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的常见症状,影响患儿康复训练进度及生活社交能力。本文通过了解脑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评定,为脑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和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Rab7与NPC1蛋白在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的定位及其与溶酶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识别Rab7、NPC1的抗体和溶酶体的特异性表面标记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Rab7和NPC1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溶酶体,Rab7与NPC1共定位于小胶质细胞及npc^+/+与npc^-/-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细胞质内,两者分布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Rab7对NPC1蛋白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两组均接受理疗和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BIODEX平衡仪下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BIODEX平衡仪进行评定。随访1 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1 年内,对照组复发5 例,治疗组2 例。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功能,提高运动控制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携带cdc2~小干扰RNA(cdc2-si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小脑注射对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2周龄npc^-/-小鼠经小脑注射携带cdc2-siRNA的rAAV,动态测量小鼠体重,并进行衣架悬挂实验及足印实验评估小鼠4~8周的运动能力。结果(1)cdc2-siRNA组小鼠体重减轻明显延缓;(2)衣架悬挂实验显示cdc2-siRNA组小鼠运动缺陷明显改善;(3)足印实验显示cdc2-siRNA组相对步距[(75.1±8.6)%]与对照病毒组及非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结论小脑注射携带cdc2-siRNA的rAAV改善了npc^-/-小鼠的行为学,有可能为NPC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少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儿童发病率更低[1],临床常表现复杂,症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和延迟诊断[2].本研究报道1例儿童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和康复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ab9与NPC1蛋白在小胶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溶酶体、高尔基体和晚期内体的关系。方法:以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为对象,采用特异性识别Rab9、NPC1的抗体和溶酶体、高尔基体、晚期内体的特异性表面标记进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Rab9和NPC1共定位于小胶质细胞胞浆内,Rab9表达于溶酶体、高尔基体和晚期内体。结论:Rab9对NPC1蛋白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际中文版脑卒中简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要素量表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方法180 例脑卒中患者接受规范康复2 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 个月,采用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 核心要素量表、Barthel 指数(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进行评定。结果BI、FCA、WHODASⅡ评分与ICF核心量表总分及各成份分相关(P<0.05)。结论ICF核心量表是一种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功能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ESWT)联合深部肌肉刺激(DMS)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MS。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双盲法检测患者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ODI、ADL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VAS、ODI、ADL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VAS[(1.34±0.31)分]、ODI[(1.7±1.3)分]、ADL评分[(77.38±5.21)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结论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DMS能明显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腰部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例):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其中高频组给予患侧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不接受rTM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通过比较患侧屈腕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Barthel指数(MBI)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3组治疗前相关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而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腕MAS、CSI指数、MEP潜伏期和CMCT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以高频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侧高频和健侧低频rTMS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患侧高频rTMS治疗效果优于健侧低频rT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