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留置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例(8.57%)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3例(37.14%)患者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25,P=0.0104)。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具有类肿瘤样生长的特点,表现为滑膜组织的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侵蚀和破坏。在滑膜类肿瘤样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舌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同步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3—07/1l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13龄45~50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组30只。 方法:采用10mg牛Ⅱ型胶原与5mL完全福氏佐剂研磨后,以每只100μL从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于2ld后按上述方法和剂量再次重复免疫制作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依据关节红肿程度和范围及关节肿大和变形情况进行关节炎指数积分评定,关节炎指数积分越高,关节炎症状越严重。正常对照组于25d断头取血,胶原性关节啖模型组于免疫(造模)后25,30,35,40,45d分别断头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发病时间与滑膜新生血管形成、关节炎指数积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察指标: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积分的关系,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分析。 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随着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的延长,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滑膜增厚、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5,P〈0.05),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虽有相关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37l,P〉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1)。 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可能具有影响,相互促进,充当恶性网络循环的调控作用;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以及骨质侵蚀、致残的众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具有类肿瘤样生长的特点,表现为滑膜组织的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侵蚀和破坏。在滑膜类肿瘤样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同步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7/11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日龄45~50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组30只。方法:采用10mg牛Ⅱ型胶原与5mL完全福氏佐剂研磨后,以每只100μL从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于21d后按上述方法和剂量再次重复免疫制作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依据关节红肿程度和范围及关节肿大和变形情况进行关节炎指数积分评定,关节炎指数积分越高,关节炎症状越严重。正常对照组于25d断头取血,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组于免疫(造模)后25,30,35,40,45d分别断头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发病时间与滑膜新生血管形成、关节炎指数积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积分的关系,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分析。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随着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的延长,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滑膜增厚、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5,P<0.05),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虽有相关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371,P>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可能具有影响,相互促进,充当恶性网络循环的调控作用;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以及骨质侵蚀、致残的众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实验性关节炎大鼠应用中药痹肿消汤干预后,促进滑膜血管翳形成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并与甲氨喋呤做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5/11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n=5):不进行任何处理,于第25天处死。②模型组(n=30):采用牛II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注射免疫诱导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不给药。③甲氨喋呤组(n=30):同前造模,造模后即灌服甲氨喋呤0.43mg/kg,每周1次。④痹肿消汤组(n=30):同前造模,造模后即灌服痹肿消汤(白花蛇舌草、肿节风、薏米、络石藤、丹参、骨碎补等组成,2.07g/mL)10mL/kg,2次/d。后3组于造模后21d重复免疫1次,在造模后第25,30,35,40,45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的9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造模后第25天模型组、痹肿消汤组与甲氨喋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犤(51.90±6.02),(32.68±8.76),(41.10±6.87),(10.37±1.29)μg/L,P<0.01犦;模型组高于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P<0.01或0.05),甲氨喋呤组高于痹肿消汤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逐渐升高,而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则逐渐下降,且痹肿消汤组降低较甲氨喋呤组明显(P<0.05)。②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表达:正常组未见,其他3组均可见。在各时间点,模型组均明显高于痹肿消汤组和甲氨喋呤组(P<0.01),随着时间延长,症状加重,其表达逐渐升高;而痹肿消汤组和甲氨喋呤组则逐渐降低,且痹肿消汤组降低较甲氨喋呤组明显(P<0.05)。③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r=0.893,2.478,P<0.01,0.05)。结论:痹肿消汤可降低关节炎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阻抑滑膜血管翳形成;且痹肿消汤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优于甲氨喋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同步观察实验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含量与滑膜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变化 ,探讨TNF α和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SD大鼠实验性关节炎 (CIA)模型 ,同步检测CIA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NF α含量和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 ,并同时观察其发病时间与滑膜新生血管形成、关节炎指数积分以及TNF α和VEGF之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TNF α与VEGF之间的关系 ,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VEGF及TNF α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CIA发病时间的延长 ,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 ,滑膜增厚 ,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 ,TNF α含量和VEGF水平也随之升高 ;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 =0 5 35、P <0 0 5 ) ,与TNF α含量虽有相关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r =0 371 ,P >0 0 5 )。血浆TNF α含量与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893,P <0 0 1 )。结论 TNF α与VEGF在RA炎症反应 ,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重要作用 ,二者可能具有互相影响 ,相互促进 ,充当恶性网络循环的调控作用 ;是介导RA发生和发展以及骨质侵蚀、致残的众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  相似文献   
8.
尿床是临床上遗尿症的俗称,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大,遗尿的症状逐渐消失,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那么您的宝宝尿床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原因,寻找早期胎儿窘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982例胎儿窘迫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占413例,胎盘及羊水因素占201例,母体因素192例,胎儿因素32例,产力因素67例,其他因素77例。结论对胎儿窘迫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同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泛福舒及猴枣散联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口服泛福舒及猴枣散治疗,并根据感染情况.适当加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感染情况,选择相应抗生素,并在治疗组疗程完成后,空腹抽取两组静脉血2mL,比较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差别和两组在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观察两组在1年内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完成后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1年内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泛福舒及猴枣散可以增强治疗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和提高其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