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冠疫情下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对山东省某高校护理专业12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62.90±11.7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生兼职工作与护理专业相关以及在新冠疫情下护生对护理专业喜爱程度得分与职业认同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P<0.05);护生做兼职护理相关工作、在新冠疫情下护生对护理学专业的喜爱程度对护生职业认同感有预测作用(R2=0.274)。结论:新冠疫情下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较正常情况下有所改善,护生兼职工作与护理学专业相关及护生对护理职业喜爱程度对职业认同感有较好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分析教与学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445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用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关怀能力低于国际护士关怀能力评分标准,女生的关怀能力明显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的关怀能力高于高年级学生.结论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整体关怀能力偏低.护理学院校应当加强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改善护理人文课程教学,将人文关怀教育融人到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职业认同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职业认同感问卷对海南省某高校378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感及自主学习能力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67,0.538,P<0.01);职业认同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37,P<0.01);职业认同感在护生积极心理资本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积极心理资本既能直接影响自主学习能力,也能通过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的相互关系,为今后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及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QBNS)对中医院校40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结果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3.81±5.27)分,在年级及录取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专业情感及专业技能均呈正相关(r=0.11~0.50, P<0.05)。结论护理院校在培养护生时,应重视其自尊和专业认同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压力是个体对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而压力应对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适应过程,二者均属于心理因素范畴,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个人成长及专业承诺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专业承诺、压力和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避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因应激源而减弱专业认同感。明确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的概念、现状和影响护理本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压力、应对方式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可为护理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为更好的开展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认同得分呈正向相关(r〉0,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和专业认同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学校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认同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二者彼此促进,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的情况。方法采用乌得勒支学习投入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5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选取该校99名非医学生作为对照。结果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学习投入较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护理学专业学生高,专业认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最强,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最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较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投入多,专业认同强。医学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学生,其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呈正相关。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医学生学习投入的“奉献”度高,职业认同的“把握感、有意义感、自我效力感和自己决定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业认同越强,学习投入越多,但学生总体学习投入不多。医学生学习投入较多,专业认同稍强。  相似文献   

8.
梅思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1):72-75,封三
目的:探究医学生职业认同与人文关怀能力、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与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江浙地区6所高校的960名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在校医学类本科生开展研究。结果: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中等偏高,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高于无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P<0.05);未来期望、诚实、克服困难、耐心对职业认同有正向影响;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学校、医院、社会应形成合力,注重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生涯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9.
护理学专业学生择业意愿及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择业意愿及就业取向,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进入毕业护理学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次数与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更多(P〈0.01),就业择业观更为合理,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者更多;而专科护生中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个人发展",而专科护理专业学生把"薪酬"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P〈0.01);对专业的认同感,多数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较有前途,而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中认为专业较无前途者多于本科护理专业学生(P〈0.01)。结论:应加强学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培养,指导其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教学法,并评价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护理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2001级采用基于问题教学法,2002级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运用DREEM量表和相同闭卷试题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基于问题教学组学生DREEM量表的总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且基于问题教学组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基于问题教学法适用于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眼科护理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胡曼曼  钱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1-114, 119
目的了解男女护生职业态度现况,掌握职业态度影响因素在男女护生中的差异。方法男生采取条件抽样,女生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为(4.34±0.65)分,其中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得分分别为(4.29±0.71)分、(4.36±0.63)分,不同性别护生的职业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的护生职业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均为护生职业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家人态度、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态度、学校态度以及自身对专业的认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均偏消极、缺乏职业兴趣;家庭居住地、自身意愿和兴趣影响护生的职业态度;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深刻,学校及护理教育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青文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44-1747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沈阳医学院本科及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7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3.46±8.39)分,条目均分为(2.43±0.38)分;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源地、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层次、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经济、家庭组合、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格特质平均(136.18±10.06)分,条目均分为(3.10±0.23)分;共情各维度与人格特征各维度多数具有相关性(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征可独立解释共情12.0%的变异。 结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人格特征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放大自身人格特质中的积极力量对护理专业在校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安徽省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及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问卷对安徽省1 48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徽省本科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得分为(113.90±22.48)分,不同生源地、年级、就读学校类型、实习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有直系亲属从医、是否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及不同护理信息能力需求的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安徽省本科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需求处于较高水平,护理信息能力仍有待提高,建议针对本科护生构建与临床需求结合的护理信息能力培养方案,逐步提高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该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16.5%,其中健康素养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目前我国国家战略之一。高校是国家人才的聚集地,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接受创新思维培训的主要基地。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大学生应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的观念、新的事物,在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教师指导学生申请专利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①专利的提出。一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当大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疑问时,首先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是建立在对现有技术不足的认知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更高知识层面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②专利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是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专利的设计应该遵循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3个基本条件。③专利的申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④专利的转化实现创新价值。专利技术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同时也是最薄弱的一环。高校应该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师生顺利的进行专利转化,让学生自己创新性的想法以专利的形式体现出来,并通过对专利申请和转化较为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护理综合成绩各分数段的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的差异,分析护生护理综合成绩与其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护生护理综合成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用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476名护生进行测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护理综合成绩各分数段的护生在自我效能感和评判性思维上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研究护理综合成绩与自我效能、评判性思维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护生护理综合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综合成绩(专业实务、实践能力)各分数段的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存在差异(P < 0.01),且与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呈成正相关关系(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分析能力、学习行为效能感、开放思想、一般自我效能感、系统化能力纳入回归方程,对护生的护理综合成绩有积极预测作用。结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应从发挥护生自主学习和管理、加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角度出发,提高护生护理综合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元认知能力量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50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总分为(80.77±4.30);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146.4±16.4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元认知能力呈正相关,评判性思维能力越高,其元认知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估234名在读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结果中职护理学生整体职业认同水平乐观,234名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分为(72.31±9.80)分,职业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39.51±5.92)分,职业自我体验平均得分为(23.81±3.49)分,职业自我控制平均得分为(8.97±2.49)分。家庭有无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有明显影响(t=2.32,P〈0.05),且在职业自我体验维度中有差异性(t=3.15,P〈0.05);选择专业的初衷会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情况,因自身喜爱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得分要高于因听从家长安排、调剂、听别人推荐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P〈0.05)。结论家庭环境、选择志愿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了解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改善医学生职业认同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访谈,将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分为职业环境、职业价值、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五大维度,编制《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0.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生整体职业认同水平3分以上的占96%,其中职业价值得分较高,而职业行为、职业环境得分相对较低。自愿选择学医的学生在职业认同各维度上得分较高;学生干部在职业价值、情感、行为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当前的职业环境干扰着医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行为的选择偏于消极;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职业认同感有所下降;组织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环境、求学兴趣、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强监管,学校要加强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从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级184名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超声医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应用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测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实施后,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爱国主义意识、提升了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了专业认同感、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理念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学生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P < 0.05~P < 0.01)。结论“立德树人”视域下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在培养卓越的社会主义医学影像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