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中国医学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1 157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A组、RA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IFG组年龄、病程、RF-IgM、ESR、CRP、TC、LDL-C、GLU均高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年龄、病程、RF-IgG、CRP、UA、TC、TG、LDL-C、GLU水平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A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SR、CRP、LDL-C、GLU水平升高均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和GLU均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ESR、CRP、LDL-C水平升高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RA-IPF)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搜集RA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证候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RA-IPF患者与单纯RA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RA-IPF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2 788例RA患者中并发IPF者115例。与单纯RA相比,RA-IPF患者男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血沉(ESR)加快、血D-二聚体增多、血RF-IgA升高、RF-IgM升高、RF-IgG升高、抗U1-RNP抗体升高、抗Jo-1抗体升高。结论 RA-IPF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ESR、D-二聚体、RF-IgA、RF-IgM、RF-IgG、抗U1-RNP抗体、抗Jo-1抗体有关;高龄是RA合并IP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两方合方而成。扶阳流派应用此方极广,扶阳大家吴佩衡对此方大为赞赏,认为两方合伍能清上温下,助阳生津,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大大地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彭江云教授临床常应用此方加味治疗上热下寒之证,临证加减获效颇丰。介绍了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尪痹、牙痛、燥痹三则验案,并总结其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彭江云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及诊疗心得。方法通过对彭江云教授临床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病案的总结,来分析其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治疗上遣方用药特点及常用中医证型。结果彭江云教授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彭江云教授诊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有以下几个证型:肾阳虚衰证、肝肾亏虚证、湿热蕴结证。在治疗时尤善用附子、细辛等辛温类药物。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逸过度、病后失养等导致肝肾亏虚,督脉失养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等邪气为发病的外在因素,内外之邪乘虚侵督脉而发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锻炼,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结论彭江云教授在风湿类疾病诊疗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临床效果甚佳,值得研究及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3年1月至2013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性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7篇。其中有明确诊断标准的85篇(97.7%);有明确纳入标准的33篇(37.9%);有明确疗效判定标准的75篇(86.2%);做组间均衡性比较的74篇(85.1%);正确使用随机分配方法为22篇(25.3%);87篇文献均未描述对受试对象的依从性检测;有随访记录为4篇(4.6%);明确所用统计方法 61篇(70.1%),但均无后验性统计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及安全性51篇(58.6%)。结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文献存在随机方法不规范,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未充分说明,未进行样本量估算及盲法设计等不足。因此,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和撰写文献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病例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2004年12月~2011年2月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收治的342例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指标、X线片表现、中医证型、中药方剂、症状轻重分级表。结果 3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患者中,男性291例(85.1%),女性51例(14.9%);337例患者中有190例ESR>20mm/60min(56.4%),338例患者中有326例CRP>3mg/L(96.4%),342例患者中有257例CR>84mmol/L(75.1%),342例患者中有331例UA>440mmol/L(96.8%);3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所占比例最高,为264例(77.2%);其次为寒湿痹阻证28例(8.2%);肝肾亏虚证居第三位,为23例(6.7%)。结论男性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发人群;血肌酐、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与本病有一定相关性;湿热蕴结证型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蠲痹颗粒抗炎作用的药效学,揭示其抗炎作用的机制,阐明吴氏学派应用扶阳理论治疗痹证(风寒湿痹)临床中药优效的科学基础。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和棉球异物植入诱导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慢性炎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2.5 mg·kg-1)、蠲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5.85,11.70,23.40 g·kg-1)。药物干预后,检测蠲痹颗粒灌胃给药对急、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胶原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石蜡切片HE染色分析CIA小鼠关节炎病理损伤程度,采用流式微珠阵列法(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胶原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A(IL-17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蠲痹颗粒高剂量组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和棉球异物植入引起的大鼠慢性炎症性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明显改善CIA小鼠局部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模型脾淋巴细胞IL-6,TNF-α,IL-17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蠲痹颗粒药物干预后,IL-17A的产生水平显著下调(P<0.05),对炎症因子IL-6,TNF-α无明显影响。结论:蠲痹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IL-17A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痛风气雾剂的皮肤用药毒性实验,探讨该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皮肤用药安全性,为下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痛风外用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痛风气雾剂皮肤用药毒性试验,实验采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家兔各24只进行皮肤用药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刺激性试验,用30只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致敏接触、激发接触)。结果:痛风气雾剂高低两个剂量组用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家兔观察7天,全部动物均健康存活,未见毒性反应;痛风气雾剂连续7天给予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区,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为0,无刺激性;用于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致敏发生率为0,全部动物健康存活。结论:痛风气雾剂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天然产物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围绕尿酸盐结晶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对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靶点和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皂苷类、香豆素类等,通过抗炎、镇痛、抑制相关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信号通路、抗氧化等作用机制及多个药物作用靶点发挥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作用靶点较单一,存在较严重副作用,不利于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复发作。中医运用天然药物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拥有上千年历史和经验,与西药相比,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低毒副作用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运用实验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彭江云,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云南中医学院教授,云南省名中医,南京、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彭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30余年,1997年师从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深得吴氏学术真传,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学术影响力。彭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有独特认识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炎性、免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其发病率亦越发频繁,且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