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毒症性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分子作用 机制。方法通过TCMSP 数据库获取桂枝麻黄各半汤主要活性成分,在疾病靶点筛选数据库Genecards 和 OMIM 以得到尿毒症性瘙痒的相关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作交集。采用STRING 数据库和Cytoscape 软件绘制 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R studio 对靶点进行GO 分析和KEGG 通路分析,通 过AutoDOCK Vina 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桂枝麻黄各半汤中的132 种成分参与治疗尿毒症 性瘙痒,槲皮素、山柰酚、谷固醇、柚皮素和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为复方主要的活性成分。PPI 结果可见核心 靶点为IL-6、TNF、JUN、VEGFA 和MAPK8。GO 富集获得1 662 条结果,生物过程(BP)中主要富集条目为 脂多糖应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力的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等。主要参与AGE-RAGE 信号 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分子对接结果可见靶点MAPK8 与槲皮素、谷固醇、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结合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尿 毒症性瘙痒的分子作用机制,呈现出了相互影响、复杂关联的网络调控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儿童哮喘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和作用于哮喘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lusterProfiler语言包进行GO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得到35个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儿茶素等,收集了171个靶点,包括JUN、AKT1、MAPK1、MAPK3、RELA和IL6等,并富集得到多条GO功能和KEGG通路,比如TNF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促进气管重塑,改善气管堵塞等而发挥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茵陈蒿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使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靶点,并筛选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茵陈蒿汤治疗ACLF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有AKT1、MAPK、TNF、IL-6等。KEGG分析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18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茵陈蒿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贞芪扶正胶囊辅助治疗艾滋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贞芪扶正胶囊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通过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艾滋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 并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构建贞芪扶正胶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贞芪扶正胶囊31个活性成分及180个作用靶点, 确定TNF、IL6、AKT1、IL1B、TP53、VEGFA、RELA、EGFR、CASP3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1 436条、细胞组分53条、分子功能117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67条通路, 与癌症、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AKT1、TNF等核心靶点与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成分有良好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作用靶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首先,通过公共数据库筛选当归芍药散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和疾病的疾病靶点;其次,确定二仙汤治疗POI的作用靶基因,并在STRING数据库中收集作用靶基因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信息,同时建立药物活性成分与作用靶基因网络;最后,借助ClusterProfiler R软件完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二仙汤有效成分共92个,作用靶基因205个,确定疾病基因3 425个,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总共包括239个节点和1 153条相互作用关系,关键活性化合物有槲皮苷、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等,通过PPI网络得到173个核心蛋白;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共获得生物过程(BP)1 939个,细胞组分(CC)72个,分子功能(MF)141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4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发现二仙汤中槲皮苷、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作用于MAPK1、AKT1、JUN、RELA等靶点进行综合调控,从而发挥治疗POI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二仙汤治疗POI的作用靶基因和通路,为之后的研究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药对"虎杖-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潜在机理。方法:利用TCMSP平台检索收集药对化学成分、对应靶点;借助五大疾病数据库获取GA已知靶点;利用Venny 2.1.0得到药对与GA两者间的交集靶点;运用SRTING数据库、CytoHubba插件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采用DAVID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23个化学成分,199个靶点,其中治疗GA的潜在靶点有76个。预测得知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关键靶点为JUN、TNF、RELA、IL6。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药对治疗GA的生物功能共287个(生物过程172个、细胞组分42个、分子功能73个);KEGG通路富集共筛选出信号通路共12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与JUN、TNF有良好的结合活力。结论:药对"虎杖-土茯苓"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作用于JUN、TNF等靶点,在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的参与下,发挥了抗炎、抗凋亡等治疗G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蒙药三味檀香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关键活性成分在缺血性心脏关键靶点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三味檀香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取的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三味檀香汤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对“三味檀香汤-缺血性心脏病”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再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然后在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间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同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探讨“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间的关系。结果 ①得到活性成分20个,治疗靶点175个;②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三味檀香汤的关键活性成分;③MAPK3、MAPK1、JUN、RELA、AKT1为蛋白互作网络中的关键靶点;④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⑤DAVID富集分析主要涵盖细胞对活性氧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老化等生物学过程,涉及B细胞受体、AGE-RAGE及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⑥三味檀香汤通过多个靶点、多种信号通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结论 本文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了三味檀香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芩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黄芩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及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 11.0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构建PPI网络以筛选重要靶点;运用Metascape库对关键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将分析得到的重要靶点和通路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出黄芩重要活性成分有汉黄芩素、黄芩素、金合欢素、降穿心莲黄酮等,PPI网络中关键交集靶点61个,核心靶点有AKT1、IL-6、MAPK14、TNF、PRKCA、VEGFA等。GO富集分析得到细胞组成101条,分子功能76条,生物过程1 413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258条,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介导的糖尿病并发症通路、IL-17、MAPK、TNF、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可知,汉黄芩素、金合欢素、黄芩素、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P数据库检索、筛选脑脉泰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OMIM、PharmGkb、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脑梗死疾病相关靶点,获取二者的交集靶点,作为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分析网络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潜在核心靶点;同时使用R 4.0.3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得到140个活性成分及111个潜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获得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白藜芦醇等关键活性成分;筛选得到IL6、TNF、CXCL8、PTGS2、STAT3、JUN、MAPK1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IL-17、TNF、HIF-1、MAPK...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三藤汤的临床疗效为切入点,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三藤汤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脑卒中(CVA)发生率的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三藤汤中黄芪、淫羊藿、青风藤、鸡血藤、络石藤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RA和CVA的主要靶点,并将两者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RA&CVA交集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交集靶点取交集,得到三藤汤降低RA并发CVA发生率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构建PPI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三藤汤药物成分-RA&CVA交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三藤汤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黄芪异黄烷苷、芒柄花黄素等,主要靶点为核受体辅激活蛋白2(NCOA2)/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AKT1)、环氧化酶2(PTGS2)/环氧化酶1(PTGS1)/AP-1转录因子(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虎杖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虎杖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RA相关靶点,将虎杖药效靶点与RA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获得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经R语言计算筛选出虎杖干预RA的核心靶点。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及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前5位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获得10个虎杖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的203个药效靶点,检索得到4424个RA相关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39个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v-akt鼠科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Ⅰ(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AKT1)基因、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基因、JUN、MAPK1、人v-rel禽网状内皮细胞过多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V-Rel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A,RELA)等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分子功能共35个,包括ATP结合、锌离子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相关信号通路共117条,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有效成分均与基因AKT1、TP53、JUN、MAPK1、RELA对接良好,其中大黄素甲醚双葡萄糖苷与JUN显示出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虎杖可多靶点、多通路干预RA,为其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益气养阴清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获取益气养阴清热方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利用R软件获取有效成分与疾病相关靶点之交集;利用Cyto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后血清及尿液TGF-β1的变化水平,阐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对照组25例服用雷公藤多苷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及尿液TGF-β1浓度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系膜增生程度及间质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筛选靶点-成分网络图中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前5个关键成分,并将该网络中的基因靶点以degree值高低进行排序,选择前5个核心靶点,然后从RCSB PDB数据库和Pub Chem数据库获取靶点与成分的三维结构和化学结构,使用Pymol软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去水、去磷酸根等操作,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茵陈蒿汤中共筛选出21种有效活性成分,关键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其治疗ICP的的核心靶点14个,分别为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靶点主要涉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运动的正向调节、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乙型、丙型肝炎途径、癌症途径、MAPK、 IL-17、TNF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治疗ICP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茵陈蒿汤治疗ICP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等多种成分作用于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等多种基因靶点,从而影响MAPK、 IL-17、肿瘤坏死因子、ErbB、 Toll样受体以及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功效,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金银花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查找并筛选金银花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动脉粥样硬化基因。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R 4.0.4软件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17个活性成分,196个靶标蛋白,2419个疾病基因,129个药物-疾病交集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584个,包括生物过程2328个,分子功能172个和细胞组分84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信号通路162条,主要涉及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金银花可能主要通过β-胡萝卜素、木樨草素、山柰酚和槲皮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JUN、RELA、IL1B、IL6和MAPK1等基因,直接调控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经方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核心作用靶标基因以及潜在通路机制,旨在指导临床用药同时为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真武汤所含药物的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疾病靶点,借助Cytoscape3.7.2绘制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交互网络。利用STRING平台绘制关键靶点PPI网络,在David数据库里针对关键靶点蛋白开展GO基因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查筛出真武汤中有效活性成分59个、潜在靶点108个,其中涉及DKD的关键靶点47个,从蛋白互作网络中分析发现TNF、ATK1、JUN、RELA、IL6、MAPK8、CASP8、NOS2可能是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80个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代谢、凋亡及脂肪细胞因子、葡萄糖稳态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4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给予真武汤的临床应用及更深层次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以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探讨沙棘的物质基础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类药性评估筛选沙棘活性成分并查找相关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索糖尿病相关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韦恩映射。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前5个核心基因与候选化合物利用Autodock vina做分子对接;利用Bioconductor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结果从沙棘中获得33个候选成分,相关靶点蛋白170个;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9310个,韦恩映射得到159个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筛选5个关键靶标JUN、AKT1、MAPK1、RELA、IL-6,涉及AGE-RAGE、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TNF等通路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结论沙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黄葵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补体C_3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搜集益肾养髓方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筛选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提取脊髓损伤疾病相关基因。随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并将其上传至在线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益肾养髓方化学成分1071个,有效活性成分139个,药物靶点217个,脊髓损伤疾病相关靶点1524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18个。根据PPI蛋白互作网络的结果得出,益肾养髓方治疗SCI疾病的关键靶点为STAT3、AKT1、JUN、MAPK1、IL6、RELA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提示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初步预测了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升陷汤治疗低血压性脑梗死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在TCMSP数据库获取升陷汤有效成分,预测其靶点并收集;通过OMIM、GENECARD、DRUGBANK疾病相关靶点数据库检索低血压性脑梗死相关靶点信息。将药物靶点映射至疾病靶点集合上,获得交集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对得到的交集进行GO和KEGG的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升陷汤主要通过干预低血压性脑梗死过程中炎症过程、凋亡途径及神经干细胞再生等过程,减轻低血压性脑梗死造成的神经损伤。其中,Akt1、TNF、RELA、IL-6、JUN、VEGFA、MYC、MAPK8、CXCL2、ESR1等为关键的调节位点。结论升陷汤治疗低血压性脑梗死主要通过调节炎症过程、凋亡途径及神经干细胞再生相关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