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剂量组、柴胡加龙骨牡蛎高剂量组、氟西汀组5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结果: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表达降低( P<0.0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不同程度减轻上述变化。中药高剂量组与氟西汀组作用相近(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抑郁大鼠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链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取20只作为正常组,另100只大鼠用于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再将CUMS抑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氟西汀组,每组20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3.25,6.5,13 g·kg~(-1);氟西汀组灌胃盐酸氟西汀1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干预21 d。应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抑郁行为,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PI3K,Akt,GSK3β以及β-catenin蛋白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给药21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PI3K,p-PI3K p110,p-PI3K p85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kt,p-Akt Thr308,p-Akt Ser473,p-GSK3βSer9,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GSK3β,p-GSK3β Tyr21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高组大鼠糖水偏好显著增加(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PI3K总蛋白,PI3K p110和PI3K p85亚基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p-Akt Thr308和p-Akt Ser47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GSK3β Ser9,β-catenin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GSK3β,p-GSK3β Tyr216水平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提高大鼠海马组织PI3K蛋白水平及活性,激活Akt,抑制GSK3β活性,阻止β-catenin降解,即提高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途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的影响。方法 取60只SD大鼠,其中10只作为空白组,余50只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0.003 g·kg-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1.625,3.25,6.5 g·kg-1)。连续灌胃给药8周,1次/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给药后进行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抑郁状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CREB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CREB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嗜率明显降低(P<0.05),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降低(P<0.05),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漂浮时间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BDNF,TrkB,CRE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组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糖水偏嗜率明显升高(P<0.05),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增加(P<0.05),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漂浮时间明显减少(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复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DNF表达明显增加(P<0.05),BDNF,TrkB,CRE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显著改善经慢性应激刺激后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海马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笑散改善皮质酮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20 mg·kg-1)、温笑散低、高剂量组(3.27、6.54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在灌胃0.5 h后皮下注射皮质酮诱导抑郁模型。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状回(DG)中双皮质素(DCX)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旷场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和运动总距离明显减少(P<0.05,P<0.01),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P<0.01),海马DG区神经元体积明显缩小、细胞核染色加深,DG区的DCX表达减少,海马中BDNF、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加龙骨牡蛎低剂量组、柴胡加龙骨牡蛎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喂养,其余组大鼠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方法建立肝郁模型。建模成功后,氟西汀组每天给予盐酸氟西汀0.003 g/kg灌胃,柴胡加龙骨牡蛎低、高剂量组分别每天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625 g/kg和3.25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4周。分别于造模前、成模后及灌胃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称重,进行行为学实验(糖水偏嗜实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灌胃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取血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SREBP-1c和FAS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SREBP-1c和FAS mR...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冠心II号(GXII)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学及其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影响。方法 建立CUMS模型8周后,将CUMS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GXII组(GXII)、氟西汀组(F),连同正常组(NC)共计4个组,连续15d灌胃GXII(2.5g·kg-1·d-1)、氟西汀(3.5g·kg-1·d-1)或等体积0.9%NaCl(5g·kg-1·d-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GXII的3种主要活性成分。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Westerm blot测定大鼠海马BDNF,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糖皮质激素(GC)表达。结果 GXII灌胃大鼠后血清及脑组织中均能测定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丹酚酸B这3种生物活性成分。与M...  相似文献   

7.
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雒明池  梁如  高树明  高杉  李琳  于春泉 《中草药》2018,49(17):4093-4098
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以及血浆中cAMP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皮质中的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浆中cAMP水平和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DNF水平的降低。同时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能够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BDNF m RNA的表达。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CUMS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cAMP-CREB-BDNF通路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谷氨酸受体2(GluR2)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当归芍药散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束缚方式制备慢性应激模型,当归芍药散组大鼠应激同时灌胃当归芍药散混悬液13.44 g·kg-1·d-1,氟西汀组应激同时灌胃氟西汀水溶液2 mg·kg-1·d-1,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d,实验21 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MDAR1、GluR2、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消耗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及进入次数显著减少(P<0.05),海马CA1区尼氏小体数量、GluR2与BDNF蛋白及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复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模型,探讨柴芍安神解郁颗粒(CSG)通过调控JAK1/STATA3和cAMP/PKA/CREB信号通路抗PSD的分子机制。方法:取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胶囊组(1.8 mg·kg~(-1))、解郁安神颗粒组(0.90生药g·kg~(-1))、CSG高剂量组(CSG-H,11.52 g生药·kg~(-1))和CSG低剂量组(CSG-L,5.76 g生药·kg~(-1)),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法+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CUMS)复制PSD大鼠模型,各给药组于CUMS干预第1天等容量灌胃给药,连续8周,行大鼠糖水试验后,取血清和海马,测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2、IL-6、TNF-α)及海马JAK1、STAT3、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和蛋白激酶A/B(PRKACA/B)蛋白的表达(WB法)。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蔗糖水消耗量和蔗糖水偏好比、脑重量均有显著性减少(P0.01),大脑指数、海马指数、海马JAK1、CREB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减少(P0.05);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2、IL-6和TNF-α)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海马PRKACA/B蛋白有显著性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CSG-L组和CSG-H组大鼠治疗后蔗糖水消耗量、蔗糖水偏好比及海马PRKACA/B、CREB1蛋白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CSG-L组和CSG-H组大鼠海马JAK1、STAT3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CSG-H组血清炎性因子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CSG-L组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2、IL-6)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CSG可能通过下调JAK1/STAT3通路,并上调cAMP/PKA/CREB通路,从而抑制由炎症继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促栓塞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再生和损伤后修复,从而改善PSD大鼠抑郁。  相似文献   

10.
贾奎  冯龙  黄晨杰  李金耀 《中成药》2023,(12):3943-3949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给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造模4周,结束后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L/kg、柴胡疏肝散2 mg/kg、氟西汀12.5 mg/kg、柴胡疏肝散2 mg/kg+氟西汀12.5 mg/kg,每天1次,连续4周。实验期间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并行行为学(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定。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后,采用RT-qPCR法检测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的阳性细胞表达,Westren blot法检测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抑郁样行为未见改善,5-HT2A及BDNF mRNA表达、阳性细胞表达、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氟西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善,5-...  相似文献   

11.
大籽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升逵  普杰  陈永对  李尚秀  祝永仙  李干鹏 《中草药》2013,44(18):2493-2497
目的 研究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半叶枯斑法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实验。结果 从大籽獐牙菜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 10-二羟基獐牙菜苷(1)、3′-O-(3-羟基苯甲酸酯) 獐牙菜苷(2)、芒果苷(3)、2, 6, 8-三羟基口山酮-1-O-β-葡萄糖苷(4)、1, 2, 3, 4-四氢-1, 6, 8三羟基口山酮-4-O-葡萄糖苷(5)、1, 2, 3, 4-四氢-1, 4, 6, 8-四羟基口山酮(6)、顺-4, 4′-二羟基二苯基乙烯(7)、反-4, 4′-二羟基二苯基乙烯(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籽獐牙菜苷A,其具有微弱的抗TMV活性,其中化合物278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2.
尖瓣瑞香茎中双黄烷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圣卓  马青云  刘玉清  周俊  赵友兴 《中草药》2013,44(14):1887-1892
目的 研究尖瓣瑞香Daphne acutiloba茎中双黄烷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尖瓣瑞香茎95%乙醇回流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双黄烷酮,分别鉴定为毛瑞香素A(1)、毛瑞香素C(2)、毛瑞香素C'(3)、毛瑞香素F(4)、毛瑞香素E(5)、荛花醇(6)、毛瑞香素K(7)、异狼毒素(8)、狼毒素(9)、毛瑞香素D1 (10)、毛瑞香素H(11)、3-甲氧基-毛瑞香素H(12)、毛瑞香素K ’(13)和毛瑞香素B (14).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对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行时间40.25 min,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包括常春藤型皂苷及齐墩果酸型皂苷在内的5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和鉴定,47个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中有9对同分异构体。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西南银莲花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不同产区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欣潮  杨焕琪  赖茂祥  冯看  刘华钢 《中草药》2012,43(5):1003-100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nn×4.6 mm,5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 5~7 main,12%~15%B;7~14 main,15%~21% B; 14~35min,21%~25%B; 35~40min,25%~36%B; 40~60min,36%~52%B; 60~80min,52%~100%B; 80~95min,100%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毛酸浆浆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远敏  陈重  许琼明  李笑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9):1086-1090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HPLC/UV/MS/MS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栀子,金银花等)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henom 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 in;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分析,正、负离子二级扫描。结果: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良好的HPLC/UV/MS/MS指纹图谱,对其指纹图上13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成功鉴别了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个异构体。结论:本方法建立了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转录基因参考序列和表达量信息,探索赶黄草药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为赶黄草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赶黄草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过滤组装,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比对注释,同时对本研究获得赶黄草活性成分合成相关代谢通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40 005 442条有效的短读序,通过de novo拼接得到42 306个unigene,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共计得到518个ORF,其中75个ORF具有转录因子结构域。通过KEGG分析,检测到33、32、59、68个unigene分别参与黄酮类生物合成、固醇类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和羧酸代谢。结论本研究发现的这些基因对赶黄草遗传改良和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晓昱  赖瑛 《中草药》2018,49(2):313-317
目的制备白芷香豆素储库型贴剂,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和离体皮肤渗透性,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白芷香豆素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选取羟丙甲纤维素为储库介质,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为控释膜,制备白芷香豆素储库型透皮贴剂。用Franz扩散池进行乳猪离体皮肤渗透实验,用HPLC测定欧前胡素量,考察凝胶用量、药物用量、促渗剂对药物透皮速率的影响,并对优选的贴剂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最佳处方为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白芷香豆素、3%肉豆蔻酸异丙酯、3%氮酮;由该处方制得的贴剂稳态透皮速率(Js)达到0.713μg/(cm2·h),体外释放速率接近零级。结论储库型白芷香豆素贴剂有较高的经皮渗透速率,体外释药完全,有望成为新型的透皮制剂。  相似文献   

20.
朱砂根Ardisiae Crenatae Radix是一种民间常见的观赏性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是贵州特色民族药八爪金龙的3大来源之一。朱砂根主要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保肝、抗生育等药理作用。主要综述了朱砂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朱砂根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