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痉挛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肢体痉挛不仅会导致关节活动度的受限、灵活性 和姿势的异常,还可引起不可逆的关节挛缩、肢体功能丧失及残疾,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增加照护者的负担。目前对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案仍未达成共识。近年来,痉挛治疗的药物 和非药物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采用非侵入性经颅或外周电、磁刺激技 术以及基于肌动图和肌电图的多源信息采集整合分析技术等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在痉挛治疗过程中 表现出更加精准、有效以及可重复性高等优点。现就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训练”方案,由照顾者和物理治疗师分别实施家庭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照顾者组)和对照组(治疗师组)各20例。对照组由熟练操作的物理治疗师在患者家里负责实施“感觉运动训练”方案,1.5小时/次,3次/周,共8周;实验组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且考核合格后的照顾者负责实施,其他方案同对照组。选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Berg平衡量表、10m步行试验和6min步行试验分别评估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入组时、治疗8周后对两组病例均分别进行一次评估,3个月后对两组病例均再进行1次随访评估。 结果:两组患者各变量3次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各个变量时间主效应F值分别为77.892、114.689、42.793、84.89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处理主效应F值分别为0.934、2.191、3.040、1.888与处理×时间F值分别为0.243、4.189、0.956、2.40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过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责实施的家庭感觉运动训练与教育方案能取得与由物理治疗师负责实施接近的治疗效果,并能在短期内继续提高或维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高血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影响。方法:将30只3月龄自发性高血压易卒中(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SHRSP)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RSP-Con)和训练组(SHRSP-PE),采用相同周龄的Wistar Kyoto(WKY)大鼠15只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Con)。SHRSP-PE组给予持续4个月的跑笼训练;SHRSP-Con组和WKY-Con组不予任何针对性训练。各组大鼠在3及7月龄分别测血压、认知功能,观察皮质及海马的eNOS、β-secretase(BACE1)、β-amyloid(Aβ)的表达。结果:3月龄SHRSP大鼠的血压明显高于WKY大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异。7月龄SHRSP-Con组与WKY组比较,血压明显升高,认知功能减退,脑内eNOS表达减少、BACE1表达增加及Aβ沉积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SHRSP-Con组相比,4个月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改善认知功能且可以增加eNOS表达,减少BACE1和Aβ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慢性高血压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内e NOS表达,进而减少BACE1表达和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的治疗离不开多学科团队合作与管理,康复医学对疫情防控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简要介绍新冠肺炎概况及临床诊治,着重对物理因子、呼吸康复、重症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心理干预、居家康复、中医康复等方法在新冠肺炎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郑海清 《山东医药》2009,49(8):106-106
口腔鳞状细胞癌(OCSC)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国际上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其转移率较高,故手术多进行口腔一颈部联合根治术式,围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完善可对手术的实施、患者的恢复以及麻醉安全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将我们对21例OCSC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并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α(SDF1-α)/趋化因子(CXCR4)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成年Wistar大鼠81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E, n=18)、运动训练+AMD3100组(EA, n=18)、对照组(C, n=18)、对照+AMD3100组(CA, n=18)和假手术组(S, n=9)。E和EA组从术后第3天起每天予以跑笼运动训练;EA和CA组于术后第2天起隔天注射AMD3100;C、CA和S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措施。所有大鼠在造模术后第7、14、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梗死侧SVZ、纹状体、梗死周围皮质BrdU和Dcx双阳性细胞数,以及梗死边缘区SDF-1ɑ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造模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E组的m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术后第7、14、21天,E组BrdU和Dcx双阳性细胞及SDF-1ɑ、CXCR4阳性细胞在相应区域的表达均多于C组(P<0.05)、CA组(P<0.001)和S组(P<0.001)。此外,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E组的BrdU和Dcx双阳性细胞数在各个区域的表达也明显多于EA组(P<0.05),E和EA组的SDF-1α、CXCR4阳性细胞在梗死边缘区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SDF-1α/CXCR4的表达,进而促进SVZ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OCSC联合根治术的手术室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清 《山东医药》2009,49(12):114-114
口腔鳞状细胞癌(OCS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国际上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原发灶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整复术治疗OCSC患者37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与产后序贯治疗对胎粪性腹膜炎的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确诊为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ts,MP)的患儿(n=46)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分为产前诊断组(n=27)和产后诊断组(n=19)。产前诊断组均接受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产后诊断组为产后才诊断此病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早产儿比例、出生体重、性别、MP病理类型、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入院时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肠造瘘率、肠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早产儿比例、性别、出生体重和MP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前诊断组入院年龄为(0. 38±0. 43) d,较产后诊断组[(6. 89±10. 74) d]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64,P=0. 017)。产前诊断组术前CRP水平为(6. 6±22. 0) mg/L,较产后诊断组[(36. 6±29. 6) m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3,P=0. 019)。产前诊断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 85±8. 84) d,较产后诊断组[(21. 11±14. 8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031,P=0. 049)。两组手术患儿进一步比较,产前诊断组手术者造瘘率(61. 54%)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100%)低(P=0. 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0. 38±5. 53) d]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30. 93±15. 4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90,P=0. 04);住院时间[(23. 69±6. 15) d]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33. 71±16. 21)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52,P=0. 046)。结论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有利于加快MP手术患儿的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肠造瘘率,对于MP患儿的诊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病程、病变侧、脑卒中性质、病变部位、病灶特点、合并症等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述13种相关因素中,仅初发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有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年龄等7种相关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84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21,即表中7个变量能联合预测MMSE量表评定得分72.1%的变异量.结论 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等因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