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毕海燕  刘静  马莉  吕雄文  张铁军 《中草药》2019,50(15):3541-3546
目的以疏风解毒胶囊全方及其中清热解毒、解表组分为研究对象,考察疏风解毒胶囊组方配伍对肺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致肺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孢氨苄组、疏风解毒胶囊全方组(全方组)、疏风解毒胶囊解表组(解表组)、疏风解毒胶囊清热解毒组(清热解毒组),连续给药6 d,检测各组大鼠全血及肺泡冲洗液细菌计数、全血及肺泡冲洗液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以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环加氧酶-1(COX-1)、COX-2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风解毒胶囊全方组、解表组、清热解毒组大鼠外周血与肺泡冲洗液菌落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WBC数量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全方组大鼠在WBC数量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个指标上Q值1;全方组、解表组、清热解毒组大鼠肺泡冲洗液WBC数量显著减少,血清中NF-κB、COX-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解表组分和清热解毒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莉  侯衍豹  黄妍  毕海燕  李翔宇  丁连峰  刘静  张铁军 《中草药》2019,50(15):3563-3568
目的对疏风解毒胶囊进行拆方研究,研究清热解毒组分、解表组分及其配伍组合分别对急性肺炎模型大鼠血清免疫系统的影响,从而分析疏风解毒胶囊配伍合理性。方法疏风解毒胶囊拆分成解表组分及清热解毒组分进行配伍合理性研究,采用肺炎链球菌致大鼠肺炎模型,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全方及拆方对肺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补体蛋白3(C3)水平、血管舒缓激肽(BK)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免疫器官质量、肺脏质量的影响,运用金氏公式分析全方及拆方的相互关系。结果疏风解毒胶囊全方、解表组分、清热解毒组分均能显著降低肺炎大鼠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全方、解表组分能显著升高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降低CD8+比例,解表组分及清热解毒组分在B淋巴细胞比例及NK细胞比例2个指标上具有协同作用;疏风解毒胶囊全方能显著降低血清IgM水平,全方组及解表组大鼠血清IgG水平降低;疏风解毒胶囊全方组、清热解毒组大鼠血清BK、MCP-1水平显著降低,解表组大鼠血清MCP-1水平显著降低;疏风解毒胶囊全方、解表组分能显著减少肺炎大鼠胸腺、脾脏、肺脏质量,清热解毒组分能显著减少肺脏质量,在此器官质量3项指标上,解表组分及清热解毒组分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显著减少血清IgM、IgG、BK、MCP-1水平,有显著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在此模型上解表组分和清热解毒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B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及胸腺、脾脏、肺脏质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疏风解毒胶囊抗炎和免疫调节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疏风解毒胶囊中的28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借助MAS 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信号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药理图。结果 28个化合物可通过127个靶点作用于112条通路,其中41个蛋白靶点和22条通路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相关,得到疏风解毒胶囊化合物-靶点-通路-病理过程网络图。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通过作用于HRAS、MAP2K1、AKT1、MME和PTPN1等关键蛋白,干预了多个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相关的生物过程,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选取元胡止痛滴丸中延胡索生物碱类代表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海罂粟碱、原阿片碱以及白芷香豆素类代表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6个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数据整合,剖析元胡止痛滴丸的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结果 6个化合物可作用于23个潜在的蛋白靶点和19条相关通路。作用通路涉及中枢镇痛、激素调节、解痉、血管舒张、炎症及免疫等各个环节,2类成分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偏重,各通路群间通过共有靶点连接,显示出不同成分间的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结论延胡索通过作用于中枢镇痛、平滑肌相关受体蛋白以及血栓素、血管紧张素等靶点蛋白而发挥止痛、理气、活血等功效,起到君药的作用。白芷通过参与痉挛、炎症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与转导,发挥宣湿痹行气血的功效,辅助君药延胡索起到臣药作用,体现了二者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索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疏风解毒胶囊组成药材板蓝根、虎杖、连翘、芦根、败酱草、马鞭草、柴胡、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剔除可能性为0的靶点。以"冠状病毒(coronavirus)""肺炎(pneumonia)""咳嗽(cough)""发热(fever)"为检索词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名称,取疏风解毒胶囊与疾病靶点交集,进而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交集靶点作用机制,并绘制柱状图及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然后将所有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进行对接,选取结合能最小的前5个化合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对接。结果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了8种中药,157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60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A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39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3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6-(3-氧吲哚-2-亚立德)吲哚[2,1-b]喹唑啉-12-酮、荷包牡丹碱、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双氢轮叶十齿草碱和甘草异黄烷酮5个核心化合物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结合能较推荐化学药小。结论疏风解毒胶囊中的化合物能通过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结合作用于PTGS2、ESR1、AR等靶点调节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等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嘉慧  薛艳  张炜  陆灏 《中草药》2020,51(8):2015-2023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疏风解毒胶囊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Gards等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筛选,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疏风解毒胶囊有效活性成分共207个,其中作用于COVID-19的60个活性成分可通过46个潜在靶标作用于COVID-19。富集得到GO中1 343个生物过程条目和6条KEGG通路,涉及内分泌抵抗、MAPK信号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路径等。结论疏风解毒胶囊主要通过黄酮类和植物甾醇类活性成分调节IL6、IL1B、CCL2、MAPK8、MAPK1、MAPK14、CASP3、FOS、ALB等关键靶点,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肺纤维化增生等过程减轻肺损伤来治疗COVID-19。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中推荐的医学观察期四种口服中成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共性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pharmGKB、GeneCards、Uniprot数据库筛选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中组方药物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COVID-19相关靶点,采用omicshare平台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映射,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上述中成药对COVID-19的"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和通路进行注释,分析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四种中成药对COVID-19可能存在的共有靶点和机制。结果:上述四种中成药与COVID-19有关的潜在共有作用靶点55个,与靶点相关的共有成分97个,相关生物过程44个、信号调控通路179条;CASP3、TP53、IL-10、TNF、IL-6、CXCL8、CCL2、MAPK8、FOS、MAPK1等靶点可能是上述四个中成药对COVID-19的潜在重要共性靶点,这些靶点与IL-17、TNF、C型凝集素受体等信号调控通路和脂多糖反应、细菌分子反应、细胞因子刺激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有关;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山柰酚、甘草查尔酮A、柚皮素等成分可能是上述四个中成药发挥潜在作用的重要共性成分。结论: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对COVID-19可能有潜在的共性作用机制和共性成分;这些共有化学成分多为黄酮类化合物,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对COVID-19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盘龙七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盘龙七片中的活血化瘀组、祛风湿组及补肝肾组的59个化合物与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解析该方防治骨性关节炎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59个化合物可作用于70个骨性关节炎相关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刺激反应、细胞增殖、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相关过程,通路富集分析涉及炎症反应、软骨退化、免疫调节、软骨下骨骨代谢等相关通路。结论:3组药物对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凋亡及代谢、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骨代谢失衡等骨性关节炎(OA)发生的病理环节起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但各有所侧重。其中活血化瘀组长于抗炎止痛,祛风湿组主要参与调节炎症与免疫过程,补肝肾组与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骨代谢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疏风解毒胶囊发挥疏风解表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利用LC-MS建立疏风解毒胶囊22个不同中材配比样品的MS谱库;采用与疏风解表相关的M3型乙酰胆碱受体高表达的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CHO-K1/M3为体外中效筛选模型,检测22个样品对M3受体的激动活性;以22个样品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为自变量,以对M3受体的激动率为因变量,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结果通过建立的最佳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16个特征峰与疏风解毒胶囊对M3受体的激动活性显著相关。结论通过谱效研究,推测疏风解毒胶囊发挥疏风解表的中效物质基础可能为包括二氢败酱苷、大黄素、大黄酸、连翘苷、连翘酯苷E、柴胡皂苷d、虎杖苷、毛蕊花糖苷等在内的16个化合物,为其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铁军  朱月信  刘岱琳  白钢  许浚  韩彦琪  刘素香 《中草药》2016,47(12):2019-2026
明确疏风解毒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初步阐释疏风解毒胶囊的作用机制。从疏风解毒胶囊中辨识指认94个化合物,通过抗炎实验筛选,确定了10个化合物为主要抗炎有效成分;进一步通过整体动物、网络药理学及基因组学等方法,揭示疏风解毒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为疏风解毒胶囊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