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γ 氨基丁酸A型 (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临床血药浓度异丙酚 (3~ 12 μg 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最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sIP SC)可被GABAA 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 (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具有增频作用 ,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 ,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 :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 ,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 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 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异丙酚(3~12 μg/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最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sIPSC)可被GABA 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具有增频作用,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d)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20张脑片分为两组:脂肪乳剂组(n=10)和异丙酚组(n=10)。两组细胞稳定10~15min后,加入9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100μmol/L),记录40min sEPSC。膜钳制电压为-70mV。结果:100μmol/L异丙酚降低sEPSC的频率达68.1%,降低sEPSC的幅值达29.1%,缩短sEPSC的半衰期达49.3%;另外,异丙酚缩短sEPSC的上升时间达29.1%,减少曲线下面积达74.7%。结论:异丙酚通过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和突触后膜受体功能两个因素抑制兴奋性突触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强迫大鼠游泳4周建立抑郁模型。用Nid染色观察海马CA1和CA3区锥体神经元的形态。结果:用药4周(Ⅵ)组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计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在CA3区,模型组、用药1次组和用药1周组海马锥体神经元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Ⅰ)组(P〈O.05),用药2周组与Ⅰ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CA3区神经元计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长期用药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NS(0.05~0.4 g/L)对3~4周雄性wistar大鼠海马脑片(400μm)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 synaptic currents,EPSCs)和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 synapticcurrents,mEPSCs)幅度及频率的影响。结果:0.1~0.4 g/L PNS显著抑制海马脑片CA1区EPSCs(P〈0.05);0.05~0.4 g/LPNS可明显增加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mEPSCs的产生频率,但并不影响mEPSCs的幅度。结论:PNS可作用于突触前位点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产生调节作用,PNS增加mEPSCs频率的作用可能与促进突触前膜nAChR的激动有关,这可能是其调节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发挥益智作用的机制之一;PNS对EPSCs和mEPSCs的不同作用说明PNS是选择性抑制膜去极化所诱发的递质释放过程,PNS的这种选择性作用对于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孕烷醇酮(PGN)对大鼠离体脑片视交叉上核神经元(SCN)细胞外单位放电的影响,分析PGN中枢镇静和麻醉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离体脑片灌流给药,应用细胞外神经元单位放电记录方法记录SCN胞外放电,并观察给予PGN、γ-氨基丁酸(GABA)及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后,SCN胞外放电的变化。结果:灌流给予PGN,SCN神经元放电受到抑制,抑制率为(49.72±16.28)%;PGN与GABA同时灌流可以抑制SCN神经元的活动,抑制率为(71.54±19.6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先应用GABAA受体阻断剂Bic可使PGN引起的放电抑制效应明显减小,抑制率为(29.85±6.20)%(P<0.05)。结论:PGN可以通过对SCN神经元细胞膜上的GABAA受体的作用来影响SCN神经元的兴奋性;PGN还有可能改变GABAA受体的结构而促进GABA和GABAA受体的结合而增强其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晖  白靖平 《广东医学》2006,27(9):1302-1303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脑片分别以30出脂肪乳剂(A组)、30μl依托咪酯(相当于5μmol/L)(B组)、50μmol/L D-APV+30μl脂肪乳剂(C组)、50μmol/L D-APV+5μmol/L依托咪酯(D组)预孵60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min,然后给予低频刺激(LFS),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 给予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D-APV后,大鼠海马CA1区LFS不能诱发LTD;A组给予LFS后,产生LTD;B组给予LFS后的EPSC值为基础值明显低于A组。结论 本实验条件所诱发的LTD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5μmol/L依托咪酯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
谢玉波  熊文勇  徐林 《广东医学》2006,27(5):654-656
目的观察戊四氮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以及咪唑安定的拮抗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肿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电流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的变化。结果戊四氮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EPSC值降低;咪唑安定拮抗戊四氮的作用.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少甚至消失,EPSC值上升至加入咪唑安定前的2.5倍左右。结论咪唑安定可以部分恢复大鼠海马CA1区戊四氮诱发的动作电位发放和EPSC的改变,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母子隔离应激对幼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特征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54只新生的SD大鼠幼鼠用于实验,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n=18),正常组(正常喂养,每天不用隔离)、隔离15 min组、隔离3 h组.在生后16 d,3组幼鼠分别行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惊厥实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特征,灌注取脑免疫组化检测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情况.结果 隔离3 h组体质量(24.60±1.89)g与正常组体质量(29.44±2.03)g比较明显减轻(P<0.05)、幼鼠诱发惊厥的潜伏期隔离3 h组(11.50±2.10)min短于正常组(15.32±1.34)min(P<0.05)、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隔离3h组(3.64±2.84)Hz要明显快于正常组(1.15±0.69)Hz(P<0.01)、海马CA1区GABAA受体α1亚单位累计化学光密度,隔离3 h组(161.10±5.70)少于正常组(175.40±7.20)(P<0.01).隔离15 min组幼鼠体质量(29.34±1.85)g、诱发惊厥的潜伏期(16.47±1.73)min、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1.36±0.83)Hz、海马CA1区GABAA受体α1亚单位累计化学光密度(171.50±6.80),在以上几方面隔离15 min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母子隔离3 h的应激对幼鼠生长发育、癫痫易感性产生不良影响,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增加、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减少可能作为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NMDA受体在马桑内酯致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桑内酯大鼠癫痫模型和大鼠高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癌样放电模型,观瘵了非竞争性NMDA受体结抗剂氯胶团对马桑内酯致癌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推迟,程度减轻;痫样脑电图出现的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5);马桑内酯所致高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的痫样PS波被抑制:EPSPs幅度下降(P<0.05).结果提示:马桑内酯致痫的作用之一可能通过激活交触后膜上NMDA受体,使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而产生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痫性发作对体外培养海马脑片的损伤作用,研究细胞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对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以培养11 d的海马脑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1) 正常对照组:正常海马脑片培养液培养至14 d。(2)痫性发作模型组:正常海马脑片培养液培养至14 d,更换为含匹罗卡品(0.5 mmol/L)的完全培养液作用1 h后终止培养。(3)抗pCREB抗体干预组:用含pCREB抗体的海马脑片培养液(pCREB抗体终浓度为5 μg/ml)预培养3 d,换为含匹罗卡品(0.5 mmol/L)的完全培养液作用1 h后终止培养。采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培养海马脑片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脑片神经元内pCRE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痫性发作模型组:海马脑片CA1区发生凋亡的细胞(95.44±14.30)显著多于对照组(41.30±9.30)(P<0.05);pCREB表达(201.36±19.31)较对照组(75.12±13.71)显著升高(P<0.05)。(2)抗pCREB抗体干预组:海马脑片CA1区发生凋亡的细胞(140.88±18.32)较痫性发作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pCREB表达(172.60±17.6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1)痫性发作可以增加体外培养海马脑片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加重神经元损伤。(2)痫性发作后海马脑片神经细胞CREB的磷酸化增强,阻断CREB的磷酸化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探讨可溶性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可溶性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x的影响。结果:可溶性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K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电压依赖性。可溶性Aβ25-35使Ik激活曲线左移,加入可溶性Aβ25-35前后IK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5.88±0.67)mV和(-2.8±0.76)mV(P〈O.05),但其斜率因子无显著改变。结论:可溶性Aβ25-35对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k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上功能性甘氨酸受体的分布及其药理学特性。方法:选用出生 后11~13 d大鼠的海马脑片,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外源性甘氨酸诱导的电流反应。结果:甘氨酸可诱导 出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电流,其作用于甘氨酸受体的EC50为123.23 μmol/L,Hill系数为1.24;印防己毒素可部分阻 断该电流。结论:生后早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存在着功能性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部分甘氨酸受体 的为αβ异聚体。  相似文献   

1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2):103-106
目的:观察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刺激强度依赖性及表观受体动力学性质。方法:应用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不同强度电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的EPSP的变化,并分析其表观受体动力学特性,以及在LTP中的变化。结果:(1)电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EPSP的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r=0.9251,P<0.01),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均随刺激强度增强而降低,对应的相关系数r=-0.9725和-0.9483(P均<0.01)。(2)给予Schaffer侧支的强直刺激在6个测试神经元中的3个细胞诱发出LTP,对LTP过程中的EPSP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强直刺激后10 min时K2和KT值减小(P<0.01)。结论: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EPSP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参数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方法亦可用于海马LTP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大鼠海马CA1区癫痫样活动中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癫痫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正常大鼠海马脑片灌流促离子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 (30 μmol/L) 引起癫痫样活动并于右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藻酸(KA)建立颞叶癫痫(TLE)大鼠模型,应用离体脑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损伤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通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制作小鼠脑缺血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7d后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并计数1mm区段内正常形态的锥体神经元数目——神经元密度。结果: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与缺血损伤组相比P〈0.05),提高神经元密度(与缺血损伤组相比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其机理有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提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海马γ氨基了酸(GABA)能抑制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海马脑片技术,采用逆一顺向双脉冲抑制和顺向双脉冲易化方式,观察20μmoL/L氟哌啶醇、100μmoL/L舒必利在双脉冲间隔(IPI)15-50ms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双脉冲抑制和易化的影响。结果:氟哌啶醇增强CA1区双脉冲抑制,减弱CA1区双脉冲易化。舒必利对CA1区双脉冲抑制和易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氟哌啶醇能增强大鼠海马CA1区GABA能抑制,舒必利无此作用,提示氟哌啶醇的这种作用与其拮抗多巴胺D2受体无关。氟哌啶醇、舒必利对大鼠海马CA1区γ-氨…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四血管阻断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电生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AAR在2w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w和2m时更加明显(P<0.01)。对照组海马脑片可明显诱出LTP波形,脑缺血组各时相点均几乎诱不出LTP,条件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的百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但各时相点间无明显差别。脑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颗粒减少、电子密度增高,轴突脱髓鞘,次级溶酶体形成,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空泡、神经毡空泡等慢性缺血缺氧改变。结论 海马脑片CA1区LTP检测能够客观地反映大鼠短时记忆损害,是可靠的学习记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痛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化ACTH和吗啡的作用。方法 实验以双侧踝关节离断大鼠为创伤痛模型,应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结果 在正常7-10d大鼠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记录到多数膜下的NMDA受体通道有两个电导水平,分别为50pS及38pS,以50pS占多数,且以短开放为主,但也有长开放通道。38pS电导仅有短开放通道。大鼠双侧踝关节完全离断后2h,50pS有38pS短开放通道,50pS长开放通道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还出现了38pS长开放通道。在50pS短开放通道的记录中,ACTH^1-24和吗啡可显著抑制创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预中入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能阻断上述的抑制效应。结论 ACTH和吗啡对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调制作用可能与其通过阿片受体抑制创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催产素(OT)预处理对胎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后催产素受体(OTR)、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基(GABAARβ1)表达的影响,探讨OT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胎龄20dSD大鼠海马脑片,实验组经含10-6mol&#183;L-1OT人工脑脊液(ACSF)孵育预处理后行缺氧无糖损伤(OGD),对照组经正常ACSF孵育后直接行OGD,各15min,SP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测定海马CA1区OTR、GABAARβ1表达变化,电镜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海马CA1区OTR、GABAAR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118、P=0.048;t=2.272、P=0.036)。对照组大量神经元受损,核固缩或碎裂,部分核膜溶解,实验组细胞核、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核膜较光滑,胞浆肿胀较对照组减轻。结论:OT上调胎鼠海马OTR、GABAARβ1表达,减少神经元变性坏死,增强大脑耐受缺氧损伤的能力,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