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AFO)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并于BTX-A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上述干预基础上穿戴AFO进行辅助治疗,每天AFO穿戴时间≥6h,每周治疗7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Clonus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Clonu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均较治疗4周时有不同程度上升,此时观察组MAS评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发现观察组Clonu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BTX-A局部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基础上辅以AFO干预,能增强抗痉挛效果,延长疗效持续时间,进一步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 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应用CIMT。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测试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MAS得分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EFT评分在治疗4周、8周与治疗前比较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治疗组UEF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低频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均给予BTX-A局部注射,观察组患者于BTX-A注射后辅以低频ESWT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AS、下肢FMA、MBI评分及PRO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MAS评分[(2.15±0.56)分]及PROM[(44.37±8.0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下肢FMA、MBI评分及PROM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TX-A联合低频ESWT治疗可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有效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上肢痉挛患者分为A、B、C共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徒手定位法BTX-A注射,C组患者则辅以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对3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AS、上肢FMA、MBI、SAS及SD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M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后B组、C组上肢FMA及MBI评分均较A组明显增高(P<0.05),MAS、SAS及SDS评分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亦较B组明显增高(P<0.05),M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组、C组SAS及SDS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状态,提高患者ADL能力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组患者注射BTX-A前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局部分点注射溶于利多卡因的BTX-A,对照组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BTX-A。注射前、注射后1d、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注射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Clonus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步态不对称指数(GAI)、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 结果注射前,2组患者Clonus评分、MA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GAI、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d、2周、4周、12周,治疗组Clonus评分、MAS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低(P<0.05)。注射后2周、4周,治疗组FMA下肢部分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1d,MAS评分[(2.83±1.03)分]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高(P<0.05),注射后2周[(1.50±0.67)分]、4周[(1.58±0.79)分]MAS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低(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Clonu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1d[(1.42±0.67)分]、12周[(1.08±0.67)分]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后1d[(2.83±1.03)分]、12周[(2.08±0.66)分]的MAS评分(P<0.05)。与组内注射前比较,治疗组注射后各时间点GAI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2周、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MB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治疗组注射后4周、12周的FAC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4周、12周的GAI低于组内注射前(P<0.05),注射后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注射后1d、4周、12周的GAI较低(P<0.05),注射后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较大(P<0.05)。 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肌痉挛,减轻注射部位疼痛,对踝关节稳定性和步行能力的近期及远期康复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BTX-A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23例,在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引导下,多点注射法将BTX-A注入靶肌。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1、2、4、12周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测量、Fug1-Meyer评估表对上肢部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注射BTX-A后,患者肌张力、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Fug1-Meyer评估表上肢部分评分均较注射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定位准确,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共选取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 BTX-A注射1周后,MAS评分显著降低,并维持至6个月时(P<0.001)。与治疗前相比,注射1周后,GMFM-88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和6个月时显著增加(P<0.001)。结论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BTX-A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重复给予A型肉毒毒素(BTX-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0例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治疗组90例采用BTX-A重复2次进行局部肌肉注射,注射间隔3~6个月。对照组90例只给予康复治疗。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3d、7d、1个月、3个月分别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下肢运动评测、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对照组在康复相同时间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两次注射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痉挛肌肉MAS评分、Fugl-Meyer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7d及1个月Fugl-Meyer评分、BBS评分、MBI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2次注射后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次注射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复局部肌肉注射BTX-A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例):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其中高频组给予患侧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不接受rTM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通过比较患侧屈腕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Barthel指数(MBI)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3组治疗前相关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而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以高频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侧高频和健侧低频rTMS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患侧高频rTMS治疗效果优于健侧低频rTMS。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Lower-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worse functional outcome. Our study aim was to establish whether a low-dose botulinum toxin A (BTX-A) injection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can improve spasticity, gait, and daily living abilities. [Subjects] Twenty-three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BTX-A treatment group (11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12 patients). [Methods] In the BTX-A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200 units BTX-A was injected into the triceps surae (150 iu) and posterior tibial (50 iu)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guide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same volume of placebo solution into the same injection locations. Gait analysis (step length, cadence, speed), the 6-min walking test,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of the lower limbs,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ssess (MAS) assessment of the lower limb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assessment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t 4,8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FMA of the low limbs and MBI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The gait analysis, FMA, and MBI results in the BTX-A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MAS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showed better improvement of spasticit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Early low-dose botulinum toxin A (BTX-A) injection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into the lower-limb may improve gait, spasticity, and daily living abilities.Key words: Botulinum toxin A, Stroke, Spastic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A型肉毒毒素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接受中医推拿;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2、4、8、12 周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Fugl-Meyer 上肢功能评定法和改良Barthel 指数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P<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但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其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45名,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患者各15名。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另外给予EMGBFT治疗,C组另外给予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第8周随访时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表面肌电图(sEMG)、上肢Fugl-Meyer评定法(U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sEMG、UFMA和MBI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估指标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较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治疗,振动频率为(6±3)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检测并记录被动牵伸患者偏瘫侧肢体时肱二头肌及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三头肌、腹斜肌、多裂肌肌电图均方根值(RMS);采用肩、肘、腕关节主动运动范围(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侧上肢MAS、A-ROM、RM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肩、肘、腕MAS评分[分别为(1.40±0.54)分、(1.43±0.56)分、(1.47±0.40)分]、A-ROM[分别为(62.13±22.34)°、(48.60±18.50)°、(45.20±17.76)°]、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斜肌、多裂肌RMS[分别为(14.18±5.63)μV、(100.24±20.52)μV、(78.72±22.50)μV、(84.05±21.64)μV]、FMA及MBI评分[分别为(26.20±6.44)分、(43.87±8.8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疗法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伸肌兴奋性,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爬行训练结合双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对照组加用单侧电刺激,治疗组加爬行训练和双侧电刺激,共2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Fugl-Meyer 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MAS 评分、FMA评分及改良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爬行训练结合双侧电刺激能比传统的患侧刺激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C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不同功能状态的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根据上肢功能情况将3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功能较好组(n=13)和功能较差组(n=19),均给予国产A型肉毒毒素肱二头肌局部注射和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定(FMA)及Mot—FIM-上肢评分法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但功能较好组功能性改善的程度优于功能较差组(P〈0.05);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程度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ot-FIM-上肢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肱二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上肢伸肘肌功能较好的患者的疗效优于伸肘肌功能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2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108例(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105例(单纯物理治疗)。2组患儿在医院接受2周康复治疗,之后在家接受10周家庭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对2组患儿进行以下评定:足底压力测试仪测试足底各区压力占全足的百分比,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的站立与步行功能项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定步态。结果:BTX-A组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在治疗后2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在治疗12周后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周,2组间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进行比较,BTX-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更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足底压力分布、缓解其肌肉痉挛、提高其步行能力、改善其步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