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在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分组干预后计算关节炎炎症指数(AI)。ELISA法检测血清VEGF、sKDR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VEGF、KDR表达。结果造模后第28天各组大鼠炎症反应明显,用药4周后炎症反应明显好转,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病理评分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各用药组光镜下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血清VEGF、sKDR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用药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KDR均定位于细胞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芍药甘草附子汤对CIA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通痹灵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炎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通痹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 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建立CIA模型,分组给药治疗,给药37d后处死动物,对动物膝关节滑膜病理切片后分别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HE染色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增生和纤维增生情况,对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情况以了解各组动物关节滑膜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切片显示通痹灵高剂量组滑膜炎症细胞浸润,巨噬样A型细胞增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均比模型组低(P<0.05或P<0.01),并与正常组相仿(P>0.0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通通痹灵和雷公藤高剂量组均能降低滑膜VEGF表达水平(P<0.05)。结论 通痹灵有改善大鼠关节滑膜炎症,抑制滑膜VEGF表达作用,这可能是通痹灵治疗关节炎取得临床疗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脾指数、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右后足爪骨破坏情况、肺间质病变情况。结果 雌性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足肿胀度在观察的任一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脾指数均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评分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右后足爪骨破坏程度均较雄性显著升高(P<0.05);雌性和雄性CIA大鼠均出现了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化,但雌性比雄...  相似文献   

4.
陈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23(12):5-9,F000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饮食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的影响,明确高脂饲料对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关节炎模型,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观察不同饮食条件下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滑膜HE染色以及检测血清中血脂和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与普通饲料CIA大鼠组比较,高脂饲料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增加且持续加重,病理切片的滑膜增生层次、血管翳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增高,高脂饲料CIA组血清中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HDL-C则明显降低(P〈0.05),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17的浓度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脂饲料可能通过增强滑膜增生和促进炎症因子来促进CIA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HIF-1α、VEGF在C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制备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collagen Ⅱ-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建立CIA模型,动态观察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于造模第21、28、35、42天取踝关节行HE染色及HIF-1α、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两者在CIA中的相关性及与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CIA大鼠关节滑膜层和滑膜下层均表达HIF-1α、VEGF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为0.75(P<0.01),第21天阳性表达量最高,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下降,与滑膜病理学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48、0.50(P<0.05),与炎症浸润评分无明显相关r为0.30(P<0.05)。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下游靶基因,如VEGF等,促进滑膜增生及血管生成,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探讨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CIA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关节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关节组织未见VEGF表达;CIA模型组关节组织VEGF表达较高,宣痹汤组VEGF表达较CIA组明显减少.结论: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关节局部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为基础,动态观察CIA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分别于初次免疫后第0、10、20、30、40、50、60天记录大鼠的体重,测量大鼠后足体积和足垫厚度,计算关节炎指数;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造模成功后的CIA大鼠14d左右出现炎症反应,30d左右达高峰,以后炎症逐渐减轻。与同期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IA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10d明显升高(P<0.01),IL-1β和IL-6水平20d明显升高(P<0.05),三者水平均30d达高峰(P<0.01),以后持续存在,但水平有所降低。结论 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在RA的整个病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A组)、CIA模型组(B组)、雷公藤组(C组)、穿山龙总皂苷高剂量组(D组)、穿山龙总皂苷中剂量组(E组)、穿山龙总皂苷低剂量组(F组)和薯蓣皂苷元组(G组),每组6只大鼠.B-G组大鼠均建立CIA大鼠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C-G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关节滑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CIA模型组大鼠滑膜MVD和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G组大鼠滑膜MVD和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各治疗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滑膜VEGF的表达发挥抑制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为模型,观察沙利度胺对CIA鼠关节滑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影响。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CIA模型对照组、吲哚美辛阳性药物对照组和沙利度胺治疗组。结果在胶原第1次免疫后第11~13天,CIA鼠模型建立,关节肿胀在第17天达高峰,沙利度胺给药后能显著降低足肿胀的程度,减轻关节炎症评分指数,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滑膜细胞增生,并减少鼠滑膜组织中MCP-1的表达。结论沙利度胺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RANKL和M-CSF在CIA大鼠关节滑膜的表达及T-614、MTX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鸡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的胶原乳剂免疫大鼠,建立CIA大鼠模型,将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T-614组、MTX组和T-614+MTX组。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用T-614、MTX及T-614联合MTX干预3周。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评价关节炎程度,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形态学变化,X线片观察骨侵蚀情况,高频超声观察踝关节并测量滑膜厚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RANKL和M-CS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AI评分、病理评分、X线评分、超声下滑膜厚度、关节滑膜RANKL,M-CSF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614组、MTX组、T-614联合MTX组上述观察指标均降低(P<0.05);与T-614组、MTX组相比,T-614联合MTX组上述观察指标均降低(P<0.05);T-614组和MTX组之间上述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KL和M-CSF参与了CIA大鼠关节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T-614、MTX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因子RANKL,M-CSF的生成来延缓关节滑膜病变的进展,T-614与MTX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熊果酸对CIA大鼠关节炎症及骨质破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抗炎及骨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熊果酸组10 mg/(kg.d)、甲氨蝶呤组0.9 mg/(kg.w)、地塞米松组1 mg/(kg.3 d),分别给药。每周观察各组的关节炎指数和足爪肿胀度,于给药35 d后对大鼠关节X线摄片,后处死大鼠,取足关节制作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熊果酸组大鼠关节病理指数及关节X线评分较CIA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效果与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相当(P>0.05)。结论熊果酸能明显缓解CIA大鼠症状、控制炎症,减轻关节的病理改变及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和NF-κB的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实验采用Ⅱ型胶原皮下多点注射的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并进行关节指数评价。应用RT-PCR技术检测VEGF和NF-κB mRNA表达。③结果大部分大鼠在胶原致敏后2周左右发病,VEGF和NF-κB mRNA在模型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两者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④结论VEGF和NF-κB参与了胶原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过程,在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发病过程的影响以及对肽基精酰胺脱亚胺基酶4(PADI4)和TXNDC5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Lewis大鼠29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H组,n=6)、CIA模型组(C组,n=8)、雌激素干预组(T组,n=8)和雌激素组(E组,n=7)。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CⅡ)建立CIA模型,其间进行雌激素干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滑膜中PADI4和TXNDC5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T组的关节炎发病时间约延缓6d(P=0.045),炎症程度和发病率无显著差异;TNFα和IL-1β的含量无明显改变,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23);T组滑膜组织异常增殖并伴毛细血管增生,PADI4主要表达于滑膜衬里及侵润的炎性细胞,TXNDC5主要分布于滑膜衬里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雌激素明显刺激CIA滑膜中TXNDC5的表达(P<0.05),但对PADI4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雌激素虽然能延缓关节炎的发病时间,但可能通过上调TXNDC5的表达,刺激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清热活血方的活血化瘀作用,探讨该方药抑制滑膜组织内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清热活血方大、小剂量干预,同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比较,观察清热活血方对CIA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病理切片、滑膜病理切片、微血管密度(MVD)、血清中致炎因子干扰素(INF)-γ及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影响.结果 清热活血方能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肿胀;关节病理切片显示清热活血方可以抑制关节内滑膜的增生,延缓关节软骨与骨的破坏.滑膜病理切片显示,清热活血方大、小剂量组滑膜组织内炎症细胞的浸润较模型组减少,且微血管密度较模型组降低;清热活血方大、小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NF-γ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活血方大剂量组可以减少tPA的生成(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活血方小剂量组可以下调eNOS的表达(P<0.05),大剂量组能显著下调eNOS的表达(P<0.01),说明该方对于eNOS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清热活血除了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节的炎症,延缓关节内软骨与骨的破坏,减少关节内滑膜的增生外,还可以改善关节周围血瘀的情况,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的数量,较好地控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紫草素对晚期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紫草素对晚期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的抗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紫草素(5 ms/kg)每日1次腹腔注射已经成模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连用10天,用关节炎评分评估CIA小鼠关节炎病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IA小鼠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组织学染色评价膝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结果 紫草素降低了晚期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的关节炎评分,阻止了软骨破坏,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Th1型细胞因子(TNF-α和IL-12)和炎症性细胞因子IL-6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被抑制.结论 紫草素免疫干预已发病的CIA小鼠,降低了关节炎评分阻止了软骨破坏,其机制可能为紫草素通过抑制了Th1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了抗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Song XQ  Luo Y  Wang D  Liu SG  Liu JF  Yuan F  Xue H  Liu N  Liang F  Sun YY  Xi Y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9):2049-2053
目的系统观察含编码鸡Ⅱ型胶原基因(CCOL2A1)疫苗pcDNA-CCOL2A1对大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鸡Ⅱ型胶原(CCⅡ)诱导的Wistar大鼠为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即CIA,系统观察一次性尾部静脉注射20μg/kg、200μg/kg、400μg/kg3个不同剂量pcDNA-CCOL2A1基因疫苗和pcDNA3.1空载体对CIA的治疗效果。通过评估治疗前后CIA鼠关节肿胀指数的改善,结合放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系统分析pcDNA-CCOL2A1基因疫苗对CIA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CIA大鼠在注射pcDNA-CCOL2A1基因疫苗后的第5天,在200μg/kg剂量组就可观察到CIA大鼠四肢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放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经过200μg/kg治疗后,使关节软骨及其下面的骨小梁结构与正常组接近,关节软骨及其下面的骨质结构得到保护,可使炎症分数下降为对照组的50%,仅关节滑膜略有增生,与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μg/kg和400μg/kg两剂量组与空载体组比较则无任何治疗效果(P〉0.05)。结论pcDNA-CCOL2A1基因疫苗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γδT细胞、滑膜组织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70(HSP70)以及骨和软骨MHC-Ⅰ和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背部及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制作Wistar大鼠CIA动物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动物外周血γδT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关节液TNF-α和IL-10的含量、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滑膜组织HSP60和70以及关节软骨和骨MHC-Ⅰ类分子和NF-κB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动物外周血γδ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关节液中TNF-α含量升高(P<0.05)、IL-10含量降低(P<0.05),滑膜组织HSP60和70的表达上调(P<0.05),关节软骨和骨MHC-Ⅰ、NF-κB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细胞HSP60、HSP70和MHC-Ⅰ表达的上调,将有助于γδT细胞活化,进而引起关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沙  傅颖媛  尧荣凤  涂丽娜  张海荣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2):17-19,26,F0002,F0003
目的 制备实用性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AA)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溶于0.5 mol/L醋酸中,加入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匀乳化配成牛Ⅱ型胶原蛋白乳剂和灭活卡介苗溶于弗氏不完全佐剂中配成弗氏完全佐剂分别足跖皮内免疫Wistar大鼠,第21天加强免疫,利用YLS-7B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大鼠足部体积,利用PLANMECA TNTRAX线摄片机对大鼠足部拍摄,然后进行大鼠后足的近端趾间和跖趾关节病理观察.结果 CIA加强组和AA高剂量组大鼠免疫足出现明显的红肿,且肿胀足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和病理HE染色结果亦显示,关节组织呈现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纤维组织增生、软骨及骨的破坏等病变.结论 经改进的CIA和AA大鼠模型呈现典型的关节病变的特征,可为进一步研究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提供良好实用性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经典的疼痛模型、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性炎症模型,观察风湿宁胶囊(以下简称"FSN")的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FSN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考察FSN的抗炎作用;制备II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IA)模型,观察FSN对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症积分的影响,评价其对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FSN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FSN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减轻CIA大鼠原发足肿胀度(P〈0.05);FSN各治疗组均能够明显降低关节炎症积分(P〈0.05)。结论 FSN具有良好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对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畲药半边枫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采用尾根处2次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选取56只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7组,即对照组、CIA组、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部位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8只。各组大鼠连续30天灌胃半边枫不同溶剂提取物,评估各组关节炎指数和左足垫厚度,筛选治疗相关部位,同时测定各组胸腺、脾脏指数和踝关节Micro-CT成像。接着对关节滑膜进行病理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干预机制。结果 半边枫各不溶剂提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中乙酸乙酯组大鼠左足垫厚度和关节炎指数降低最明显(P<0.05);与CIA组比较,乙酸乙酯组、地塞米松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成像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有效减轻CIA大鼠踝关节骨质破坏,对骨关节有保护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组对大鼠关节炎症的NF-κB和COX-2表达作用通路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 畲药半边枫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踝关节骨质破坏,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