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构成,并了解医疗机构与全人群死因构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资料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包括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报告的所有死于医疗机构的病例,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结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常见的50种死因进行分析,排在前10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21.73%)、心脏病(17.14%)、脑血管疾病(14.30%)、伤害(3.6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1%)、围生期疾病(2.0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1.94%)、其他肿瘤(1.87%)、糖尿病(1.62%)、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病(1.60%)。与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结果比较,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其他慢性病死亡所占的比例更大,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占的比例较低,仅为2.70%,明显低于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20%。2006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和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前5位的死因无论城市和农村都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但是死因的顺位均不同。结论 目前的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与全人群死亡病例的死因顺位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死因监测工作任务需求的差异,建立针对不同用户级别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工具。方法通过基层监测单位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详细的业务需求分析,分析现有直报系统、DeathReg等分析工具的优缺点,制定开发大纲并进行系统开发。结果利用ACCESS数据库为基层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建立数据清洗和分析工具;基于SASOLE技术或SAS/AF模块建立针对省级死因监测人员使用的数据分析系统;国家级死因监测人员使用无人值守的SAS程序或SAS/IntrNet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表制作。结论基于用户层级的死因监测数据分析系统或工具考虑了用户需求和现阶段业务技术水平,为全国死因监测数据管理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人口及死亡资料,分析中国人群自杀死亡现状,为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人群2010年自杀死亡率为1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8.83/10万,自杀死亡在伤害中位居第2位。城市人群自杀死亡率为6.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8/10万),农村为1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农村人群自杀死亡率是城市人群的1.89倍。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但15~34岁女性人群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因此,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模式已发生转变,但农村人群、农村育龄妇女,老年人群依然是开展自杀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分析结果,分析1990年和2016年中国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患病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标化率的计算使用2010-2035年WHO的世界标准人口进行。结果 1990年和2016年中国≥ 15岁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3 695 567和27 169 312人,患病率分别为2.48%和4.10%,DALY值分别为146 045.05人年和281 976.67人年,DALY率分别为26.40/10万和42.50/10万。1990年和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49岁达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40~54岁年龄段的患病数占总量的55.60%(1990年)和66.74%(2016年);该年龄段DALY值占总量的48.37%(1990年)和60.65%(2016年)。1990年和2016年DALY值较高的3个省份均为山东(1990年:12 574.67人年;2016年:22 728.12人年)、河南(1990年:10 849.29人年;2016年:18 454.32人年)和江苏(1990年:10 501.55人年;2016年:18 274.10人年),标化DALY率较高的3个省份在1990年和2016年均为黑龙江(1990年:48.20/10万;2016年:47.00/10万)、山西(1990年:44.50/10万;2016年:47.70/10万)和天津(1990年:43.80/10万;2016年:46.4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增加13 473 745人(变化率:98.38%),标化患病相对上升1.88%、DALY值增加135 931.62人年(变化率:93.08%)、标化DALY率相对上升5.92%。结论 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较1990年明显增加,尤其困扰绝经期女性。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 1973-1975年全国全死因回顾调查人年数为2 513 949 310,2004-2005年共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将两次调查数据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观察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004-2005年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 1973-1975年恶性肿瘤总体死亡1 865 445例,标化死亡率为99.61/10万;2004-2005年死亡193 839例,标化死亡率为123.72/10万,上升了24.20%.2004-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各省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差别较大,黑龙江省最高,为183.34/10万(7443例),云南省最低,为61.03/10万(2454例).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鼻咽癌、白血病、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河南(3535例,32.95/10万)、甘肃(1333例,59.35/10万)、黑龙江(1640例,38.63/10万)、上海(390例,11.58/10万)、黑龙江(2382例,60.15/10万)、海南(36例,7.04/10万)、天津(161例,5.45/10万)、黑龙江(179例,8.09/10万)、新疆(131例,10.69/10万);上述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低的地区分别为云南(63例,1.59/10万)、北京(235例,5.95/10万)、天津(454例,10.86/10万)、西藏(3例,0.82/10万)、西藏(12例,3.29/10万)、青海(0例,0.00/10万)、西藏(1例,0.28/10万)、西藏(6例,2.88/10万)、重庆(27例,1.02/10万).结论 两次调查相比,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有所上升.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具有较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7.
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5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142 660482人年.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WYPLL)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伤害死亡状况,计算标化死亡率时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1991-2000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145个监测点组成,覆盖1000多万人口,计算不同年代伤害死因构成比,分析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共计有伤害死亡个案87 753例,其中男性59 664例,女性28 089例;城市23 308例,农村64 445例.伤害粗死亡率为61.51/10万,占全死亡的10.10%,标化死亡率为58.45/10万,是中国人群的第4位死因;伤害的YPLL为1579.61人年/10万,伤害的WYPLL为1721.41人年/10万,占总死亡WYPLL的32.34%.男性和女性伤害粗死亡率分别为81.76/10万和40.3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9.96/10万和36.25/10万,男性死亡率约为女性的2倍.城市和农村伤害粗死亡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8.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4.08/10万和66.25/10万,农村伤害死亡率约为城市的1.4倍.15~4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为48.94/10万(35 497/72 531 671),约占总死亡的40%,是该年龄段人群第1位的死因.2004-2005年调查地区的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溺水、中毒,死亡个案分别为29 669、18 678、10 901、7752、4857例,粗死亡率分别是20.80/10万、13.09/10万、7.64/10万、5.43/10万、3.40/10万;交通事故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15.00%(1551/10 338)上升到2005年的33.79%(14 792/43 774),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自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26.66%(2756/10 338)下降到2005年的20.46%(8955/43 774),跌倒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5.15%(532/10 338)上升到2005年的12.87%(5630/43 774).结论 伤害死亡是导致中国人群早死的首要疾病,交通事故是第1位的伤害死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中国人群伤害死因谱已经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阿齐霉素干混悬剂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情况.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论结果表明阿齐霉素干混悬剂在室温条件下较稳定,所检各批样品有关物质的量均未超过3.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9世界标准人口对CRD死亡率进行标化,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各类CRD死亡人数及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基于GBD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定量研究中国人群高血清LDL-C归因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中国及各省数据,由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数及DALY,描述2017年高血清LDL-C对中国分性别、年龄别、疾病和不同省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做标化后比较各组死亡率及DALY率。结果 2017年中国人群全死因死亡中归因于高血清LDL-C的人数为862 759人,占8.25%。归因死亡人数中有705 355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占81.76%,其余18.24%死于缺血性卒中(IS)。高LDL-C对IHD死亡的PAF为40.30%,对IS死亡的PAF为18.49%。女性归因死亡比例高于男性,吉林省最高为13.70%,浙江省最低为4.65%。中国人群高LDL-C归因死亡率为61.08/10万,男性标化归因死亡率高于女性。高LDL-C造成的DALY为1 816.21万人年,其中归因IHD的DALY为1 394.15万人年,占76.76%。DALY率为1 285.83/10万,标化DALY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最低为浙江省。人群死亡归因分值、归因死亡人数、归因死亡率及归因DALY率均在>70岁人群较高,DALY在50~69岁年龄组最高,为856.18万人年。结论 血清高LDL-C对中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影响较大,且具有性别、年龄及省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