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部韦格纳肉芽肿(pulmonary Wegener's granulomatosis,PWG)的影像特点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肺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表现为多发结节11例,伴有坏死性空洞8例;斑片状浸润灶5例,其中4例合并肺内结节,2例合并两肺间质性改变;单发肿块2例;气管、支气管受累变窄3例;胸腔积液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增强扫描大部分结节表现为轻中度周边强化.结论 PWG影像表现多样,两肺多发结节是本病最常见、最主要影像表现,病变多发、散在、多种征象并存、易反复是PWG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至2015年经病理确诊的5例肺嗜酸性肉芽肿的CT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结节、囊变共存及结节、囊变、磨玻璃样影共存均为2例,1例见结节、囊变及网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见淋巴结影。病灶主要分布于上中肺野,下肺相对较少。结论肺嗜酸性肉芽肿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淑红  崔晓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1002-1002,1004
韦格纳肉芽肿(W egener granu lom 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而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及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  相似文献   

4.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系统, 其中肺部和胸内淋巴结最容易受累, 其次是皮肤和眼部受累。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对称性的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 以及肺门周围血管束增粗, 多发或弥漫性淋巴管周围分布的直径2~5 mm、边界清晰或模糊的小结节。目前结节病的分期仍沿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根据胸部平片表现进行的Scadding分期:0期:双肺正常。Ⅰ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Ⅱ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浸润影。Ⅲ期:仅有肺内浸润影。Ⅳ期: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骨骼外浸润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LCH的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骨骼外浸润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肺部浸润8例:渗出实变3例,多发结节2例,纤维条索1例,空腔2例.(2)淋巴结肿大3例:均为多发,1例发生于双侧颈部、肺门、纵隔,不伴有肺部浸润;1例发生在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肝门区,伴肺部有浸润;1例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肝脾大1例,同时浸润肺部,但无淋巴结肿大.结论 LCH骨骼外浸润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主要表现为渗出实变、多发结节及纤维条索改变,亦可为双肺空腔合并感染或纤维化;发生在淋巴结较少见,均为多发,表现为颈部、腋窝、肺门及纵隔、肝胃隐窝、腹主动脉旁、小肠系膜、两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6.
36例肉芽肿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结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为肺部肉芽肿病变患者36例,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经过HE染色联合特殊染色诊断结核感染肉芽肿13例,曲霉感染肉芽肿5例,隐球菌感染肉芽肿4例,结节病6例,韦格纳肉芽肿4例,病因不明4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其次为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胸闷、体重减轻。病灶分布广,结核感染肉芽肿常见部位为右上肺,曲霉感染肉芽肿多分布在右下肺。隐球菌感染的部位不定。结节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的病灶多位于左上肺。病灶形态以结节为主,也可有肿块、实变,胸部CT影像可见空洞、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分别有助于结核、曲霉、隐球菌等感染性肉芽肿的诊断。结论肉芽肿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特征不具特征性,通过肺活检方法取得组织病理是确诊的关键。同时,免疫学检查、微生物新型抗原检测、临床微生物检测对肉芽肿性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建斌  张定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13-114,1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肺Langerhans细胞性肉芽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angerhans细胞性肉芽肿的CT资料,分析病变的形态、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结节、囊变并存;3例结节、磨玻璃影并存;4例囊变、网格、结节并存;1例囊变和网格并存。120个结节、126个囊变分布于上中肺野;15个结节、9个囊变位于双肺基底部。3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Langerhans细胞性肉芽肿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MSCT对肺Langerhans细胞性肉芽肿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评估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资料。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4例,结节6例(其中多发4例),弥漫性多发片状影8例。14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11例,结节病灶强化明显,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特点是大多有充气支气管征或周围间质浸润,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外淋巴肿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PET-CT影像诊断为肺癌伴癌性淋巴管炎(PLC),双侧锁骨上、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回报肺组织内见慢性肉芽肿性炎,未见明确坏死,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明显减少,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基本消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最终诊断为肺结节病。结论:结节病的确诊应主要依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易误诊为肿瘤或者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内肉芽肿结节的影像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1例肺内肉芽肿病变的胸片和CT上出现的结节状阴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肺内肉芽肿疾病的结节在其形态、分布、数目、密度、大小、边缘、内部结构和结节周围其它影像改变都具有相应的特点。结论胸片是影像学诊断肺内肉芽肿结节的首选方法,而常规CT和HRCT检查显示肺内肉芽肿结节较X线敏感。掌握肺内肉芽肿结节的形态及分布等影像表现特点,有助于提高肺内肉芽肿病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认识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近3年来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例韦格纳肉芽肿病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和总结。患者血清均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ies,ANCA)检测,IIF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区分cANCA和pANCA,抗原特异性ELISA以高度纯化的PR3(proteinase3)和MPO(myeloperoxidase)为靶抗原。结果:6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8(26~68)岁;pANCA/MPOANCA阳性4例,cANCA/PR3ANCA阳性2例;6例均经活检病理检查发现肉芽肿性病变,肉芽肿中心多为纤维素样坏死性小血管炎,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类上皮样细胞增生,其中4例发现于肾间质,1例于肺结节和1例于鼻粘膜;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均有肾受累,肾活检除可见肉芽肿性小血管炎外,肾小球均可见毛细血管壁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伴或不伴新月体形成;所有患者均有肺受累,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片可见肺部阴影、结节或空洞;其他器官受累也较常见,包括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的认识.方法:结合3例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和预后.结果: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病因不明确,临床症状可有发热、胸痛、咳嗽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膜下单发、多发的肺内结节或团块;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内上皮细胞性肉芽肿、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坏死.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易复发.结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病情易反复.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坏死的严重程度可能和该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咳嗽、发热1年"于201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于入我院前1年中常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发热(体温38~39℃)、咳嗽、痰少(呈白色),无胸痛、咯血、关节酸痛,在外院接受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团块影,部分融合成片(图1A),经青霉素、头孢替安等抗感染治疗半月余,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胸部CT,显示病灶有所吸收.行肺穿刺活检,未见恶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23例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累及肺部的原发性小血管炎 :Wegener s肉芽肿 (WG)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的临床特征 ,特别是呼吸道症状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3年期间收治的WG和M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WG发病年龄较MPA显著年轻。肺部受累的呼吸道症状分别是咳嗽 (10 0 % )、发热 (82 6 1% )、气促 (5 6 5 2 % )、咯血 (30 4 3% )和胸痛 (8 70 % )。发生呼吸衰竭者 39 13% ,肺部首发者 73 91%。WG胸部影像学以多发性肿块或结节阴影最常见 ,而MPA以双肺多发性片状影或间质纤维化最常见。常见的伴随症状是血尿、贫血、皮肤关节症状、鼻部症状和肝功能异常。WG常误诊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 ,而MPA则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和间质性肺炎。结论 WG和MPA常累及肺部 ,其症状和胸部影像学为非特异性 ,因此在肺部肿瘤、感染和间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中需注意除外原发性小血管炎WG和MPA。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7例Wegner's granulomatosis's(WG),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IgG、纤维蛋白原等。发现本病的组成部分有:(1)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2)广泛性小血管炎;(3)肾小球病变。由于炎细胞浸润、坏死、肉芽肿或疤痕形成可以反复发生,故可同时或分别发现各类型的病变。对诊断标准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肺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复杂,易误诊。早期联合环磷酰胺(CP)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1年后有复发可能,应重视随访。本文通过对2例肺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和随访1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肺韦格纳肉芽肿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LG) is a rare EpsteinBarr virus (EBV)-associated system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ngiocentric and occasionally angiodestructive polymorphic cellular infiltrate. It most frequently affects the lungs, kidneys,and brain.1,2 Usually the lesions are multi-systemic and multifoc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volvement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30% of affected patients, and patients may present with nonspecific neurological symptoms.3 Although CNS lesions usually appear as a secondary metastasis of pulmonary lesions, in rar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肺脏受累的Wegener肉芽肿的诊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脏受累的Wegener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广州总医院收治的8例病理确诊Wegener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发病年龄21~62岁。临床表现为咯血5例、胸痛5例、干咳4例、呼吸困难3例、发热4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5例;胸部X线表现肺叶实变1例、团块影或结节4例、斑片状影3例。8例全部误诊,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原发肺肿瘤或转移瘤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1例。手术方式为2例开胸行肺叶切除术,3例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3例行透壁肺活检,3例伴发肾脏病变行肾活检。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发热及皮肤护理、出血性并发症的自我预防、营养支持等。8例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结论肺脏受累的Wegener肉芽肿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病理检查是其诊断依据。及早确诊、合理治疗、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13例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WG)合并眶内假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2月至2010年4月确诊的13例WG合并眶内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男女比例2.25:1,年龄17~58岁,中位年龄28岁,眶内假瘤病程1~12个月,中位时...  相似文献   

20.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04例患者及48名健康成人血清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韦格纳肉芽肿(WG)患者ANCA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疾病组(P<0.05)。ELISA试验证明,髓过氧化物酶(MPO)是核周型ANCA(P-ANCA)的主要抗原。活动期WG患者胞浆型ANCA(C-ANCA)常阳性,且滴度高,稳定期C-ANCA转阴或滴度明显下降。结果提示C-ANCA对WG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C-ANCA可做为判断WG活动性的标志之一。P-ANCA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