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521例慢性胃炎病、心血管病、肿瘤病、中风病等不同疾病进行临床舌象的观察,并对其中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合证型进行舌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病、心血管病、肿瘤病、中风病等不同疾病的舌象特征不同,慢性胃炎病不同辨证分型的舌象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实验建立的舌象资料数据库,为舌象计算机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虚实病性的舌象特征。方法:通过采集603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虚实病性的舌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患者实证组和虚实夹杂组以红舌、黄苔和厚苔多见;虚证组以淡红舌、白苔和薄苔多见。结论:舌诊对于慢性胃炎的病性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临床辨治慢性胃炎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有关舌象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的文献颇多[1~4],揭示了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胃镜像、活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具有相关性,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收集大样本临床资料入手,采用舌象分析仪及舌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慢性胃炎舌象的研究概况,对舌象与慢性胃炎类型、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辨证、胃黏膜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慢性胃炎舌象的实验研究等方面作客观论述及评价.并提出,今后应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观测方法,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手段,对舌象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从胃分泌功能、运动功能及形态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进行深入探讨,使舌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收集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TFDA-1舌面诊仪,提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特征,通过研究舌象舌质、舌苔的颜色指标(RGB、Lab、YCrCb)变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现代技术对糖尿病肾病证型及其舌象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舌象指标:对72例研究对象舌色的平均RGB、Lab、YCrCb数值分析后显示:(1)肝肾阴虚组舌色偏红、苔色偏黄;脾肾阳虚组舌色及苔色整体偏白色;气阴两虚组介于二者之间;(2)中医证型与临床观察指标:肝肾阴虚证组:绛红舌及红舌占71.4%,黄苔71.4%;气阴两虚证组:淡红舌占53.8%,黄苔50%、白苔46.1%;脾肾阳虚证组:淡白舌占60.0%,白苔76%。结论:实验数据表明,TDAS2.0图像分析软件所分析的舌象数据结果与临床医生辨证分型结果大致吻合,证实了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等特征存在客观性差异,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舌象特征.方法选择94例符合临床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步记录其舌质与舌苔变化.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各证型的舌象特征分布较广,且多数证型的主要舌象与证型的内在病理本质相吻合.结论舌象反映消化性溃疡各证型的内在病机变化,是临床诊治过程中确定分型证候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舌象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舌象的改变在肿瘤病的辅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疗效规察和预后估计方面已被视为一重要指标,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查舌质可验疾病的阴阳虚实、审舌苔可知受邪之深浅。舌诊能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脏腑变化,有形可循,肿瘤的研究也多以舌象作为客观指标。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对于大肠癌患者舌象的文献发现,通过观察舌象,可对某些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判断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观察舌象,可辨体质察禀赋,辨证分型,指导用药;观察舌象变化,可观测进展,判断预后,评估疗效。另外对于舌下脉络、舌象与病程相关性以及诸多学者从微观方面对舌象进行研究亦有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舌诊为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在中风病的辨证中,舌诊已作为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象可反映人体内气血、脏腑、阴阳的病理变化,因而舌象的变化,能确定正气之盛衰,病邪之深浅,邪气之性质以及病情之进退,这对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舌诊中舌态的变化与中风病的关联尤为密切,故临床上,舌态的病变表现有明确的辨证导向性。1舌态病变的表现种类中风病的舌态病变表现,大致可分为9种,它们各有自身不同的成因和特征。1.1舌强指患者舌体强直僵硬,舌体运动不灵活,以致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象作为舌诊的重要部分,又是中医望诊内容的重中之重。因为舌象在辨病过程中的客观性和直观性,观察中风患者舌象的变化对于分析病因病机和判断疾病分期、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以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以舌象变化探讨中风病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对用药遣方的指导意义。1舌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舌诊是中医学的重要诊法之一,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历来被祖国医学所肯定  相似文献   

11.
舌与心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密切相关,从理论、实验、临床运用三个方面系统总结阐述了舌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理论研究总结古代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发现舌与心功能优劣、血液状态的改变关系密切;临床上发现心血管病患者的舌象变化有一定倾向性,依舌辨证分型、指导用药、判断预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慢性胃炎舌象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认为舌象变化与慢性胃炎的分型辨证、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吉凶关联密切,舌诊对慢性胃炎诊治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舌象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治疗作出努力。方法将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分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4个常见证型,采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对4组患儿的舌象进行测定。结果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多见淡红舌和红绛舌;苔色多见白苔和浅黄苔。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结论淡红舌、红绛舌、白苔、浅黄苔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舌象,可以为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依据。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可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瘀血舌象相关因素分析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257300)李万水,崔金泉主题词中风(中医)/血液,瘀血/致病力,舌象异常中风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增高,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中风病的研究日益加深。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中风病瘀血舌象...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舌象动态变化具有独特的特征,研究舌象变化能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辨证、治疗、预后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近10年来心肌梗塞的舌象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存在问题,对今后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7例舌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晓霞 《中医杂志》1993,34(2):108-109
通过对127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舌象(舌质)分析,发现不同的中医辨证肾病分类,肾功能分期其舌象的表现也各异,并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为本病的诊断和病机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100例中风舌象临床观察与分析黄永回,甘永荣(广西省邕宁县中医院530200)关键词中风,病机,舌象,分析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舌象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时有重要的作用[1][2][3]。为探讨中风不同时期舌象变化的规律,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胃癌前病变不同病理分型和中医舌象分布的规律,以及不同病理改变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更有效、准确、及时的诊断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舌象信息,记录四诊资料,并依据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根据胃黏膜病理切片确定病理分型。分析病理分型和舌象、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肠化生型患者的典型舌象为舌红有齿痕,舌苔多薄白;中度异形增生型患者的典型舌象为舌面多有裂纹,舌苔白腻;重度异形增生型患者的典型舌象为舌暗红,舌苔黄腻。肠化生型患者的典型中医证型为胃阴不足证,中度异形增生患者的典型中医证型为脾胃气虚证和胃络瘀血证。结论:舌象在胃癌前病变不同病理分型中有特异性表现,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客观指标。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该病不同病理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病分型辨证舌象与胃镜相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97例慢性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合舌象、胃镜相的观察研究,希冀在微观水平上探索中医脾胃病局部与整体的相关性。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7例,均有胃院部的慢性疼痛。男61例,女36例;年龄16~72岁,其中40岁以下40例,41~60岁48例,61岁以上9例;病程3~20年。临床诊断慢性胃炎61例,十二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