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光燃 《医学综述》2011,17(20):3123-312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醛糖还原酶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因此,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将有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组拟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法选择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彩色眼底照相及眼科医师检眼镜检查者。50名糖尿病人病史小于15年患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病例组,50名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患者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应用NimbleGen商业化2.1M外显子序列捕获芯片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外显子组区域的重测序。结果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年龄分别为(60.00±7.89)岁、(55.81±7.75)岁(P=0.007);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3.67±3.87)年、(10.55±4.16)年(P=0.000 1)。2组间体质量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有较高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分别为70.6%、21.6%,P=0.000。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目标区域的平均测序深度42×。发现已知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14 386个,新的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6 444个。结论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测序分析显示,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在大样本研究及实验研究中验证其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腐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腐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DR)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对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给予 0 .5 %黄腐酸钠 3 0mg/kg皮下注射 ,1次 /日 ,共 6个月。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视网膜组织的形态改变 ,同时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活性及循环血中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a、CD11b。结果 :(1)黄腐酸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光镜下及超微结构变化较病变组大鼠有明显改善 ,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明显减轻 (P <0 .0 1)。 (2 )治疗组t PA、PAI 1活性的改变较病变组得以纠正 (P <0 .0 1)而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P <0 .0 5 )。基底膜厚度与血浆t PA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3 )治疗组CD11a、CD11b的表达受到抑制 (P <0 .0 5 )。结论 :黄腐酸钠对DR的进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维持血浆t PA、PAI 1平衡而改善纤溶活性 ,减少白细胞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颈围、腰围、腰臀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三级甲等医院与15个城区社区联合开展糖尿病纵向管理项目的基线数据库中3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即2008年8月—2009年7月在北京市5个城区随机整群抽取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社区居民3 176例,均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BMI≥24/29 kg/m2分别作为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绘制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Med Calc软件中的Z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1 291例(40.65%),女1 885例(59.35%);颈围为(36.6±3.7)cm;腰围为(89.0±9.4)cm;腰臀比为(0.89±0.06)。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围、腰围、腰臀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男性患者超重的AUC分别为0.721、0.833、0.677,评价女性患者超重的AUC分别为0.728、0.838、0.639;其中腰围、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超重的AUC与颈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超重的AUC与腰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男性患者肥胖的AUC分别为0.779、0.870、0.703,评价女性患者肥胖的AUC分别为0.735、0.849、0.629;其中腰围、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肥胖的AUC与颈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肥胖的AUC与腰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男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分别为0.667、0.772、0.629,评价女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分别为0.661、0.746、0.621;其中腰围评价男、女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与颈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与腰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价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时腰围优于颈围和腰臀比,颈围优于或与腰臀比相当。颈围可以替代腰臀比用于评价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社区管理糖尿病、防治糖尿病肾病的重点.方法 选择参加<三甲医院与多中心社区糖尿病联合管理模式构建>项目规范管理患者中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67例,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指标;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367例患者按UAER分为3组,无肾病组290例(<20 μg/min)、早期肾病组67例(20~200 μg/min)、临床肾病组10例(>200 μg/min).结果 3组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尿病患者BMI、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尿病患者的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尿病患者HbA1c、血尿酸、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可能与收缩压、BMI及血糖水平有关,提示降低血压、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早期的诊断方法及有效治疗。我们应用感觉神经测量仪(Neurometer)对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功能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其中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在血液循环系统内,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统称微血管;淋巴液在毛细淋巴管内流动;晚近研究很关注遍布全身的组织通道引导的组织液的流动。不同脏器的微循环不同程度地参与所在脏器特殊功能的完成。目前认为全身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身体内最大的内分泌组织,因为内皮细胞可分泌很多细胞因子,参与脏器功能的维持、血管的舒缩,并调控着细胞程序性凋亡。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神经血管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查方法的不同,其患病率文献报导不一。以神经生理学改变判断,糖尿病神经损害几乎可占80%~100%。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日益明显。传统的治疗绝大部分是对症治疗且效果不佳。因而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因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糖尿病本身所致的代谢紊乱;(2)微血管病变;(3)糖尿病的大动脉硬化;(4)组织蛋白非酶糖基化;(5)一种或多种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与神经山梨醇变化及中药黄腐酸钠对其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邓黄腐酸钠防治6个月后,测定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神经山梨醇含量,利用热痛测试仪及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变化。结果 (1)黄腐酸钠治疗未显示降血糖作用。(2)糖尿病非治疗组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6.430.48)稍明显缩短,热板试验显示在非伤害性温度下(40℃)即出现痛觉反应,4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血脂谱问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北京三甲医院与15个城区社区联合开展糖尿病纵向管理项目基线数据库中2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脂异常的诊断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果(1)2410例中男986例,女1424例。平均颈围为(36±4)cm。总胆固醇为(5.2±1.1)mmol/L;甘油三酯为(1.8±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0±0.9)mmol/L;(2)男性、女性的颈围均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男性r=0.093,女性r=0.077,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男性r=一0.144,女性r=一0.062,均P〈0.05);(3)预测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佳的颈围切点:男性为37em,女性为35em;预测HDL-C降低的颈围切点男性为40em,女性为35em;(4)预测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男性组为0.511,女性组为0.480(P〉0.05);预测LDL-C升高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527;女性为0.519(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血脂密切相关,尤其是甘油三酯和HDL-C;颈围可能做为筛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