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纸片埋藏诱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为动物模型。从白芥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白芥子苷和白芥子β-谷甾醇为药效研究对象。结果:白芥子苷(16.0,8.0mg·kg-1·d-1)和β-谷甾醇(16.0,8.0 mg·kg-1·d-1)均能明显降低由丙酸睾酮诱发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降低小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P<0.01或P<0.05);白芥子苷(16.0 mg·kg-1·d-1)能明显降低滤纸片埋藏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增殖(P<0.05);β-谷甾醇(8.0,16.0 mg·kg-1·d-1)能明显降低组胺诱发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结论:白芥子苷、β-谷甾醇具有抗雄激素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黄嘌呤6.4mg·100g-1·d-1、黄嘌呤氧化酶0.1u·100g-1·d-1造成Wistar大鼠自由基损伤、使心功能指标显著下降。10mg·100g-1·d-1人参二、三醇组皂甙,均使致损心肌的各项指标一致向正常方向转化。而且二醇组比三醇组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雌激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雌激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卵巢摘除(Ovx)或假手术(sham)后一周,雌性小鼠给予4周的葛根素(Pur,50,100 mg·kg-1,ip)或苯甲酸雌二醇(EB,1,5 μg·d-1,ip)治疗。分别用Y-迷宫和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分辨学习记忆和空间记忆行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大脑前皮层和海马组织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Ovx小鼠经50或100 mg·kg-1Pur治疗后,在Y-迷宫达到学会标准所需训练次数分别下降11.8%和17.8%(P>0.05和P<0.05),记忆保持率分别提高23.3%和28.3%(P<0.05)。因Ovx而延长的水迷宫平台搜寻潜伏期缩短15.5%和23.8% (P<0.05)。同时,100 mg·kg-1Pur使Ovx小鼠海马组织的Glu和GABA水平恢复正常,Glu从Ovx小鼠的(24.1±4.5)mg·g (pro)-1回升到(27.9±3.5)mg·g(pro)-1(P<0.05),而GABA则从(5.64±1.06)mg·g(pro)-1回调到(4.73±0.85)mg·g(pro)-1 (P<0.05)。结论长期Pur治疗可通过影响海马谷氨酸能和GABA能递质系统改善雌激素剥夺引起的记忆损伤,该作用可能与Pur的植物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蜜环菌多糖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蜜环菌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纯系昆明小鼠 50 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rhG-CSF 20μg·kg-1·d-1);环磷酰胺(150 mg·kg-1·d-1)损伤组;蜜环菌多糖(25 0 mg·kg-1·d-1)低剂量保护组;蜜环菌多糖(50.0 mg·kg-1·d-1)高剂量保护组。阳性对照组sc rhG CSF 6 d,ip环磷酰胺3 d。保护组 ip蜜环菌多糖8 d,ip环磷酰胺3 d。记数外周血WBC,RBC,PLT和骨髓细胞悬液WBC,BM NC,骨髓象分析。结果: 保护组、阳性对照组外周血中的WBC,RBC,PLT,骨髓细胞悬液中WBC,BMNC明显高于损伤组,P<0.01;保护组中骨髓早幼粒、分叶核细胞数,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明显增多。结论: 蜜环菌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个体差异的发生规律,为儿童合理用药服务。方法采集2002.7~2006.8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样本,筛选出74例供分析用,其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2月~15.8岁;研究各个年龄段儿童平均给药剂量的差异。结果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平均给药剂量具有显著差异(P=0.000)。以2.1~3岁患儿平均给药剂量最大(12.85mg·kg-1·d-1),其次为3.1~6岁(7.26mg·kg-1·d-1),1.1~2岁(6.98mg·kg-1·d-1),6.1~8(5.69mg·kg-1·d-1),8.1~12岁(5.44mg·kg-1·d-1),12.1~16岁(5.36mg·kg-1·d-1),0~1岁(5.04mg·kg-1·d-1)。结论在临床上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个体发育特征,对于增加首剂量给药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GPR119激动剂MBX-2982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以及对KK-Ay小鼠各项指标的影响,评价其降糖效果,并进一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 以KM小鼠评价MBX-2982单次给药后对其糖耐量的影响;以KK-Ay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为评价指标考察其药效情况;以大鼠进行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实验,考察灌胃给予MBX-2982混悬液和溶液的吸收情况。结果 正常小鼠糖耐量实验中,灌胃给予3、10、30 mg·kg-1的MBX-2982后均可降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MBX-2982以10、30 mg·kg-1剂量连续给药4周后,能显著降低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30 mg·kg-1剂量还能显著降低糖耐量实验中血糖曲线下面积。大鼠0.4%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4 mg·kg-1灌胃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35.2%,而二甲基亚砜-蓖麻油-生理盐水=1∶1∶8溶液4 mg·kg-1灌胃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8.2%。结论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MBX-2982作为GPR119激动剂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其全溶溶液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远高于混悬液,接近于100%。  相似文献   

7.
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 :考察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脂肪乳剂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用酶比色法测定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的不同剂量、以及两者小剂量合用后 ,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影响。结果 :决明子蛋白质大剂量 (1mg·kg-1·d-1)、蒽醌苷大剂量 (20mg·kg-1·d-1)以及两者的小剂量 (蛋白质 0.25mg·kg-1·d-1,蒽醌苷 5mg·kg-1·d-1)合用 ,均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 ,TG和LDL C显著降低 (P<0.05 ,P<0.01)。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决明子蛋白质、蒽醌苷皆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 ,TG和LDL-C。  相似文献   

8.
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玲利  张志荣  黄园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4):1886-1888
 目的建立盐酸小檗碱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体内十二指肠靶向性。方法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口服给药法分别给予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CBT)和相当剂量的市售普通片(IRT),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内容物中盐酸小檗碱分布情况。结果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在十二指肠的曲线下面积为14.723 mg·h·g-1,达峰浓度cmax为4.630 mg·g-1,而市售普通片曲线下面积为5.032 mg·h·g-1,达峰浓度cmax为2.345 mg·g-1。结论盐酸小檗碱生物黏附包衣片具有一定的十二指肠靶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稳态时药动学的影响。 方法 18 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成 3 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ig,30 mg·kg-1·d-1)、雷贝拉唑 (ig,8 mg·kg-1·d-1)+ 氯吡格雷(ig,30 mg·kg-1·d-1)、奥美拉唑(ig,8 mg·kg-1·d-1)+ 氯吡格雷(ig,30 mg·kg-1·d-1 ),连续 7 d。 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 HPLC-DAD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SR26334 的浓度, 用 DAS3.0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 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单用组比较,雷贝拉唑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MRT0-t,t1/2z,CLz/F, ρmax ρss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x由(1.17±0.41)h减少为(0.58±0.20)h(P<0.01); 奥美拉唑组的 AUC0-t和 AUC0-∞ 增加了约20% (P<0.05), MRT0-t显著延长(P<0.01),CLz/F下降了20%(P < 0.05)。结论 长期合用雷贝拉唑后可以加快氯吡格雷体内代谢为SR26334 的速度,但对于其代谢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中国癫痫患者中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估算722例服用VPA和(或)CBZ的中国癫痫患者的清除率来定量考察两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结果 VPA的清除率为CL=0.007 26×TBW0.890×(1+18.1DOSE)×1.36CBZ×1.22CHILD,CBZ的清除率为:CL=1.21×DOSE0.409×TBW0.292×1.16VPA×0.845ELDER,其中CL为清除率(L·h-1);TBW为体重(kg);DOSE为日剂量(g·kg-1·d-1);当服用CBZ时,CBZ=1,反之CBZ=0;当服用VPA且VPA日剂量大于19 mg·kg-1时,VPA=1,反之VPA=0;当小于6岁的儿童时CHILD=1,反之CHILD=0;当大于65岁的老人,ELDER=1,反之ELDER=0。结论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合用时,丙戊酸的清除率增加36%,当丙戊酸的日剂量大于19mg·kg-1 时,卡马西平的清除率增加1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大鼠皮下组织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评价其透皮释药特性。方法大鼠腹部脱毛,覆盖黑色聚乙烯薄膜经皮给予吴茱萸提取物,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皮下组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透析液中吴茱萸碱最大药物浓度(ρmax)为(417.24±43.44)μg·m L-1,达峰时间(tmax)为(4.210±0.63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0)为(3 189.31±789.97)μg·h·m L-1;吴茱萸次碱最大药物浓度(ρmax)为(287.13±26.78)μg·m L-1,达峰时间(tmax)为(3.980±0.58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6)为(1 327.97±245.87)μg·h·m L-1。结论在体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透皮释药特性的评价,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具有缓慢透皮、渗透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荆三棱顺式茋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及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分别运用甲基化、乙酰化、去甲基化反应对荆三棱中新的顺式茋类化合物sciryagarol I(1)进行结构修饰。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化合物1及其结构修饰物3~5和荆三棱中另一新顺式茋类化合物sciryagarol II(2)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脂多糖(LPS)与Pam3csk4分别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化合物1~5对细胞释放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 通过1H-NMR和HRESI-MS确定修饰物3~5的结构;化合物1,2 和5能显著抑制由LPS或Pam3csk4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和白细胞介素-6。结论 修饰物3~5皆为新化合物,顺式茋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强度与其结构上的酚羟基数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苞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白苞蒿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吐叶醇(1)、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2)、chrysindin D(3)、山茶皂苷元A(4)、4’-O-甲基高山金莲花素(5)、5-羟基-3’,4’,6,7,8-五甲氧基黄酮(6)、狭叶墨西哥蒿素(7)、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8)、假虎刺酮(9)、(E)-3β,4α-二羟基-2-(2’,4’-己二炔亚基)-1,6-二氧杂螺[4,5]癸烷(1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0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郑琪    蒋超  袁媛  曹亮    金艳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23-28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荧光染料检测快速鉴别西红花真伪品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叶绿体基因片段测序和比对分析,找出西红花与其常见掺伪品序列差异,针对差异碱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并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反应体系,使用荧光染料法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实现西红花的快速鉴别。结果 建立了基于psbA-trnH序列的西红花鉴别体系,优化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条件为90 ℃预变性1 min,90 ℃变性5 s,58 ℃延伸5 s,26个循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产物中加入染料SYBR Green I,西红花正品出现强烈绿色荧光,而伪品无荧光。结论 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西红花及其掺伪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檵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采用丙酮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ODS反相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檵木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Dglucopranosyl(Z)-3-hexenol(1)、ampelopsisionoside(2)、红景天苷(3)、2-hydroxy-5-[3-hydroxybut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4)、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5)、6″-O-galloylsalidroside(6)、绿原酸甲酯(7)、绿原酸(8)、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9)、alangionoside-A(10)、benzyl-α-L-rhamo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4、6、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黏菌素E(colistin)分别与米诺环素和磷霉素联用对临床分离得到的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的联合体外抗菌活性,探讨两药联用的抗MDR-Ab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73株临床分离Ab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指数的判定标准:FIC ≤0.5为协同作用,0.5结果 多黏菌素E与米诺环素联用后,FIC指数分布情况:FIC≤0.5占6.85%,0.5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水蛭抗凝血活性的测定,探讨反映水蛭生物活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肝素钠作为对照品,选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作为抗凝活性评价依据,对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菲牛蛭、棒纹牛蛭的抗凝活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分别用标准曲线法和生物检定统计法计算。结果 4种水蛭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法的量效关系曲线与肝素的量效关系曲线类似,突跃范围呈平行关系,上述特点符合生物检定的要求,以肝素钠作为标准品,采用生物检定技术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水蛭等的抗凝活性是可行的。结论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可以全面反映水蛭的抗凝血作用,测定结果对临床使用更具指导意义。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是对现有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方法良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9个不同引种柴胡地上部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探讨最佳采收期及最优品种。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优化提取条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80%,每次微波时间40 s,微波10次;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呈上下波动趋势;花中含量最高,在4.65%~16.75%内,平均为7.59%,营养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叶>茎,花期含量:花>叶>茎;果期:甘肃陇西、辽宁沈阳、山东菏泽和河北安国柴胡:果>叶>茎,其他柴胡:叶>果>茎;9个引种柴胡在花期和果期总黄酮含量较高,以甘肃陇西柴胡(初花期)含量最高,可达27.41%。结论 柴胡地上部分含有较高黄酮,建议在花期或果期进行采收,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路边青与穿心莲配伍使用对脱水穿心莲内酯(DAP)的小鼠血液药动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小鼠灌胃穿心莲总内酯干浸膏和复方穿心莲干浸膏药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血样经前处理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小鼠灌胃穿心莲总内酯干浸膏和复方穿心莲片干浸膏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血药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路边青与穿心莲配伍使用可导致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吸收慢、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结论穿心莲与路边青配伍使用是否科学,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携带目的基因在家禽体内表达,并实现表达产物在卵黄中定向沉积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t-PA基因与鸡VLDLy组装前体apo基因融合,构建pApo-tPA-GFP表达质粒,电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crp SL1344中,阳性重组菌静脉注射高产蛋鸡,收集不同时期鸡蛋,涂片荧光镜检和ELISA检测表达产物在卵黄中沉积情况和表达水平,平板溶圈法检测卵黄中表达产物的活性。结果 注射表达质粒第8天开始卵黄中有荧光颗粒出现,第21天表达量最高,为10.4 μg·mL-1,活性相当于50.2 μg·mL-1标准品t-PA。结论 研究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够介导apo-t-PA-GFP融合基因在鸡体内表达,且apo载脂蛋白能够引导t-PA透过卵黄膜实现在卵黄中沉积,这一途径简捷、方便,为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