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35例,其中T2DM非合并冠心病组(无冠心病组)157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17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结果冠心病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PG、HbA1c、体重指数、收缩压、TC、LDL-C及TG均升高,HDL-C降低(P<0.05或P<0.01);冠心病组的患者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发病率均高于无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HbA1c、LDL-C及收缩压是T2DM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1、1.08、1.49、1.11和1.03,P <0.05或 P <0.01)。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及收缩压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其他血清指标水平,探讨血清HMGB1 与其他血清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 例作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患者60 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HMGB1 及其他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MGB1、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MGB1、hs-CRP、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 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 <0.05),血清HDL-C 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 <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与血清hs-CRP、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 水平呈正相关(P <0.05),与血清HDL-C 水平呈负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NS、HOMA-IR、TG、TC、LDL-C 是血清HMGB1 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水平升高,血清HMGB1 与hs-CRP、血糖、血脂指标有关,FINS、HOMA-IR、TG、TC、LDL-C 是血清HMGB1 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1 157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A组、RA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IFG组年龄、病程、RF-IgM、ESR、CRP、TC、LDL-C、GLU均高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年龄、病程、RF-IgG、CRP、UA、TC、TG、LDL-C、GLU水平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A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SR、CRP、LDL-C、GLU水平升高均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和GLU均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ESR、CRP、LDL-C水平升高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9 月首都医科大学玄武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的KOA 炎患者390 例,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为 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 组)239 例,膝骨关节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合并MS 组)151 例,比较两组临床资 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MS 组BMI、腰围、舒张压(DBP)及 收缩压(SBP)均较非MS 组升高(P <0.05)。合并MS 组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人数均 高于非MS 组(P <0.05);合并MS 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Kellgren- Lawtence(K-L)分级评分均高于非MS 组(P <0.05)。合并MS 组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G)、血清 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非MS 组升高(P <0.05)。 结论 膝骨关节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危险因素多,代谢紊乱程度严重及关节病情严重,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鑫  王镁  佟炟  张雪辰  张殿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23-382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性炎症综合征(MI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6年3—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 0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I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MIS组(n=162)和MIS组(n=85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MIS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CRP、高BMI是T2DM合并M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水平CRP、高BMI是T2DM合并MIS的危险因素,了解其危险因素有利于早期筛查和防治,改善T2DM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559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其分为T2DM合并SCH组(75例)和单纯T2DM组(484例),比较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异常率、体重指数(BMI)、VFA、皮下脂肪面积(SFA)、VFA/SFA、Android区域脂肪比例(A)、Gynoid区域脂肪比例(G)、A/G、躯干脂肪百分比(TF%)、全身脂肪百分比(BF%)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SCH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合并SCH组女性占比、TC、LDL-C、VFA、A、G、TF%、BF%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校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VFA为T2DM合并S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T2DM合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心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DM合并心衰组)、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正常体检者(NC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HbA1c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 DM合并心衰组及DM组患者FPG、2hPBG、SBP、DBP、TC、TG、LDL-C、HbAlc、ESV、EDV水平显著高于NC组,而HDL-C、EF水平低于NC组(P 〈0.05);DM合并心衰组HbAlc、ESV、EDV水平显著高于DM组,EF低于DM组(P 〈0.05)。DM合并心衰组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深,其HbAlc水平显著增加(P 〈0.05)。经Logsitic多因素分析可知,HbA1c、ESV、EDV是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测定HbA1c水平能有效预测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情况,对尽早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尿酸(SUA)的含量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153例T2DM患者根据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其中合并NAFLD者92例为观察组,无NAFLD者61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抽血测定SUA、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等,并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BMI)、TG、TC、LDL-C及SU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而年龄、HDL-C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 SUA与TG(P<0.05)、BMI(P<0.05)、LDL-C(P<0.05)呈正相关,与 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SUA及TG升高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并且与TG、BMI、HDL-C、LDL-C水平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不同心血管风险2型糖尿病人群CVD事件发生鲜有报道。目的 观察北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综合干预后心血管风险的变化。方法 2008年从北京市15个社区纳入2 9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入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824),合并高血压组(HTN组,n=1 267)及合并CVD者(CVD组,n=835)。按改良FRS评分(I-FRS)将上述三组人群进一步分别分为低危组(I-FRS<10%)、中危组(10%≤I-FRS≤20%)及高危组(I-FRS>20%)。截至2017年,所有患者均接受9年规范化的管理,并进行随访评估。随访结束时,比较各组心血管风险的变化,包括临床特征、I-FRS评分及终点事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线时,I-FRS中危组,CV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于DM组及HTN组;CVD组及HTN组收缩压高于DM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DM组(P<0.01)。基线时,I-FRS高危组,CVD组年龄高于DM组、HTN组;CVD组及HTN组的收缩压高于DM组;CVD组及HTN组的FPG、HbA1c、TC、LDL-C低于DM组(P<0.01)。9年随访结束时,I-FRS中危组,CVD组及HTN组血压、TC、LDL-C低于基线时,DM组舒张压、FPG、HbA1c、TC、LDL-C低于基线时;I-FRS高危组,CVD组及HTN组血压、FPG、TG、LDL-C低于基线时,DM组HbA1c、TC低于基线时;I-FRS中危组和高危组,CVD组、HTN组及DM组I-FRS均较基线明显下降(P<0.05)。9年随访结束时,CVD组及HTN组的累计全因死亡、CVD事件高于DM组(P<0.01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及性别的影响后,HTN组及CVD组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分别为DM组的1.542、1.923倍。结论 社区糖尿病合并CVD患者预后较差,综合干预CVD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关注并干预I-FRS较高的糖尿病人群,即使是单纯糖尿病人群,从而实现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11.
付金凤  徐洁  李阳 《医学综述》2012,18(9):1424-14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评估入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BG)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性斑块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1c水平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Fib、SUA、hs-CRP、HbA1c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ib、SUA、hs-CRP、HbA1c等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7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非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TC、LDL-C、FPG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具有早期发现和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观察组与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对照组均测定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A_1C)、血压、体重指数(BMI)。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在FBS、PBS、GHbA_1C、高血压、TC、TG、LDL-C、HDL-C方面与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S、PBS、GHbA_1C、高血压、TC、TG、LDL-C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方法:取糖尿病36例和非糖尿病3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改善DM合并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指数(coronary risk index,CRI)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疾病(CAD)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筛查CAD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9—12月期间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合肥市滨湖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156例,以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硬化组(55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52例)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9例),记录各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危险指数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158, P=0.049)。以CRI取值的四分位数作为临界值,将冠心病危险指数分为Q1~Q4四个区间,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Q1~Q3区间段,随着CRI升高,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1.000、1.677、5.333),在Q4段,CRI升高对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风险性略有降低(OR=2.970);CRI升高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风险预测具有倒U型关系。  结论  当患者CRI在3.59~4.14范围内,医护人员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的临床征象;若CRI长期处于过高水平(CRI≥4.15),应警惕发生隐匿性血管微病变。临床中可将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纳入老年T2DM患者CAD筛查中,综合评判患者发生CA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清内脂索在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内脂素与糖尿病或/和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依据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61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分为:单纯T2DM组(DM)18例、T2DM合并冠心病(CHD)组(DC)4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NC)29例,其中DM组均为新诊断患者.经统计学分析3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 DM组及DC组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t=4.992 1,P<0.05;t=4.722,P<0.05).DC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DM组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4.236,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水平下降可能提示冠心病的发生或加重,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忆  许文灿  林楚佳 《河北医学》2006,12(8):725-7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取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各36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 I发生率高(占44.4%),DM组发生AM 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结论:DM合并AM 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王翠霞  揭育丽  陈玲 《河北医学》2006,12(6):512-5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及脂质代谢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 isease,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8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32例,心肌梗塞(AM I)12例;正常对照组35例的空腹血脂(血清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R IAUC)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TC、LDL-C及Apo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DL-C及ApoA1/ApoB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心病组FINS/FBG、R IAUC、GAUC以及R IAUC/GAUC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冠心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脂质代谢的异常,它们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总结50例 DPN 患者与27例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C肽(FC-P)、2 hC肽(2hC-P)水平。测定并分析患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发现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 组与 NDPN 组比较,性别、BMI、SBP、DBP、2hPG、FC-P、TC、HDL-C、LDL-C、HbA1c、T-AO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FPG、TG、2hC-P、SOD、MDA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G、2hC-P、MDA进入回归方程;MDA、SOD与TCSS评分呈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TG、2hC-P、MDA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OD水平的下降、MDA水平的增高与DPN的发生及神经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氧化应激在DP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