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大家都知道,一旦患病,患者面对的不仅仅是糖尿病的危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还将面临心脑血管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酮症酸中毒等诸多并发症的侵袭,而且这些并发症远比糖尿病本身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达100种以上,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梁文霞 《中医药研究》2014,(11):1410-1411
目的 总结2 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 年6 月-201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40 例2 型糖尿病不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 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喜甜、喜荤、喜咸、饮食不规律、饮食控制不良、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运动频率及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差于对照组(P 〈0.05).结论 2 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包括日常生活中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史、低血糖、缺乏运动等,及早针对性的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24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不同血压值范围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范围内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血压值与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食控制、锻炼、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显著加剧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风险,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食控制、锻炼、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管痉挛其实就是血管壁剧烈收缩,引起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合,血管痉挛也有可能导致血管壁上的动脉硬化斑块破损、脱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所以说心脑血管的痉挛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病变。因此,预防血管痉挛发生,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生活水平提高造成的高脂血症、高黏血症使血液黏稠凝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心脑血管;二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了血管自身的病变,如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等,从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生活水平提高造成的高脂血症、高黏血症使血液黏稠凝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心脑血管;二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了血管自身的病变,如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等,从而使心脑供血不足,甚至供血中断引发心脑血管病。因此,要想彻底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就要从血液和血管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双重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管痉挛其实就是血管壁剧烈收缩,引起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合,血管痉挛也有可能导致血管壁上的动脉硬化斑块破损、脱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所以说心脑血管的痉挛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病变.因此,预防血管痉挛发生,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脉络学说属于络病学说证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医络病学科重要的分支之一,是研究脉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的临床应用理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范畴.深入研究脉络学说将有助于深化对血管病变的规律性认识,探讨脉络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前的关系,有助于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指除心脑血管、肾血管和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外的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F0004-F0004
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主持、以岭医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全面系统研究络病理论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尤其对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治疗,从基础到临床研究都证实了络病理论在血管病变防治方面的科学价值。“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课题已经列入国家973计划,吴以岭教授被聘为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苷是天然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反应、抗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内皮间质化、抗肺血管重塑和抗心肌纤维化等作用,可通过调控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点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以淫羊藿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存在耐药性问题,且现代医学尚无可行的防治办法。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药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将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用药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如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壁长时间处于高水平冲击,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靶器官的损伤。灸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但目前有关灸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灸法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探讨灸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首要致死原因之一。其中天然免疫应答介导的炎症反应近年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点,TLR4是关键的免疫应答通路,可以激活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防治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信号分子、抑制炎症损伤有关。现以TLR4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通过TLR4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挥发油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存在多种诱因。心血管的保护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中药挥发油类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能够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对中药挥发油特性及其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挥发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血管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从中医药角度研究AS的治疗是一个重要领域。中医认为脾虚失健,营卫运行失度,营气涩而不行,卫气郁而不舒,则津液不得气化,聚而成痰,痰瘀互结,脉络受阻,亦可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健脾法能够调和营卫,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因此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治则治法,采用化瘀祛痰方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防治AS值得深入探讨,也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长期、隐匿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能引起多种高危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早期防治对于高脂血症十分重要,能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高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辨体-辨病"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预判。本文就高脂血症的体质、疾病特性和"治未病"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临床诊断、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初步证实了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有效性。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通过总结分析文献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前期研究对脑血管疾病的关注度高于心血管疾病,但缺乏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的深度探讨。文章在此基础上,通过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同靶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脑共同靶标可能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提示它们可针对不同靶标或同一靶标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这将为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治"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蛭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文  王泽  林兰 《天津中医药》2021,38(7):941-946
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心血管事件成为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积极的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减低糖尿病致死率的关键。水蛭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发挥着调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保护血管内皮、调节细胞因子、抗纤维化、改善心功能等综合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用药安全,疗效确切,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俊平  郭丽丽  陈中  袁蓉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1):2168-2173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在逐年上升。血运重建能快速打开堵塞血管、恢复冠脉血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是血运重建也只是一种局部治疗,并不能终止冠心病的病理发展进程,加之治疗后出现的一系列再灌注损伤,严重制约了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与氧自由基、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等密切相关。再灌注时可见心肌细胞内钙超载,而钙超载亦可通过多种机制造成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钙超载是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共同通路,故防治钙超载是阻止I/R的重要举措。临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防治钙超载取得很大进展,它们均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L型Ca通道从而抑制钙超载,但也有因其作用靶点单一而副作用大的不足,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其中不少药物具有类似钙拮抗作用,开发应用此类药物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成为当代中医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