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比值(CD3+CD4+/CD3+CD8+)水平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ITP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ITP患者(ITP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的水平,并比较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CT细胞、CD3+CD4CF细胞、CD3+CD47CD3+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而CD3+CD8T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亚群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发病关系.方法 采用SAP法分别测定31例老年AMI患者、34例老年对照组(NC)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AMI组CD3 ,CD4 ,CD4 /CD8 比值低于NC组(P<0.001),而CD8 则高于NC组(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AMI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对老年AMI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变化可作为老年AMI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免疫干预可能成为防治老年AMI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97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不同年龄组的患者间存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不同性别组、不同视觉模拟评分组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补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UC患者(UC组)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UC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UC组CD4^+与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C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单克隆抗体醛化红细胞花环法。结果脑梗塞患者的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P〈0.001)、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大肠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n=30)和对照者(n=30)外周血PAIg水平和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3^+CD4^+及CD3^+CD8^+)。结果:ITP患者外周血PAIgG、PAIgM及PAIgA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ITP患者外周血CI)3^+、CD3^+CD4^+亚群明显减低(P〈0.05),CD3^CD8^+亚群明显升高(P〈0.05),而CD3^+CD4^+/CD3^+CD8^+比值显著减低(P〈0.01)。结论:ITP患者PAIg水平显著增高,且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此方法简便易行,有助于ITP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I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0例IM患者(IM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CD19+和CD16+56+(NK)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CD19+和CD16+56+细胞显著降低(P〈0.01),CD3+T细胞、CD3+CD8+T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可能存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可做为IM患者免疫状态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崔微艳  陆洁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59-159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血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及5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活性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流式细胞分析术法测定。结果: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组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CD8^+细胞的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组外周血CD4^+、CD4^+/CD8^+比值、CD3^+明显低于好转组(P〈0.01),CD8^+明显高于好转组(P〈0.01)。结论: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20.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