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LDR)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DM)小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LDR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适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DM、LDR和DM/LDR组)。其中DM与DM/LDR组经腹腔注射STZ,建立DM模型,另2组给予等量枸橼酸溶液。造模后DM/LDR与LDR组给予25 mGy隔日照射,共照射4周。在照射后2、4、8、12及16周,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肾脏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小鼠造模后照射前各组肾脏总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予LDR 2周时DM组肾脏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照射后4周时DM/LDR 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但仍显著低于DM组,这种差异一直保持到照后16周。而LDR组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非DM组比较,DM组小鼠肾小球、肾小管结构异常,且阳性细胞染色数量明显增多。但DM/LDR组肾小球肾小管损伤较DM组有所减轻,且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DM组。结论:在糖尿病状态下LDR能有效降低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缓解肾脏的炎症反应;在正常机体LDR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免疫相关因子释放,提示LDR视机体所处不同状态发挥不同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LDR)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周期、钙离子浓度([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阐明LDR对糖尿病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DM)模型.6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25 mGy X射线照射组、DM+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肾脏肾素及肾素受体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M组).大鼠左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测定第4、8周尿蛋白.8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糖、血肌酐、血钠、血钾;取肾脏行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肾素和肾素受体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肾脏肾素和肾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 DM组4周始相同时间段尿蛋白较N组升高(P<0.01),8周时DM组24 h尿蛋白较N组明显升高(P<0.01);DM组8周时肾小球损伤指数明显高于N组(P<0.05);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显示DM组肾素表达较N组明显升高(P<0.05),而肾素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肾素表达增加可能参与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次低剂量辐射(LDR)照射后糖尿病(DM)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不同剂量LDR组(剂量分别为0.025、0.050和0.075 Gy)。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经15次照射后4周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CD8+ 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 T细胞比例。结果:造模1周后,DM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现象。照射后4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脾脏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1),CD8+ T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CD4+/CD8+ T细胞比值明显增加(P<0.001);不同剂量LDR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均不明显。与DM组比较,0.050和0.075 Gy LDR组CD4+ T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剂量LDR各组CD8+ T细胞百分数均显著增加(P<0.01),不同剂量LDR各组CD4+/CD8+ T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次LDR能够调节DM大鼠的免疫功能,纠正其免疫失衡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芦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NS组),DN模型组(DN组)、芦丁低剂量治疗组(RL组,10mg/kg)、芦丁中剂量治疗组(RM组,30mg/kg)、芦丁高剂量治疗组(RH组,90mg/kg)、卡托普利对照组(CAP组,剂量为10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尿白蛋白、肾脏指数、尿素氮、肌酐、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芦丁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血糖(Glu)、24h尿白蛋白、肾脏指数、尿素氮、肌酐以及肾小球组织形态。结论芦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具有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pathy,DN)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N 组)和小檗碱组。DN 组及小檗碱组大鼠行左侧肾摘除术,术后2周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 诱导 DN 大鼠模型,72 h 后测非空腹血糖>16.8 mmol/L 为造模成功;小檗碱组大鼠给予小檗碱0.1 g/(kg·d)灌胃。定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结果:与 DN 组大鼠相比,小檗碱组大鼠血糖和24 h 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 <0.05),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小檗碱可明显降低 DN 大鼠血糖,改善 DN 大鼠肾功能紊乱,对 DN 大鼠肾脏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芜菁挥发油对高脂高糖小鼠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芜菁挥发油成分对高脂高糖小鼠动物模型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提取芜菁挥发油成分。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鼠4周后,连续3 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制备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血糖测定仪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 小鼠血糖大于11.0 mmol/L即为造模成功。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芜菁挥发油高剂量[40 g/(kg·d)]组、芜菁挥发油低剂量[20 g/(kg·d)]组、阳性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14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用药后3、7及14 d剪尾取血,检测血糖。小鼠摘眼球取血,血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剖取胸腺、脾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 高、低剂量的芜菁挥发油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P< 0.01)及HbA1c水平(P<0.05),升高INS水平(P<0.05),显著降低TG及TC水平(P<0.01),保护胸腺,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结论 芜菁挥发油成分对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小鼠糖尿病模型有较明显的降低血糖及血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HbA1c的形成、提高INS水平来降低高脂高糖小鼠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和糖尿病肾脏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和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水平改变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选取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正常对照(NC)和糖尿病(DM)组,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72h后测定随机血糖如大于16.7mmol/L,则稳定1周确定成模;NC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液;于4、8周末提取肾脏总RNA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凝胶图谱成像分析系统分析mRNA表达结果。结果:1Galectin-3 mRNA在糖尿病组8周时开始表达,与正常组和糖尿病4周时有显著差异;2eNOS mRNA在正常和糖尿病肾脏均有表达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DN病程进展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Galectin-3和eNOS的表达是DN发病过程中机体的适应性改变,可能会延缓血糖对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胡芦巴种子水煎剂(胡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10只和胡芦巴组(FN)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N)。FN组糖尿病大鼠给予胡芦巴12周后,观察各组肾脏结构和MMP-2活性的变化。结果:光镜观察给予胡芦巴处理12周后,与DM组比较FN组肾小球病变减轻。免疫组化检测DM组肾小球Col Ⅳ表达明显增强,FN组Col Ⅳ表达明显低于DM组。FN组MMP-2活性形式酶解量为(1.41±0.18),与DM组(1.05±0.19)比较明显增多(P<0.05);与N组(1.53±0.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胡芦巴可能通过增强肾脏MMP-2活性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5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加STZ组、高脂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STZ组。相应饲料喂养5周后,按照1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然后继续喂养4周。在第5周和第9周末测定小鼠的体重、收缩压、血糖、血胰岛素、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结果STZ注射前各组小鼠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血甘油三脂无明显差异(P0.05)。STZ注射后4周时,高脂饲料加STZ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胰岛素、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三组的这些指标无明显改变或仅部分升高。结论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具有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表型特征和相似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C肽对12周STZ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STZ大鼠模型探讨单独应用C肽对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分 4组 :(1)血糖控制接近正常的糖尿病胰岛素强化组 (DM I组 ) ;(2 )维持高血糖状态的糖尿病C肽 (130nmol/kg每天两次皮下注射 )组 (DM C组 ) ;(3)血糖水平与DM C组一致的糖尿病组 (DM组 ) ;(4)同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 (N组 )。12周后测定肾重 /体重比值、肾小球体积、细胞外基质 /肾小球截面积比值、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 DM C组的肾小球体积与细胞外基质 /肾小球截面积比值达到DM I组和N组水平 ,约为DM组相应参数的 5 1%与 74 % (P <0 .0 0 1)。DM C组的肾重 /体重比值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接近DM组 (P >0 .0 5 ) ,高于DM I组 (分别为P =0 .0 3与P =0 .0 5 )。各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独应用C肽 12周可以预防STZ大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的系膜扩张和肾小球肥大 ,且不依赖糖代谢紊乱的纠正 ,但对整个肾脏肥大和尿白蛋白漏出没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脏病变进程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eoeortieoid—inducible kinase 1,SGK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小鼠DM模型,设DM组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在DM模型1、3、4、6和12周时,检测肾重指数、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SGK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SGK1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皮质中肾小球的SG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从第1周末起到第12周末DM组小鼠肾重指数、血糖和HbA1c均显著增加;第1周末肾皮质SGK1mRNA和蛋白以及肾小球中SGK1蛋白的表达即开始上调,到第4周末肾皮质SGK1mRNA和蛋白表达达到顶峰,第6周至第12周仍有较高表达。结论随DM肾脏病变发展,肾皮质及肾小球中SGK1持续高表达,进一步提示它在DM肾脏病变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不同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诱发型2 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肾动脉结扎+ 高脂饲料喂养+ 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结扎单侧肾动脉后,DN1 组及DN2 组分别予高脂饲料喂养4 周或8 周,其后予STZ 30 mg/ kg 腹腔注射,比较两组大鼠在STZ 注射4 周后及实验结束时的UAER,观察两组大鼠血糖?体重?HOMA-IR?肾指数及肾脏病理等情况?结果 STZ 注射4 周后,两组大鼠均可出现UAER 的升高,且DN2 组UAER 明显高于DN1 组( P <0.01)?第12 周末,DN1 组与DN2 组肾组织HE 染色均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系膜基质增多;肾小囊腔狭窄等病理改变?DN2 组体重高于DN1 组( P < 0.01),肾指数低于DN1 组( P < 0.01),而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 及UAER 与DN1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结论 延长高脂饲料喂养时间能够加重DN 肾损害,但有可能会推迟干预时间,因此在试验中应权衡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刘萍  何兰杰  张焱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892-895,F0003
目的研究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及其肾病特点。方法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STZ(35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观察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肾功能,并行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结构改变。结果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糖尿病12周时,肾肥大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截面计、基质面积、基质面积比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毛细血管面积比下降。结论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及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甜菜碱(betaine)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和甜菜碱治疗组(DN+B),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8只。在治疗第4、8、12周末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GRP78的表达水平,ELISA测定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含量,常规病理和生化方法检测肾脏病理、血糖(blood glucose,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动态改变。结果①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DN组小鼠的BG、BUN、24 h UAER、MCP-1均明显升高(P<0.05),甜菜碱治疗后可明显降低BG、BUN、24 h UAER、MCP-1水平(P<0.05),而对Scr无明显影响。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2周时DN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积聚,而甜菜碱治疗后可明显抑制肾脏的病理变化。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组小鼠肾脏组织GRP78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甜菜碱治疗后可明显抑制GRP78的表达(P<0.05)。结论甜菜碱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相关的炎症反应治疗DN小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荞麦黄酮复方制剂(FB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FBC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雄性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3,蒸馏水10 mL/kg/d),阳性药物组(n=12,消渴丸0.83 g/kg/d),FBC低、高剂量组(n=13,FBC 0.6、1.2 g/kg/d)和正常对照组(n=12,蒸馏水10 mL/kg/d),各组大鼠灌胃给药连续8周。实验结束时,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双肾指数,通过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BC 低、高剂量组大鼠FBG和双肾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BC 低、高剂量组大鼠各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FBC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系膜基质增加和基底膜增厚,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结论:FB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球基底膜的生成、改善糖尿病性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朱斌  沈汉超  林斐莉  胡颖 《浙江医学》2005,27(8):576-580
目的研究辛伐他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糖尿病肾病组(DN)、糖尿病肾病 辛伐他丁组(DN S),模型建立后6、12周时各组分别取10只大鼠称取体重、肾重,测定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肌酐(SCr)及过氧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血浆丙二醛(MDAp)及红细胞抽提液丙二醛(MDAe),留取尿液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并作肾组织切片分析肾小球截面积(GV)及系膜区面积(M/T).结果 6周及12周时各组间SCr、LDL、HDL、TG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DN组及DN S组GLU和肾重/体重较CG组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MDAp及MDAe也均升高(均P<0.05),抗氧化酶SOD、GST、CAT均下降(均P<0.05),12周时DN组及DN S组的UAE,GV和M/T均增多(均P<0.05).DN S组氧化应激指标(MDAp、MDAe、SOD、GST、CAT)改变较DN组轻(P<0.05),12周时UAE、GV也小于DN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UAE与MDAp呈正相关,而与SOD、GST、CAT呈负相关.结论血浆中过氧化脂质增多及抗氧化酶水平的下降为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辛伐他丁有不依赖于其降脂效果的抗氧化作用,进而起到保护肾脏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n=14)、高脂饮食组(HF组,n=66)。HF组给予高脂饲料8周,产生胰岛素抵抗后,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5 mg/kg),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型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又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n=18)及治疗组(CTX组,n=36)。CTX组腹腔注射给予环磷酰胺(CTX)30 mg/kg,N组及DN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两组均为每周一次,连续4周。测三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心脏取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HI),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①腹腔注射STZ后14 d,HF组与N组血糖、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环磷酰胺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尿蛋白定量在N组、DN组、CTX组的中位数分别是13.08 mg/24 h、54.19 mg/24 h、43.30 mg/24 h,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DN组尿素氮及肌酐较其他两组高,CTX组的尿素氮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在CTX组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DN组表现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CTX组上述病理改变较DN组明显减轻,但较N组明显。结论环磷酰胺能够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能减轻肾功能损害并能使病理改变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K50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8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糖尿病肾病组(DN组)10只、FK506治疗组(F组)10只、洛汀新治疗组(L组)10只,其中DN组、F组、L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F组成模4周后给予FK506 1 mg/(kg.d)灌胃,L组成模4周后给予洛汀新10 mg/(kg.d)灌胃,DN组与N组4周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4周末监测各组大鼠血糖(BS)、体质量(BW)、24 h尿蛋白定量,药物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质量/体质量(KW/BW),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足细胞特异标记物Nephrin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N组比较,DN组大鼠BS、SCr、BUN、KW/BW、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上升(P<0.05);与DN组比较,F组和L组上述指标除BS外均明显降低(P<0.05),且F组和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下,肾组织病理学观察N组无明显异常,DN组可见明显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F组、L组较DN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0.05),且F组和L组之间病理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电镜下,DN组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宽,足突排列紊乱,足突增宽、融合,F组、L组较DN组上述病变有所减轻(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N组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较N组下降60.1%(P<0.05),F组和L组可明显恢复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FK506可能部分通过恢复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维护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而发挥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