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急性脑梗死(ACI)缺血性半暗带(IP)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CI患者的颅脑ASL图像及DWI,根据随访3个月末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好、中等和差组。测量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SDWI)和ASL异常灌注面积(SASL),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记录梗死病灶(IL)、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NL)及相应对侧区域脑血流量(CBF)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计算患侧/对侧相对值(rCBF和rADC)。比较不同预后组内IL与对侧CBF、ADC值差异及各组间rCBF及rADC差异,分析IL及BNL的rCBF对于ACI预后差的单独诊断效能和联合诊断效能,观察rCBF、rADC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45例ACI中,40例IL区表现为低灌注,将其纳入研究;其中23例存在IP,与不存在IP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2,P=0.034)。不同预后组内IL的CBF和ADC值、预后好组及中等组BNL的CBF值均低于对侧(P均<0.05)。预后差组IL的rCBF与预后好组及预后中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预后组间BNL的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0,P=0.05)。IL和BNL的rCBF评估ACI预后差的AUC分别为0.92和0.79,最佳界值分别为0.41和0.93,约登指数分别为0.72和0.57;两者联合AUC为0.94,约登指数为0.79。IL的rCBF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642,P<0.001)。结论 三维ASL联合DWI可用于评估ACI患者IP及预后,为制定ACI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 (VD)大鼠海马锥体神经细胞核酸代谢的影响 ,探讨纳洛酮治疗对V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 VD大鼠 14只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只 ;另取 7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 ,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 ,不结扎。观察组大鼠连续 7天腹腔注射纳洛酮 0 .8m g/kg;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与纳洛酮等容量 )。利用荧光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三组海马神经细胞内 DNA和 RNA的荧光强度 ,并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大鼠神经细胞 DNA和 RNA的荧光强度之比为 (3.79± 2 .37) ,明显高于对照组 (1.87± 0 .73) ,P<0 .0 5 ;与空白对照组 (2 .84± 0 .84 )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纳洛酮能改善 VD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热量限制对老年早期大鼠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18月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进食情况分为2组,一组为CR组(n=29)给予对照组进食量60%的食量饲养,对照组为ad libitum(AL)组(n=31)自由进食,观察6个月,在此期间,记录大鼠的生存状况,每周测定大鼠体质量;6个月后,进行旷场实验观察自发活动能力.结果 CR组给予60%的饮食控制后,体质量维持在低于对照组约20%左右(P<0.01).CR组的生存率为89.66%显著高于AL组67.74%(P=0.039);在旷场实验中测定的CR组大鼠自发活动路程为(201.06±78.35)m,显著长于AL组[(147.38±36.89)m,P=0.021],而CR组的自发活动速度为(78.10±34.38)mm/s也显著高于AL组[(48.96±14.87)mm/s,P=0.021],并且CR组大鼠具有在中央区域的活动距离长(P=0.048)和在周边区域活动速度快(P=0.012)的特点.结论 对老年早期的大鼠给予6个月的热量限制可以提高大鼠的生存率以及旷场活动能力,反映了大鼠的健康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双源CT对患者进行平行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数据观察分析患者肺部结节病灶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度)、结节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情况及肺部结节谱曲线斜率(K)、病灶钙含量(Ca)、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变化。结果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敏感度为96.88%,特异度为97.37%,准确率97.13%;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肺部结节圆形及类圆形、形态不规则、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央可见空腔和细胞坏死,肺细胞癌影像图边界清晰,伴分叶征,腺癌影像图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的孤立结节,且边缘呈毛刺状;结节病灶矢状位CT平扫图显示,右肺上尖叶存在小块清晰均匀阴影,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肺部病灶轻、中度强化;恶性结节组K、NIC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组Ca、Eff-Z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进一步鉴别肺内小病灶,对肺部结节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是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神经系统蛋白聚糖的染色在国内少见文献报道,笔者在利用甲苯胺蓝进行Nissl 小体染色过程中,发现通过快速伊红复染及乙醇分化可同时简单清晰地显示神经元胞周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6.
417例故意伤害致死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影响故意伤害致死的因素,以便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近10年来所收集的417例故意伤害致死死亡案例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故意伤害致死的主要死因为机械性损伤(占全死因的97.4%),死者主要为男性(97.8%),年龄在20~40岁之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78.0%.结论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男性是高危人群,应针对这一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和控制故意伤害的发生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8.
成人窦房结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成年人心脏窦房结的超微结构,为下一步探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基础。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二例男青年的窦房结。结果:(1)成年人窦房结中结细胞、移行细胞线粒体丰富,嵴多,密集;(2)结细胞、移行细胞之间有中间形式;(3)结细胞与移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肌丝束排列不规则,无完整肌节,后者有;(4)有些结细胞含心钠素颗粒;(5)结细胞环绕密布结内之毛细血管,细胞胞巢外层细胞与血管贴近,形成保障血液供给窦房结的特殊构筑;(6)许多地方成纤维细胞的板状突起包绕着毛细血管外围,另一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神经末梢紧密相关,构成一与功能相结合的特殊构筑。  相似文献   
9.
采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方式在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记录到一种延迟外向电流.机械力作用下可引出一外向电流,膜电位为30mY时其大小为(54.12±53.23)pA,60mV时为(106.13±47.42)pA,90mA时为(154.01±53.22)mV.说明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机械敏感性通道,并且这种通道不同于以往在内皮细胞上发现的机械力激活的内向整流性通道.不同的流动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fos和c-myc蛋白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c-fos蛋白表达在静态时非常低,在4dynes/cm2和10dynes/cm2的剪应力都可诱导c-fos蛋白水平迅速增加,尤其是10dynes/cm2的剪应力.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到1.0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5h时接近基础水平.c-myc蛋白在静态时表达也非常低,经剪切力作用后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对关节面碎裂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术前骨折的分型,手术证实了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