮、KHI以及大鼠的死亡率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增高,而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解剖及HE染色均证实有9只大鼠死于肺水肿,19只大鼠死于肾脓肿。另外,有11只大鼠死亡原因不明确。结论 65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可以诱导DM大鼠模型的建立,但是死亡率高,可能与感染、营养不良、淋巴循环受阻、STZ本身的毒性以及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研究SD和Wistar两种不同种系大鼠心房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分析。结果 :SD大鼠心房特殊颗粒 (ASG)可分为A、B两型 ,A型颗粒多见 ,含电子致密颗粒核心 ;B型少见 ,为一均匀浅淡的纤维状核心 ,且两型颗粒的界膜清晰可见。而Wistar大鼠ASG未见有B型颗泣 ,颗粒界膜不很明显。立体计量结果为SD大鼠ASG的颗粒平均直径 (D)明显大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 ;而SD大鼠体密度 (Vv)和数密度 (Nv)则明显小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结论 :证明两种不同种系大鼠ASG的超微结构和含量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9.
大鼠性情较凶猛,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腹腔内,肌肉及尾静脉等注射时,稍不小心,实验者即可能被咬伤,实验的速度及效率也低。为此,作者专门设计了一种注射时固定大鼠的装置。装置的结构分两部分:1个梯形的框盖与1块底板。框盖用于盖压大鼠,用薄板钉成,框盖后板正下方开一小洞以免压到鼠尾。框盖的前板窄,后板宽,适合大鼠头尖身子粗的体形,其大小应按大鼠的体重而定,我们按大鼠休重每增加50g做1个,事先应准备几个不同型号,图1为300~350g大鼠框盖内径。底板大小为20cm×30cm,在其右缘中下方作一大小约为5cm×3cm的缺口,使之与框盖合并时相当于盖底的右下角,详见图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牙周炎的动物模型。寻找牙周炎新药或牙周手术的试验环境。方法:选用丝线缝扎与高糖食料喂养的方法以观察牙周炎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丝线缝扎组(P_1)、高糖喂养组(P_2)和前两者结合组(P_3)在1和4周时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均明显升高;P_1和P_2组在1周时龈固有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4周时在牙槽嵴处有破骨细胞,P_1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多于P_2组;P_3组在1周时龈固有层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时可见少量破骨细胞位于牙槽嵴处,4周时有较多的破骨细胞位于牙槽嵴和骨髓腔内,破骨细胞内可见较多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结论:表明丝线缝扎和高糖食料喂养结合可对大鼠形成牙周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