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 [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低钾血症伴发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药源性低钾血症伴发横纹肌溶解的案例报道,对患者性别、年龄、用法用量、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45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1∶1.25,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出现低钾血症伴发横纹肌溶解最多的药物为甘草制剂(35.6%)、利尿药(22.2%)和抗菌药物(22.2%)。38例(84.4%)患者表现肌无力,33例(73.3%)患者表现肌痛,17例(37.8%)患者出现尿隐血阳性或尿液颜色改变;肌酸激酶为1 114~112 700 U·L-1,血钾水平为(1.84±0.43)mmol·L-1。患者经停药、补钾、补液、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后肌酸激酶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多数患者治疗4~10 d症状好转。结论:临床医生及药师应警惕低钾血症伴发横纹肌溶解的发生,对于可致K+丢失的药物如甘草制剂、利尿药、两性霉素B及轻泻药,应密切监测电解质并及时纠正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CYP2C9VKORC1基因指导华法林给药与常规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研究,6 0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IWPC模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采用IWPC模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5.27,95%CI(-9.55,-0.99),P=0.02]、INR首次达标时间[MD=-1.54,95%CI(-2.19,-0.89),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1.93,95%CI(1.18,3.15),P=0.009];降低不良反应发生[OR=0.43,95%CI(0.32,0.60),P<0.000 01]。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7.24,95%CI(-7.79,-6.68),P<0.000 01]、INR首次达标时间[MD=-3.52,95%CI(-4.63,-2.41),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2.60,95%CI(1.58,4.28),P<0.000 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OR=0.43,95%CI(0.24,0.76),P=0.004]。③基因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12.52,95%CI(-13.86,-11.18),P<0.000 01]、INR首次达标时间[MD=-3.74,95%CI(-4.93,-2.54),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4.35,95%CI(1.70,11.14),P=0.002];对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09,2.03),P=0.28]。结论: 与常规给药比较,中国人群根据CYP2C9VKORC1基因指导给药可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和INR首次达标时间,增加达标率;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采用IWP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导给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但仅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指导给药不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基因指导华法林给药和常规华法林给药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中药经方补肾壮筋汤联合西药盐酸氨基葡萄糖,制备相应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大鼠膝软骨细胞,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方法。方法将SPF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进行药物灌胃1周,制备相应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离体培养的大鼠膝软骨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 6%、1. 2%、2. 4%)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示,对大鼠膝软骨细胞的促进增殖作用中,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示,中西结合血清组能够明显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Western blot示,中西医结合血清组促进软骨细胞中I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并能够促进软骨细胞中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降低大鼠膝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例晚期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病(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患儿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tase A,ARSA)编码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ARSA基因第1~8共8个外显子序列。用PubMed Protein BLAST分析ARSA的跨种属保守性;应用Ucsf chimera软件对正常结构及变异结构的ARSA进行蛋白质3D结构建模及比对来分析变异所致的蛋白二级结构的丧失及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应用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及SIFT软件对新变异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患儿携带ARSA基因第3外显子c.467G>A(p.Gly156Asp)和第5外显子c.960G>A(p.Trp320*)复合杂合变异。c.467G>A(p.Gly156Asp)变异经PolyPhen-2、Mutation Taster、SIFT及PROVEAN预测软件预测为可能有害变异,同时经PubMed Protein BLAST分析ARSA第156位Gly在各种属间均高度保守,该氨基酸改变可导致编码的ARSA功能发生障碍;c.960G>A(p.Trp320*)变异经Ucsf chimera软件进行蛋白3D结构建模分析发现,该变异可导致编码蛋白空间结构严重变形,原有功能丧失。结论ARSA基因c.467G>A(p.Gly156Asp)和c.960G>A(p.Trp320*)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罹患MLD的致病原因,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观察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2日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通过咽拭子标本确诊的32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是否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激素组。常规组予以吸氧、抗病毒、抗氧化、抗纤维化治疗,激素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肺部影像变化,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和氧合指数改善情况。激素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在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缓解疾病严重程度、控制病情进展、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200例太田痣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第1组70例,用Q开关694nm激光治疗;第2组60例,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第3组70例,交替使用上述2种波长激光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3个月,治疗次数为4~8次,每次治疗前后照相。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第1组与第2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满意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3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永久性色素脱失、色素沉着和点状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房水炎症因子影响及临床效果,为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52例在我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滴眼液滴眼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房水中炎症因子、VEGF水平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房水中TNF-α( t =2.885, P =0.006)、IL-2( t =2.386, P =0.021)、IL-6( t =2.961, P =0.005)、治疗总有效率(χ2=5.223, P =0.02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χ2=6.504, P =0.011)、VEGF( t=7.370, P <0.001)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Log-rank检验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免疫排斥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57%vs 6,25%;Log-rankχ2=4.593, P =0.032)。结论环孢素A能够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进一步提高PKP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临床治疗安全性较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