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以茵陈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在治疗黄疸型肝炎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茵陈主方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最严重类型,处理十分棘手。通过对15例胆管损伤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LC致15例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损伤的原因友处理方法。结果:LC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0例,行肝门部胆肠Roux—en—Y吻合4例。无症状随访1~58个月;行胆管断端对端吻合5例,均再次行胆肠Roux—en—Y吻合,4例无症状,随访16~56个月,1倒手术失败,先后5次手术。1例左、右肝管外引流,等待再次手术。LC术后发现胆管损伤5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1例(术后第1天);行左、右肝管引流2例,术后3月行胆肠Roux—en—Y吻合,无症状随访12~18月;2例行右肝管外引流,等待再次手术。结论:术者的过于自信,求速度,操作不当是造成此类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左、右肝管成形,胆肠Roux—en—Y吻合是此类胆管损伤修复的最佳方式。手术应请有丰富临床经临床经验与技术的医师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上使用的胆道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存在胆泥形成、支架嵌入胆道壁等难以克服的缺陷。生物可降解胆道支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研究结果。目的:评价5种不同摩尔比例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1actide—co-glycolide),PLGA]胆道支架在体外人胆汁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径向支撑力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和地点:完全随机设计,于2006—07/12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5种比例的PLGA支架为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人体新鲜胆汁取自实验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胆汁外引流的患者。方法:取5种比例(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摩尔比分别为90:10,80:20,70:30,60:40,50:50)的PLGA支架各32个,将各支架独立浸泡于装有10mL新鲜人体胆汁的平底试管内,并置于恒温振荡器中,调节温度至37℃,摇动速度恒定,胆汁每天更换1次。浸泡1,2,3,4,5,6,7,8周后各比例支架分别取出试件各4个,蒸馏水洗涤后25℃恒温箱干燥24h。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形态、色泽及完整性。②扫描电镜观察降解前,降解1,3,5周PLGA(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摩尔比为90:10)支架的表面形态。③PLGA支架的质量变化及径向支撑力变化。结果:①5种比例PLGA支架的大体形态变化遵循同一规律:外形保持完整→质地变软→支架表面粗糙,出现裂痕→管壁塌陷→支架破碎为大块,并进一步解离为小碎片→支架完全降解。②降解前PLGA(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摩尔比为90:10)支架材料呈清晰的三维立体网状空隙结构;降解1周后,材料表面受侵蚀,网状结构减少,孔洞局灶性连接呈片状;3周时材料表面受侵蚀现象加重,空隙逐渐消失,网状结构进一步减少,聚合物融合呈火片状;5周后材料空隙、网状结构完全消失,呈不定型均质状。③各种比例PLGA支架的质量损失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快,且乙交酯所占比例越大,支架的质量损失速度越快。初始径向支撑力随丙交酯含量的增多,支撑性能逐渐增强。结论:PLGA材料具有可调节的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力学特性,适宜制成胆道支架,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我院收治1例肝移植后相继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由于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前状态,同时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病情特殊且复杂,经积极抢救和综合治疗,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48岁,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患者移植前重度黄疸,病情危重,曾多次发生肝昏迷,丙氨酸转氨酶为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44 U/L,胆红素总量为591.7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209.6 μmol/L,白蛋白为33.6 g/L.于入院后第2天行经典原位肝移植.移植后第1天,受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5℃,X线胸片提示左侧胸腔积液、左肺上叶肺炎.移植后第3天,受者出现肝功能衰竭,胆酶分离,胆红素总量最高为775.6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323.3 μmol/L,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第9天,受者逐渐出现神志不清、昏迷和四肢肌力消失,给予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移植后第17天,受者突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口咽腔上皮癌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KBv200耐药细胞中白藜芦醇对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紫杉醇的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每组KBv200细胞中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对化疗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逆转KBv200耐药性.200 umol/L白藜芦醇对长春新碱、紫杉醇和多柔比星(阿霉素)的逆转倍数达到77.1、61.3和5.9.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Bcl-2、MDR1mRNA和蛋白的表达,100 umol/L、200 u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与未加白藜芦醇组的MDR1、Bcl-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3.51和3.12、4.56,P值均<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口咽腔上皮癌耐药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该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耐药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为男性,43岁,乙型肝炎病史20年,因间断呕血、黑便1周入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分级为Child B级,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27分,采取常规止血、补液、抑制胃酸分泌等处理后症状基本控制,3周后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顺利.术后8 h撤离呼吸机,按常规行抗感染、抗病毒、预防排斥反应等处理,受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4 h,受者的神志清楚,但精神差,血钠为132 mmol/L,24~48h内静脉补钠10 g,补液2800m1,尿量为2700ml,各引流管引流液共400ml.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0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40.85%,25.00%。影响术后过 铲的主要因素有病程长短,肿瘤部位、大小;病理性质及组织来源,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在进一步探讨手术方式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壶腹周围癌分子生物学行为,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加强辅助治疗,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8.
于良  赵国喜 《疑难病杂志》2010,9(12):934-935
<正>脑栓塞(CE)作为脑梗死的一种临床类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15%,急性期病死率5%~15%,存活的患者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且复发率较高。其病因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包括心源性脑栓塞(CBE)、动脉源性脑栓塞,其他原因(瘤栓、脂肪栓等)栓塞,其中以CBE最为常见,而心房纤颤(AF)致CE在栓塞性梗死中更是占了很大比例。近年来,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肝癌自发破裂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28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在早期(≤30d)死亡的各种因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28例患者,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39%.单因素分析提示休克、肝功能Child C级、Hb、ALT和输血量与患者早期病死率相关(x2=3.020,13.741,Z=-2.059,-2.210,-4.153,P<0.05).多因素分析肝功能Child C级和输血量为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按不同治疗方法分4组:肝切除组(8例)、手术止血组(7例)、肝动脉栓塞组(7例)、保守治疗组(6例).肝切除组患者早期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其余3组,而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其余3组(x2=8.098,8.098,15.025,Z=-3.127,-2.840,-3.004,P<0.05).结论 肝癌自发破裂早期的高病死率与患者极差的肝功能储备和急剧大量的失血有关.肝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王新义  杨平  于良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37-1339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胆囊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2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内镜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胆囊癌操作成功率高(85%),治疗总体有效率达86.7%。较术前比较,术后1月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和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