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目的 研究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双节段内固定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矫正情况、伤椎相邻椎关节病变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上节段和下节段间盘退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07.93±2.75) min比(132.68±2.81) min、(198.44±9.17)ml比(314.18±8.73)ml、(8.36±1.15)cm比(12.33±1.08) cm、8.89%(4/45)比26.67%(12/45)、6.67%(3/45)比22.22%(10/45)和4.44%(2/45)比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症状适宜的情况下,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突出,术后患者恢复状况好,术后并发症少,远期不良影响轻微,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7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根据术前CHA2DS2-VASc评分对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血管疾病史进行评分,并将患者分成3组:低危组(≤1分,18例)、中危组(>1~2分,36例)、高危组(>2分,24例),3组患者术前5 d均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术后24~48 h分别予阿司匹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分层抗凝.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血红蛋白量、围手术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结果 低、中、高危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分别为(0.56±0.48)、(1.73±0.23)和(5.62±0.76)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3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组年龄最小,高危组年龄最大.中、高危组有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比例均较低危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有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的患者比例较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中危组与高危组有既往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和INR,术后1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F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可根据血栓风险因素指导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分级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术对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岁。总结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4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行充分后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植骨融合良好,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纠正,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0.412 cm恢复到0.780 cm;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6°恢复到最终随访18.4°;评价椎管占位采用Wolter分型由术前平均47%降低到最终随访1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提高l级者有8例,2级者有2例;38例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者中有25例完全恢复,9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无变化。结论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不仅重建脊柱序列稳定性,而且使圆锥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9-01诊治的48例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5例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组),23例采用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数以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单侧组低,椎体前缘高度较单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虽然需要同时进行多节段椎体灌注,手术时间较长,操作技术难度较大,但骨水泥弥散更佳,早期可改善疼痛,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式一致,观察组麻醉方式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麻醉方式为全麻,麻醉过程中均采用喉罩通气,脑电图双频指数(BIS)保持在45~55,记录2组患者入室前(T0)、麻醉10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后2 h(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6、12、24、36、48、72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输液量、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排气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输液量、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1、T2时刻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36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时,与全麻相比,减少了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镇痛效果更佳,降低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排气时间,患者麻醉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正>1资料与方法罗某,男,24岁,因腰骶部及右下肢酸痛1年入院。专科查体示:脊柱生理弯曲腰段平直,无台阶感,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腰椎后伸活动受限,前屈65°、后伸15°、左侧弯25°、右侧弯20°、旋转25°,L4~5、S1棘间隙及椎板压痛不明显、叩击痛(+),以L4~5椎间隙为甚,双髂腰肌肌力基本正常,双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右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