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导致脊髓损伤;压迫营养脊髓的血管,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自2000~2002年共收治1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潜行式椎板内板切除扩大颈椎管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多采用经后路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1、2、3]手术方法很多,但都有些缺点。自1985年以来,我们已开展此类手术80余例,为防止扩大后的椎板复原,甚至塌陷重新压迫脊髓,我们改进了一种棘突骨椎板桥式植骨术,现已施术14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 床 资 料 1 一股资料:14例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36~70岁,平均50岁,病程6天~2年。 2 病例选择标准和手术适应证: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临床有颈段脊髓受压或损害表现。(2)颈椎X线片、脊髓造影、CT扫描或CTM证实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3.
自 1996年以来 ,采用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14例 ,术后平均随访 1年 ,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14例中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2岁 ;病史 10个月~ 11年 ,平均 3年 7个月。均伴有椎间盘突出 ,C4~C73个节段突出者7例 ,C5~C72节段突出者 5例 ,C5~C6单节段突出者 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与体征 ,X线片示椎管 /椎体比率均小于 0 75 ,MRI示病变节段脊髓前、后有不同程度的受压 ,T2信号增强。手术要点及步骤 颈后入路 ,旁正中切口 (选择压迫相对较轻的一侧 )…  相似文献   

4.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颈椎管扩大术至今已有 2 5年的历史 ,有学者报道 10年以上随访取得满意疗效。既往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我院近 10年间将此术式用于其它颈部疾患的治疗 ,如颈椎管内肿瘤、颈脊髓空洞症、颈椎外伤、颈椎管发育畸形等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11~ 72岁 ,平均 39.6岁。脊膜瘤 6例 ,颈脊髓空洞症 1例 ,脊髓型颈椎病 16例 ,颈椎管发育畸形 1例 ,颈椎外伤 2 2例。2 .手术方法 :颈后正中切口 ,沿C3~ 7棘突作C3~ 7椎管扩…  相似文献   

5.
双开门颈椎管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4月~1990年4月,我院采用双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引起的四肢不同程度的麻木瘫痪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17例,女1例;年龄42~69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年,平均13个月。1.1瘫痪程度 (1)重型:卧床,5例。(2)中型:活动不便、需扶拐,4例。(3)轻型:活动不便,不需扶拐,9例。1.2影像学检查 本组病例术前全部做了颈椎CT检查,矢状径为6~12mm。术前摄颈椎正侧位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测量颈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值都小于0.75,最小者仅0.4。3例有后纵韧带骨化,其中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所致。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棘突纵割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采用特制线锯纵割棘突,以自体髂骨作棘突间隔物,行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测量扁平率、CT及MRI复查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经10~28个月随防,术后JOA评分及扁平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压迫解除,植骨全部融合,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棘突纵割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减压充分,疗效确切,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损伤系骨科的常见病。长期以来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 ,以解除脊髓压迫 ,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2 0 0 2年 5月采用颈椎前路椎体全切除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 ,Orion钛合金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 ,取得满意效果 ,并对Orion钛板的作用和稳定性进行观察与随访。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年龄 37~ 6 5岁 ,平均 5 1岁。双节段固定 4例 ,三节段固定 1例 ,均在C4~C7之间。 4例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 ,双手握力差 ,双下肢走路不稳 ,…  相似文献   

8.
颈椎管狭窄可由先天性(如畸形),后天性(如退行性变、外伤、椎体或椎管内病变等)以及发育等因素所造成,致使椎管内空隙减小,严重时即可压迫脊髓出现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握力减低,肌张力高,病理征(+),以及四肢痉挛性瘫痪等。治疗原则应消除病因,尽快解除脊髓受压。作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52例,其中包括2例硬膜下肿瘤的摘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同华  杜艺影 《实用骨科杂志》2002,8(4):311-311,320
统计我院自 1997年以来由成人颈椎先天性融合畸形所致颈椎病的资料 4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 1~ 5 5岁 ,其中颈 2~ 3融合 1例 ,颈 5~ 6融合 2例 ,颈 3~ 4融合 1例。X片证实均为双椎体融合 ,伴脊柱侧弯者 2例 ,先天性高肩胛症者1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颈肩痛 ,上肢放射痛 ,持物不稳等症状 ,其中四肢痉挛瘫 ,步态不稳 ,Hoffmann′ssign(+ ) 2例。术前均行MRI检查示 :融合部位下位颈椎退变 ,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者 1例 ,上下两个节段均有退变压迫脊髓者 3例。二、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正颈椎管狭窄是其最为常见的脊髓性颈椎病之一,为了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通塞脉片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选取2011-06-2017-03医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06-2017-03医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9)岁,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脊髓漂移与疗效相关性及脊髓漂移机制。方法:①选择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行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94例,男62例,女32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全椎板切除术4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近 6年来在上海中山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6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10个月。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5.2岁。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 1、 3、 5年的 JOA评分及恢复率。结果 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7.1分增加到术后 1年的 12.5分、 3年的 12.9分和 5年的 12.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颈椎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 4.9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术后恢复率达到 60%,但颈椎的伸屈活动度却减小。结论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手术后随访 5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因伤病引起颈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黄韧带增厚、颈椎变短等诸因素都能使颈椎椎管直接或间接变狭窄。国内对颈椎管狭窄多采用后路单开门、双开门和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手术的临床效果各家报道不一,但仍有部分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可能与减压不彻底有关。我们采用交叉椎板切除扩大减压治疗颈椎管狭窄症36例,达到了减压的目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9例,女7例,年龄48~65岁,平均57.6岁;病程6个月~8年4个月,平均3年7个月;致病因素:长期坐位工作26例,有外伤史10例。12 临床表现 四肢麻木、无力…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简称OPLL)是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1960年日本  相似文献   

16.
线锯法颈椎后路“双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颈椎后路“双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新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线锯法 ,保留棘突 ,一次将开门之黄韧带、椎板及棘突从中央锯开“双开门”加中央植骨术 ,自 1997年 12月~ 1999年 12月治疗颈椎管狭窄 12例。结果  12例均得到随访 ,平均改善率 83 8% ,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 ,植骨块均已骨性愈合。结论 本方法具有脊髓减压彻底 ,手术操作简便 ,术时短等优点 ,对颈椎管狭窄症需后路手术的病人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平均65.2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9例,4个节段狭窄15例,5个节段狭窄6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出现C5神经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20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7±0.8分,术后6个月为15.2±1.1分,改善率为(75±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d、6个月时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0.8mm,术后3d、6个月均为15.9±1.2mm,椎管扩大率为(71.8±11.0)%。术后6个月时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和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记录颈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横截面积,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JOA评分:术后2、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对维持椎管扩大的效果优于丝线悬吊法。  相似文献   

19.
作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5例。随访0.5~3.5年,优8例,良5例,进步2例,无术后症状加重病例,优良率87%,有效率100%。随访1年以上13例,优良共12例,保持了术后早期效果。对该手术的优点、适应证、操作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必要性及优点进行评价。方法对14例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先俯卧位行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或内固定术,再仰卧位行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术。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损伤节段骨性融合,稳定性好,内植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损伤同时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同时对颈脊髓前后方进行充分减压,对不稳定的颈椎节段行前方或后方的稳定手术,避免分次手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