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的人黄韧带细胞(LFCs)原代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成功率。方法 采集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椎间盘摘除术中的黄韧带,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LFCs,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中组织块解离、贴附和细胞游出状况均优于单纯组织块法或单纯酶消化法,成功率较高。原代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可提高LFCs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从不同年龄人获得的牙髓组织与细胞游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组织块酶解法对20个来自不同年龄志愿者的恒牙牙髓进行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结果 牙髓年龄与其原代培养时细胞游出率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78987),年轻恒牙牙髓细胞游出率高。结论 在人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时尽量采用年轻恒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从不同年龄人获得的牙髓组织与细胞游出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组织块酶解法对 2 0个来自不同年龄志愿者的恒牙牙髓进行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结果 牙髓年龄与其原代培养时细胞游出率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r=- 0 .78987) ,年轻恒牙牙髓细胞游出率高。结论在人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时尽量采用年轻恒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人黄韧带细胞(LFCs)原代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成功率.方法 采集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椎间盘摘除术中的黄韧带,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LFCs,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人牙髓细胞的方法。方法用酶消化组织块进行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牙髓细胞形态、生长情况和超微结构,取第5代牙髓细胞测定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法鉴定组织来源,并检测其矿化能力。结果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的人牙髓细胞成纤维细胞样,接种4天大部分组织块能有效贴附于培养瓶壁,第7天可见组织块边缘有细胞延展生长,第14天复层生长,呈网状,可顺利传代;牙髓细胞抗波形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细胞I型胶原染色阳性,连续培养的牙髓细胞可形成矿化结节,符合牙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酶消化组织块培养人牙髓细胞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培养人肝癌组织伴生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长状态,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人肝癌伴生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后首次传代,通过胰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的纯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膜波形蛋白(v im entin)、角蛋白(keratin)表达情况,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约1周可见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5周左右细胞基本长满培养瓶底。首次传代时应用胰酶消化法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初次纯化,第2次转种时先后应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再次进行细胞纯化,第3代以后基本可获得呈典型克隆性生长、长梭形纤维样细胞,生长周期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v im entin染色阳性,keratin染色阴性。结论:在体外成功培养了人肝癌组织伴生成纤维细胞,并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与肝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等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和建立适用于犬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和胰蛋白酶、胶原酶I联合消化法对犬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长梭形细胞生长,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细胞呈漩涡状、平行排列,第5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结论 建立了高效快速分离和稳定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诱导犬心房纤维化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切取兔胸主动脉,组织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95%的组织块存活,5代的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8%以上。组织块于接种后6~8d即有细胞以垂直方向从组织块边缘迁移游出,呈放射状排列。2~4周出现"峰"、"谷"状生长特点,倒置显微镜、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示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组织块培养方法可简便、高效地培养、扩增并传代胸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9.
I 型胶原支架材料与人脂肪干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脂肪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体外培养复合,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黏附率,X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脂肪干细胞能良好的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结论I型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乳鼠背部皮肤组织和尾尖部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比较二者的区别。方法分别取大鼠乳鼠的背部和尾尖部皮肤组织,利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和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采用梯度温度冻存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用细胞骨架波形蛋白抗体进行鉴定。结果光学显微镜下3~5 d可见细胞从组织块游出,7 d细胞数量增多,10 d可贴满培养瓶壁;且大鼠乳鼠背部和尾尖部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大鼠乳鼠背部和尾尖部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特点无差别,均可作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原代培养成功率高、可重复性高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处理后的牙齿整个用酶进行消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8~14 d内可获得实验用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90%,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角蛋白染色呈阴性,符合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采用全牙酶消化法可以快速、成功地培养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且简单易行,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人胃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方法及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人胃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与角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人胃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人胃成纤维细胞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胃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传代,表现为长梭形或星形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RT-PCR法与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胃纤维细胞表达CTGF。[结论]组织块法培养的人胃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人胃成纤维细胞能合成CTGF。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通过挤压法获取小鼠子宫内膜组织,胶原酶Ⅰ消化,过滤法,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SC)及上皮细胞(EEC)进行鉴定。结果:EEC和ESC经角蛋白抗体和波形蛋白抗体染色,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小鼠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简便有效,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黄韧带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例腰椎骨折患者及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黄韧带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其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腰椎退行性疾病间的关系,讨论其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和扫描叱镜观察上述标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黄韧带组织显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弹力纤维成分减少,胶原纤维成分增多。中央部分组织表现出有合成活性的成纤维细胞及软骨化生的形态学特征。侧隐窝部黄韧带表现出纤维软骨的特征。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黄韧带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软骨化生及纤维软骨化的退变特征。这些改变降低了其弹性。这些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相  孙晋民  李继光  贾兰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27-1028,1031
目的:改善体外分离、培养滑膜细胞的方法,并对其鉴定。方法:取人滑膜组织采用机械分离、复合酶消化后再将组织块塑料孔板倒贴法,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HE染色,细胞活力测定,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滑膜细胞呈梭形或柱形,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生长好、纯度高。细胞活力测定大于95%,免疫组化鉴定:波形蛋白vimentin(+),CD68(-)。结论:成功分离了人滑膜细胞,方法简便易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以获取纯化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应用体质量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左心室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观察其形态,同时对培养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进行内皮表面因子(vWF)鉴定,并用Hoechst染色,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呈梭形,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采用Hoechst染色后,可见90%以上的细胞胞浆和核膜周围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呈蓝色荧光;merge 3染色见细胞胞浆和核膜周围被染成黑色,细胞核呈蓝色;cy-3染色见细胞胞浆和核膜周围被激发出红色光。证明培养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通过改进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培养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纯度高,且能够稳定地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的比较运用,旨在优化现有的星形胶质细胞(AS)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结合自有实验室条件采用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获取A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对培养的细胞进行GFAP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AS 7~10 d基本融合,胞体不规则,突起丰富如网状,生长曲线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对AS的培养更适宜自有实验室条件,可获得稳定纯度较高的AS,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分离、培养高纯度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进行细胞学鉴定与分析。方法 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共6只,运用显微手术器械在肉眼下仔细剔除膀胱黏膜层及浆膜层后,完整分离膀胱平滑肌层。然后以酶分离法获取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分离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同时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观察分析,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进行细胞学鉴定分析。最后根据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增殖曲线。结果 24 h可见膀胱平滑肌细胞贴壁生长,7 d可进行传代,传至第10代时细胞仍迅速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相互交叉、重叠生长形成多层,高低起伏呈“谷和峰”样结构,至第12代时,细胞开始变形,至第15代时细胞已失去平滑肌细胞的典型形态特点,细胞生长杂乱且不规则,至第20代时细胞已死亡。以第4代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以及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均证实,该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膀胱平滑肌细胞,且纯度高达100%。结论 酶分离法在短时间内成功培养大量高纯度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为深入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韧带退变主要表现为肥厚、骨化、钙化病变。黄韧带肥厚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弹性纤维含量减少、直径不均匀、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同年龄增长、机械损伤、代谢异常和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血管源性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骨形态发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金属蛋白酶等因子在黄韧带退变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