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0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358篇
耳鼻咽喉   127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473篇
口腔科学   138篇
临床医学   1598篇
内科学   989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3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2986篇
预防医学   1207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1155篇
  5篇
中国医学   1230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3612例女性初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 hominis,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62.15%(2245/3612),Uu、Mh及混合感染(Uu+Mh)阳性率分别为52.99%、2.13%和7.03%;21-30岁组Uu阳性率最高,≥41岁组Mh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85.01%,Mh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8.7%,Uu+Mh混合感染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0.16%。结论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Uu为主要感染类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 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高血压合理用药文献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为提出促进高血压合理用药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0—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高血压合理用药的相关文献,运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提取关键词、年份及相应文献量、期刊、作者及机构等参量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构建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将该词篇矩阵导入SPSS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1.0版对词篇矩阵进行词篇共现分析和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 从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共检索到高血压合理用药相关文献1 010篇;从年发文量来看,高血压合理用药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从期刊分布来看,高血压合理用药相关文献分布于262种期刊,高血压合理用药问题受到期刊界的广泛关注;从发文作者来看,我国还未形成高血压合理用药研究的核心力量;从单位分布来看,发文机构分散,多数为医院;高频关键词聚焦于“抗高血压药物/降压药、合理用药、高血压、用药分析”等。结论 我国目前对于高血压合理用药的研究多为对单个医院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评价或是对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仍需从简单定性分析转向多地区、多层次、大样本的定量分析,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7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6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31例,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儿童的血清NT-proBNP、IL-6水平。结果 3组受试儿童血清NT-proBNP、IL-6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 05);川崎病组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 05),上呼吸道感染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 d后,川崎病组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 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明显升高,NT-proBNP、IL-6水平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可作为川崎病患儿病情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