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的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评估不同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AYLL)、年度变化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 - 2017年蒙自市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94.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91/10万,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15.42%,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和淹死。0~1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最低,为10.06/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要死因;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死亡率为23.62/10万,意外跌落为首要死因。居民的平均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为76.89岁;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64 984.29人年,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54‰;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63 859.25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16‰。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蒙自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南市历下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方法:应用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PYLL)、潜在家庭损失年数(FPYLL)综合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减寿因素。结果:1991~2005年历下区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491.72/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15年年均期望寿命为76.57岁,其中男性75.42岁,女性77.97岁,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应用PYLL、WPYLL、VPYLL和FPYLL进行死亡损失分析的结果表明,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损伤和中毒的危害最为突出,三者所造成的死亡损失之和占全死因的70%以上,尤其是肿瘤及损伤和中毒分别是影响劳动力人口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死因。结论:应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作为防治重点,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流行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为宫颈癌防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武汉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情况,计算武汉市居民不同年龄、地区之间宫颈癌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测算由宫颈癌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并分析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武汉市宫颈癌粗死亡率由2014年的0.6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13/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为32.63%,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38)。随着年龄增长,武汉市宫颈癌死亡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宫颈癌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由2014年的640.00人年升高至2019年的2 660.00人年。2014―2019年的PYLL为15.26年,标化潜在减寿率为0.23‰。结论 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积极针对中低年龄段已婚女性开展宫颈癌筛查,加强宫颈癌防制措施,降低宫颈癌导致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7年居民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北仑区2002--2007年居民病伤死因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利用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住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北仑区居民伤害年均标化死亡率为64.10/10万,占全死因的12.63%.占该地区全死因第3位;按PYLL排位,伤害居第2位,总PYLL为22354人年,占全死因PYIJL的28.74%,平均减寿年数为13.68人年,人。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溺、自杀和被杀,占伤害死亡的69.46%。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男性(27.67/10万)是女性(10.73/10万)的2.58倍。随着年龄增长,伤害死亡率逐渐增大.0。14岁年龄段以淹溺居首.15~44岁及45~59岁年龄段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60岁以上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是北仑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因伤害死亡外部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2004年死因统计报表,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0~2004年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6/10万、29.3/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值为1.7∶1。YPLL为11 999.5人年,减寿率为9.5‰。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伤害死因是铜陵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对交通事故等的综合防治力度,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对洞头县2012—2013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标化,分析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洞头县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246.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69/10万,居全死因第1位;男性死亡率为338.90/10万,女性死亡率为147.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肝癌、食管癌、胃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潜在减寿年数依次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平均减寿年数依次为白血病、宫颈癌、乳腺癌、肝癌和鼻咽癌。结论恶性肿瘤是洞头县居民主要死因,严重危害洞头县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省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 - 2018年安徽省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用SPSS 20.0和Excel 2007软件分析伤害死亡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3 - 2018 年安徽省伤害标化死亡率47.4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t = - 6.77,P <0.01)。伤害死亡率男性>女性,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伤害是全人群第5位死因(占7.94%),是0~44岁组首位死因。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溺水和意外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分别是0~14岁、15~64岁、≥65岁组首位伤害死因。伤害PYLLR为10.73‰,AYLL为26.53年,居全死因第1位。其中交通事故PYLL最高,溺水AYLL最高。结论 安徽省伤害死亡疾病负担较重,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征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江苏省启东市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状况、死亡趋势、死因构成及减寿等情况,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江苏省启东市居民死因登记监测系统收集1990—2019年启东市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CR)和标化死亡率(CASR),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  相似文献   

11.
金昌队列人群胃癌疾病负担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金昌队列人群中胃癌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历史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金昌队列人群2001-2013年胃癌全死因资料及2001-2010年胃癌住院患者资料,应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住院费用等指标评价胃癌造成的疾病负担,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平均增长速度描述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1-2013年间金昌队列人群中因胃癌死亡213人、年均粗死亡率为38.30/10万,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男性胃癌死亡196人、粗死亡率为56.17/10万,女性胃癌死亡17人、粗死亡率为8.2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6.84倍。胃癌死亡者以50~79岁年龄段为主(176人,构成比为82.62%),<50岁年龄组胃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0.77%。因胃癌而造成的人均PYLL(APYLL)以8.43%的平均速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人均WPYLL(AWPYLL)以10.46%的平均速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2001-2010年该队列人群胃癌住院患者例均费用为8 102.23元,日均费用为463.45元,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金昌队列人群胃癌疾病负担严重,男性尤为突出,有年轻化表现;胃癌所致PYLL及 WPYLL十余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而APYLL及 AWPYLL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平稳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   总被引:94,自引:5,他引:9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 1991~2000年伤害死亡基本维持在恒定水平,经漏报率调整后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66.56/10万,男性为81.41/10万,女性为51.17/10万。城市和农村人群的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68/10万和74.63/10万。西部农村伤害的死亡率为81.02/10万,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率之比为1:1.14:1.21。伤害是儿童和青年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意外坠落是伤害的主要死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至2000年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2132年/10万,导致的工作减寿年数为1587年/10万,分别占总死亡减寿年数的24.56%和26.51%。结论 伤害带来的疾病负担是严重的,由于“早死”,使伤害死亡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特别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上升应该引起更多重视,不同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金昌队列人群肺癌疾病负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金昌队列人群中肺癌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历史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金昌队列人群 2001-2013年因肺癌而死亡的全部资料及2001-2010年肺癌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直接经济负担、潜在减寿年(PYLL)、人均PYLL(A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以及人均WPYLL(AWPYLL)等指标分析肺癌造成的疾病负担,运用Spearman秩相关和平均增长速度描述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1-2013年金昌队列人群因肺癌死亡434例,粗死亡率为78.06/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4.77%,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肺癌死亡率为108.90/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4.24%,女性肺癌死亡率为26.08/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6.91%。因肺癌而造成的PYLL和APYLL分别为3 723.71人年和8.58年。女性因肺癌造成的APYLL(15.94年)是男性(7.87年)的2.03倍。WPYLL和AWPYLL分别为1 161.00人年和2.68年,女性AWPYLL(5.63年)是男性(2.26年)的2.49倍。2001-2010年金昌队列人群肺癌住院患者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6 309.39元,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肺癌对金昌队列人群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是重要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昌队列人群癌症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金昌队列人群常见癌症的疾病负担,为制定该队列癌症防治措施、减轻癌症疾病负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金昌队列人群2001-2013年癌症全死因资料及2001-2010年癌症住院患者资料,应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直接经济负担分析癌症造成的疾病负担。结果 该队列人群13年癌症平均死亡率顺位前5位为肺癌(78.06/10万)、胃癌(38.03/10万)、肝癌(37.23/10万)、食管癌(19.60/10万)、结直肠癌(9.53/10万);前5位恶性肿瘤PYLL(人年)、WPYLL(人年)依次为肺癌(3 480.33、1 161.00)、肝癌(2 809.03、1 475.00)、胃癌(2 120.54、844.00)、食管癌(949.61、315.00)、结直肠癌(539.90、246.00)。该队列10年恶性肿瘤人均例次住院费用依次为胃癌(8 102.23元)、食管癌(7 135.79元)、结直肠癌(7 064.38元)、乳腺癌(6 723.53元)、肺癌(6 309.39元)。结论 金昌队列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前五位癌症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其中尤以肺癌的疾病负担最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11-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亡原因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交通伤害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1-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PYLL率等指标。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1 - 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率为6.58/10万,其中男性10.48/10万,女性2.53/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 = 156.78,P<0.01);交通伤害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在6年间总体均下降,从7.97/10万(7.57/10万)下降至4.82/10万(4.13/10万)。交通伤害死亡人群以骑摩托车者、行人、骑自行车者为主,占交通伤害总死因的85.39%;交通伤害死亡年龄分布主要在20~59岁的青年和中年人群,占所有年龄死亡65.66%。2011 - 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去除交通伤害后人均寿命增加0.21岁,总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5 894.63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36.88人年;2011 - 2016年,珠海市户籍居民因交通伤害造成的PYLL和PYLLR总体呈下降趋势,PYLL下降39.03%,PYLLR下降43.81%。结论 交通伤害已成为珠海市户籍居民伤害的主要死因,2011 - 2016年珠海市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和PYLLR均下降,男性交通伤害疾病负担远高于女性,应重点加强对青壮年男性的交通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3—2018年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开展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2003—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2003—2018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9.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3/10万。16年间交通伤害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6%、-7.99%,P<0.001);以摩托车交通伤害死亡为主,占死亡总数的43.69%;交通伤害死亡PYLL为28414人年,PYLL率为3.41‰,PYLL标化率为3.59‰,AYLL为17.41年/人。结论2003—2018年金山区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应着重关注摩托车交通伤害,采取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株洲市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率3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6/10万和44.70/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44.51,P=0.000)。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30 058人年,导致的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26.65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伤害的主要死因。0~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15~岁、45~岁年龄段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65~岁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 结论 伤害是2015年株洲市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状况及其疾病负担情况。方法以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登记系统数据和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广东省抽取12个调查点,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评价交通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3237例,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1/10万,占伤害死亡的41.9%(3237/7721),占总死亡的3.2%(3237/99919)。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21.9/10万)高于城市(16.3/10万),男性(29.2/10万)高于女性(11.0/10万)(均P〈0.01);交通伤害死亡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段,占全部交通伤害死亡的71.3%(2308/3237)。交通伤害死亡的主要人群是行人、骑摩托车者、骑自行车者,分别占交通伤害死亡的41.9%、20.1%、3.2%。12、1、2月的交通伤害死亡人数较多,分别为292、317和281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9.0%、9.8%、8.7%;另一个高峰是夏季的6、7、8月,死亡人数分别为266、293和284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8.2%、9.0%和8.8%。2004-2005年广东省因交通伤害死亡造成的YPLL为10.2万人年,YPLLR为674.2/10万,交通伤害死亡YPLL占伤害死亡YPLL的44.3%;其中农村和城市分别为7.7万人年和2.5万人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4万人年和2.7万人年;15—29岁年龄组损失最高(3.8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YPLL的55.9%;30—44岁年龄组次之(3.4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YPLL的49.3%。结论交通伤害死亡是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状况及其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以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登记系统数据和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广东省抽取12个调查点,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