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十二指肠镜手术早期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手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1])。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十二指肠镜手术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将其应用于一些老年患者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取石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病死率(0.0%)、并发症发生率(12.9%)均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优劣.方法 将收治的47例早期胆源性SAP的患者分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组(研究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两组资料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再手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再次手术率明显降低,死亡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除高血糖症外,如系统性脏器功能不全、胰瘘肠瘘、胰腺假性囊肿、假性动脉瘤出血和腹腔室膈综合征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胆源性SAP的创伤小,拓宽了胆源性SAP的手术适应证,效果也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柘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发病2周后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以及将发病2周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主要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尿淀粉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低于术前,且B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2周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及腹腔镜联合使用治疗急性重症胆原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急性胆原性胰腺炎传统手术组(28例)与微创手术组(27例),即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三镜联合使用,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加网篮取石或EST+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手术组相比,微创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其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内镜和开腹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肠道恢复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及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82.22%(37/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道恢复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减少或者缩短(P<0.01)。手术后两组的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和hs-CRP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创伤小,腹腔干扰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花雷  魏伟  杜勇  王煜 《河北医学》2023,(6):972-977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Y)、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黄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胆源组)、同期确诊的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RP、AMY、MPV水平,并对比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细胞(WBC)、血糖、血钙、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CTSI);并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方式分析CRP、AMY、MPV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CTSI的相关性。结果:对比胆源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AMY测定值水平,两组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组的外周血MPV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DBIL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组...  相似文献   

8.
黄学伟  胡方彬  卿强 《西部医学》2018,30(7):984-98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并发轻中度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对AST、ALT、ALP及AM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轻中度胰腺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发病后72h~2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AST、ALT、ALP及AMY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APACHE 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AM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腺炎复发或加重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发病72h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轻中度胰腺炎的效果更佳,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AST、ALT、ALP、AMY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克兵 《海南医学》2013,24(22):3361-3362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方式与合理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治疗时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共25例,将行开腹手术的患者纳入开腹组,共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1例死亡,死亡率为4.0%,无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开腹组患者4例死亡,死亡率为28.6%,7例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率为50.0%,腹腔镜组共出现并发症13例次,开腹组共出现21例次,腹腔镜组死亡率、再次手术率及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保守治疗2~4周后,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能够在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预后,是临床治疗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4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EN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 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8、72 h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24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和72 h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EN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水平、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ST、TBIL、AL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开腹取石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病毒基础上应用强的松治疗早期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早期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30mg,晨起顿服,待胆红素下降至一半时,每周减量5mg直至停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但8周后两组的转氨酶复常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基础上应用强的松能明显改善患者早期不适症状,促进黄疸的消退,阻止早期重型肝炎进一步发展,安全性较好,但不能明显提高患者转氨酶的复常率、凝血功能和HBV-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按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诊治原则进行腹腔镜手术18例,开腹手术23例.观察指标:(1)手术及恢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2)实验室检查:术前及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数值.结果:(1)手术及恢复: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血量少于开放组;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较短;腔镜组住院时长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22.2%,开腹组26.1%,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实验室检查: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前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腔镜组较开腹组低.结论:腹腔镜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安全有效的,且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性应激和炎症反应,加快术后恢复,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2013年9月笔者医院ICU收治2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SAE组与非SAE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死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原学资料、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APACHEII评分.结果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9.5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G-及G+菌检出率、WBC、K+、TBIL、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患者病死率、真菌检出率、ALT、AST、DBIL、pH值、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评分、ALT、AST、pH值是SA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诸暨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6例与B组46例。A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B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前和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t=13.277、11.276、7.030、9.805,对照组:t=31.329、20.858、19.024、21.154,均P<0.05);A组治疗后ALP、ALT、TBIL、AST低于B组(t=21.720、11.340、11.588、11.277,均P<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在腹腔镜T1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腹腔镜T1期HCC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是否行术前CEUS将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在距肿瘤边缘0.5 cm处切开患者肝脏实质并完整切除肿瘤,然后在切缘3个不同位置取组织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切缘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及其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均行规律随访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影组手术时间(t=11.69,P<0.001)及住院时间更短(t=9.40,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t=14.86,P<0.001);而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t=0.28,P=0.78)、切缘长度(t=0.18,P=0.86)、术后进食时间(t=0.44,P=0.66)及拔除引流管时间(t=1.16,P=0.25)方面差异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淀粉酶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6%、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肌酐、血糖、血尿素氮、淀粉酶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72 h后研究组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自主通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各项临床指标,降低淀粉酶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重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45例,均给予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治疗61例次.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常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电解质[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ALT、AST、TBIL均下降(P<0.01),CHE升高(P<0.01),ALB下降(P<0.01);PTA上升(P<0.05),INR下降(P<0.01);WBC、HGB、PLT下降(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9例(31.1%),经一般对症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恢复正常,治疗耐受性良好,对人工肝治疗没有影响.结论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分别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与开腹常规肝切除治疗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住院准备行手术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常规肝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等基本情况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输血及肝门阻断患者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ALB、TBIL)无明显差异,术后肝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别为12.8%对2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携带胃管时间、携带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观察组患者住院花费更高(P<0.05)。 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更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 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以SVV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和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60例。 记录入室(T0)、切皮(T1)、始切肝(T2)、肝横断面完成(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T0~T5(术后1 d)的乳酸值 (lactic acid value,LAC),术中出入量及低血压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恢复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出血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LAC升高不明显 (P<0.05),术后1和2 d的AST,ALT,DBIL,TBIL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1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 高于C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染率和入住ICU率均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 精准肝切除术中以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短期预后。切肝期采 用高SVV值(13%~17%),横断面离断至术毕采用8%~12% SVV值可作为术中液体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