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胃肠安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健脾为主中药胃肠安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证患者的疗效,将68例胃癌术后脾虚证患者分为中药组(胃肠安治疗)34例,西药组(常规化疗)34例,疗程3个月。结果:中药组能显著改善患者脾虚证症状,有效率达52.94%,西药组为20.59%(P<0.05);中药组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生存率高于西药组。提示胃肠安对胃癌术后脾虚证有较好疗效,使远期疗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胃肠安颗粒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胃肠安颗粒(600,900,1 200,1 500 mg·L-1)与人胃癌MKN45细胞共孵育24,48,72 h,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UN和FYVE结构域蛋3(RUFY3)在人正常胃黏膜细胞和不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胃肠安颗粒干预(600,900,1 200 mg·L-1)对人胃癌MKN45细胞中RUFY3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沉默RUFY3的人胃癌细胞MKN45细胞;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胃肠安颗粒和沉默RUFY3干预后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1,SNAIL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比较,RUFY3在人胃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慢病毒阴性组比较,沉默RUFY3组MKN45细胞中RUFY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胃肠安颗粒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中RUFY3的表达(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组和沉默RUFY3均能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颗粒干预和沉默RUFY3后,人胃癌MKN45细胞中上皮标志基因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间质标志基因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指转录因子SNAIL1,SNAIL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健脾复方胃肠安颗粒可能通过RUFY3调控EMT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介绍邱佳信教授诊治胃癌的经验。认为胃癌的病因主要为脾胃虚弱,兼有痰瘀;治疗以健脾益气为基础,兼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补肾培本;并提出处方用药特点,创制了胃肠安有效经验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胃肠安对人胃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转移及p-ERK1/2蛋白表达影响。方法:人胃癌SGC-7901细胞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3mL灌胃,1次/d;胃肠安组予胃肠安煎剂0.3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 2mg腹腔注射,1次/周。观察各组裸小鼠移植瘤生长与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安组、5-Fu组与对照组相比,裸小鼠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结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组与5-Fu组及对照组相比,裸小鼠移植瘤组织p-ERK1/2蛋白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安可以抑制SGC-7901胃癌生长、转移,可能与抑制p-ERK1/2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中药胃肠安颗粒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生理盐水0.5 m L/只)组,胃肠安煎剂(生药35.49 g·kg-1)组,胃肠安颗粒(胃肠安颗粒3.54 g·kg-1)组,比较各组裸鼠瘤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裸鼠瘤体Ki67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各组瘤体细胞形态,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瘤体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指标及酶学标志物。结果:胃肠安颗粒组和胃肠安煎剂组瘤体质量均低于空白组(P0.01);胃肠安颗粒组和胃肠安煎剂组PCNA,Ki67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P0.01);透射电镜显示胃肠安颗粒组和胃肠安煎剂组皮下移植瘤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坏死并且凋亡指数均高于空白组,ELISA法显示胃肠安颗粒组与胃肠安煎剂组肿瘤标志物及酶学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健脾中药胃肠安颗粒同胃肠安煎剂一样均可抑制人胃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其分化而实现,其具体的机制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复方胃肠安对人胃癌MKN45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采用细胞活力检测法(CCK-8)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胃肠安(250,500,1000,2000 mg·L^-1)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KN45细胞,共孵育24,48,72 h,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采用吖啶橙(AO)染色和单丹磺胺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胃肠安对胃癌MKN45细胞自噬小体及自噬囊泡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1(p62),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相关基因7(ATG7)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500,1000,2000 mg·L^-1)可明显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0.01);AO和MDC染色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随着胃肠安浓度的增加,自噬小体和自噬囊泡含量逐渐增加;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1000 mg·L^-1)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ATG5,ATG7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胃肠安可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自噬,其机制涉及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ATG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62 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自噬标志蛋白LC3-I向LC3-Ⅱ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健脾为主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在晚期胃癌复治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同期对照研究,将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失败病例,以是否自愿接受基于健脾为主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分为中药治疗组和非中药治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OS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共有181例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病例纳入本项研究,其中中药治疗组101例,非中药治疗组80例,Cox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姑息手术(相对危险度HR=0.497,95%CI:0.345~0.718,P=0.000)、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HR=0.600,95%CI:0.423~0.849,P=0.004)是影响初治化疗失败晚期胃癌OS独立的预后因素。中药组的中位OS为8.6个月,较非中药组的7.4个月延长(P=0.002)。结论:健脾为主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是影响晚期胃癌二线治疗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健脾为主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可延长晚期胃癌复治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内研究探讨胃肠安方及其不同功效组成药物拆方对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及转移作用效果及其配伍规律。方法将胃肠安方按其功效拆分为健脾理气、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三大组成部分,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方案,建立裸小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观察胃肠安方不同功效组成药物抑制胃癌生长及转移作用效果及其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①胃肠安方全方组及健脾理气组、软坚散结组、健脾清热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5%、24.6%、28.8%及30.2%,与模型组瘤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坚散结因素在抑制瘤重方面具有主效应,健脾理气及软坚散结因素存在交互作用。②胃肠安全方组、清热解毒组、健脾清热组的转移率分别为22.22%、10.00%、18.18%,与模型组75.00%比较,能明显降低裸鼠胃肿瘤的转移率(P0.05)。③胃肠安全方组及其不同治则拆方配伍各组中除软坚散结组外,均能抑制MMP-2蛋白表达,尤其以健脾理气组及全方组作用最为明显(P0.05);健脾组、健脾清热组及全方组对MMP-9蛋白表达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在软坚散结因素存在时,健脾理气因素与清热解毒因素在下调MMP-2蛋白表达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胃肠安方及其拆方对裸鼠胃肿瘤组织MMP-2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全方组、健脾软坚组、清热软坚组作用最为明显(P0.01)。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健脾理气与清热解毒及清热解毒与软坚散结组之间对MMP-2的基因表达抑制具有相互交互作用。全方组、健脾软坚组对裸鼠胃肿瘤组织MMP-9 mRNA表达抑制作用明显(P0.01),健脾理气与清热解毒及健脾理气与软坚散结组对MMP-9 mRNA表达抑制具有相互交互作用。胃肠安方全方组及健脾理气组明显抑制裸鼠胃肿瘤组织MMP-2及MMP-9的活性(P0.01),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在清热解毒因素存在时,健脾理气与软坚散结因素在抑制MMP-2及MMP-9活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而在缺乏清热解毒因素时,健脾理气与软坚散结因素在抑制MMP-2及MMP-9活性方面存在拮抗作用。结论胃肠安方全方组、清热解毒组、健脾清热组能明显抑制胃癌的生长和转移,清热解毒组抑制胃癌转移效果最为明显,健脾理气因素抑制瘤重主效应具有显著性,健脾理气及软坚散结因素在抑制瘤重方面存在交互作用;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在软坚散结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健脾理气和清热解毒因素对下调MMP-2蛋白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在软坚散结因素缺乏时,健脾理气和清热解毒因素对下调MMP-2蛋白表达具有拮抗作用。在清热解毒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健脾理气和软坚因素对抑制MMP-2和MMP-9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在清热解毒因素缺乏时,健脾理气和软坚因素对抑制MMP-2和MMP-9活性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脾中药胃肠安对胃癌细胞MKN45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KN45细胞,分为胃肠安方低剂量(0.5 mg·mL~(-1))组、高剂量(1 mg·mL~(-1))组和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胃肠安方对胃癌细胞MKN45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肠安对MKN4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胃肠安干预后的MKN45细胞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MMP2、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显示,胃肠安干预后的MKN45细胞穿膜数明显减少;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胃肠安可显著抑制MKN45细胞迁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肠安干预后的MKN45细胞的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胃肠安可降低MKN45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胃癌细胞迁移。胃肠安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的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直接相关,这可能是胃肠安影响胃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胃肠安和四君子汤诱导人胃癌细胞调亡作用。方法 :采用TUNEL法、电镜、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结果 :胃肠安、四君子汤能抑制胃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结论 :胃肠安和四君子汤均能抑制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 ,胃肠安抑瘤率高于四君子汤 ,对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两者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治疗现状。方法:运用中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与结论:中医药参与卵巢癌的治疗显示了较好的优势,长期运用中医药疗法可以稳定病情,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和转移,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收治的中晚期胃癌穿孔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体重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显示,研究组CR10例,PR 19例,SD 16例;PD 10例,总缓解率(CR+PR)为52.73%,与对照组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中生活质量提高23例,稳定16例,降低16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体重指数变化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4、4.79、4.79、15.71、8.18、14.70、4.5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穿孔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而且在改善生活质量、增加体重、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使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率为67.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50%;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6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辨证为毒瘀交阻并/兼气阴两虚、毒瘀交阻并/兼脾胃虚弱(虚寒)两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1.7%。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具有补益脾肾作用的扶正防癌方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月2016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胃癌晚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实体瘤近期疗效、体重及Karnofsky评分、生命质量QOL-C30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体重及Karnofsky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命质量QOL-C30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防癌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实体瘤疗效上虽无明显优势,但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命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是晚期胃癌患者可选择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梳理部分中药复方抗胃癌效应与机制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目前抗胃癌多靶点效应机制研究现状,探讨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抗胃癌基础研究的方法与方向。方法:依据胃癌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主要证型,整理中药复方体内外研究文献,从多方面梳理各复方抗胃癌效应及机制。结果:中药复方多源于经典医籍或团队临床实践,是在临床疗效上开展的基础研究,从抑制增殖、诱导调亡、调节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多药耐药、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转移等多方面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机制,论证了其临床疗效的机制基础。结论:基于这些研究,提示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临床方面应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挖掘胃癌主体中医证型及其物质基础,基础研究建议追踪现代医学基因突变、免疫检查点等机制及新靶点、新方法、新技术,并开展组分、组分协同及核心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籍以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较高,我国因为胃癌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49. 8万人。由于早期胃癌的发病特征不明显,多数到医院治疗的患者均已是中晚期胃癌,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晚期胃癌的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早期胃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胃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目前的治疗手段除手术切除、淋巴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因其中毒性低、治疗效果好、价格低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因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素体亏虚而致痰凝、气阻、血瘀与胃发为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中医治疗多以化痰解毒、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其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的水解,激发肿瘤失巢凋亡,抑制淋巴管新生,调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文章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淋巴转移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揭示中药作用的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尚属起步阶段,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转移与进展方面有巨大潜力与发展前景.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肾气亏虚、瘀血败精聚积下焦是前列腺癌主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前列腺癌临床应用广泛,但辨证分型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中药单药提取物与中药复方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为突出.实验研究证明,不同单药及复方都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最佳机会,一般以放、化疗为主,部分患者虽有近期疗效,但毒副反应较大。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把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在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防复发转移、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小金丹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全生集》,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个有效方剂,有消岩散结、化瘀祛毒之功。临床应用小金丹治疗某些肿瘤,疗效肯定。研究发现小金丹提取物作用24 h后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DA-MB-453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加减小金丹对胃癌术后患者高凝、低纤溶、低细胞免疫状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推迟转移发生,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小金丹可显著影响人肝癌细胞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小金丹联合其他中药,还可治愈胰腺癌。在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癌的治疗方面,小金丹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于咯血症状的肺癌,用小金丹以活血通络,化瘀止血,配合西药治疗,可共达止血之效。此外,还发现小金丹可以治疗脑肿瘤、颈部肿块、骨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小金丹诸药共用,化瘀、解毒、止痛、行气、散结等功效,将其用于肿瘤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