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婴幼儿肺炎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与病毒混合感染也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ften precede or coincide with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piratory tract manifestations and rotavirus infection, the authors determined human rotavirus (HRV) antigen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ntigen in tracheal aspirates of 58 children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pneumonia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s. HRV antigen was detected in 16 out of the 58 cases (27.6%) and RSV antigen was found positive in 27 cases (46.5%). In four cases both HRV and RSV antigen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rotavirus may occasionally by one of the etiologic agents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that rotavirus infection may be transmitted via respiratory route. However, further extensive studies are needed for confirm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otavirus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安宁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阳性检测结果。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安宁地区住院患儿1 7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 < 6月龄组、6月龄~4岁组、4~14岁组;根据新冠疫情防控,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前为公众防护前,2020年2月后公众防护后;采集所有患儿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抗原、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副流感病毒Ⅰ型抗原、副流感病毒Ⅱ型抗原、副流感病毒Ⅲ型抗原7种呼吸道病原体,统计分析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  结果  1 766例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出阳性584例,阳性率为33.07%,呼吸道病毒病原体中检出主要以呼吸道合胞病毒(316例/17.89%)、腺病毒(90例/5.10%)、副流感病毒Ⅲ型(82例/4.64%)为主;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阳性主要集中在 < 6月龄组、6月龄~4岁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1例(34.69%)、327例(34.31%),不同年龄段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92,P = 0.031);公众防护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0.29%低于公众防护前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公众防护前后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副流感病毒Ⅰ型、副流感病毒Ⅱ型、副流感病毒Ⅱ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安宁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出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公众防护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故继续做好公众防护对防范甲型流感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四种特异性IgG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4例鼻咽癌患者与119例正常人血清中EB病毒4种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WCA)的抗体效价为1:160以下,而鼻咽癌患者血清抗体效价为l:160~1:5120,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正常人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EBNA)的抗体效价为1:80以下,而鼻咽患者血清抗体价为1:80~1:2560,阳性率均为100%;正常人血清中EB病毒早期抗原(EA)的抗体效价为l:10,阳性率只有13.3%,而鼻咽癌患者血清抗体效价为l:20~1:1280,阳性率为100%;正常人血清中EB病毒抗原(MA)的抗体效价为1:10~1:40,阳性率为71%,而鼻咽癌患者血清抗体效价为1:10~1:320,阳性率为100%.以上4种抗体中.VCA、EBNA和EA抗体的效价和分布在正常人与鼻咽癌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姜勇男,男,31岁,讲师.延吉市局子街21号(133000)0.0l),EA抗体的阳性率也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l),MA抗体的效价和阳性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患儿鼻咽分泌物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流感病毒A、B(InfA、B)型、副流感病毒 1、2、3(PInf1、2、3)型在内的 7种病毒抗原及血清ELISA法检测CP、MPIgM抗体。结果 :4 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阳性检出有 18例 (40 % )其中感染RSV有 13例 (2 8.9% )居首位 ,其次为CP有 3例 (6 .7% ) ,MP有 1例 (2 .2 % ) ,PInf3有 1例 (2 .2 % )。 37例儿童哮喘阳性检出有 13例 (35 .1% )其中感染MP有 9例 (2 4 .3% )居首位 ,其次为RSV有 4例 (10 .8% ) ,其余均阴性。结论 :RSV及CP感染与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而MP感染与儿童期哮喘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Long株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研究疫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将HRSV制备成纯化抗原,取40只ICR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纯化HRSV、纯化HRSV+ Al(OH)3、并设0.01 mol/L PBS、Al(OH)3对照组,0天、28天免疫小鼠,采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流式检测7种细胞因子.结果 初免后28天,加Al(OH)3组与无Al(OH)3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0%和50%,抗体几何平均效价(GMT)分别为1∶4.49和1∶5.27;加强免疫后,Al(OH)3组与无Al(OH)3组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效价(GMT)分别为1∶17.15和1∶10.56,平均增长3.8倍和2.0倍;中和抗体在组间无差异,而组内初免与再免的中和抗体有统计学差异(P<0.01).加Al(OH)3样品组与无Al(OH)3样品组,所检测7种细胞因子均诱导IL-6及TNF,与两个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另外5种细胞因子则无明显升高.结论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方法:对1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了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131例患儿病毒榆测抗体阳性。流感病毒抗体阳性68例(51.91%),呼吸道合胞瘸毒抗体27例(20.610%),副流感病毒抗体26例(19.85%),腺病毒抗体10例(7.63%).病毒抗体阳性类型不同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年龄和病情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流感病毒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8.
于莉  张敏  李雅慧  苏显都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20-1521,1524
目的分析海南西部地区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24例,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少儿组(4~14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9种病原体血清IgM抗体联合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南西部地区儿童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非典型性病原体抗体阳性率59.21%(1080/1824),9种病原体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抗体43.97%(802/1824),嗜肺军团菌I型抗体33.99%(620/1824),乙型流感病毒抗体29.11%(531/1824)、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10.58%(193/1824),甲型流感病毒抗体9.48%(173/1824),腺病毒抗体9.27%(169/1824),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8.77%(160/1824),肺炎衣原体抗体1.97%(36/1824),Q热立克次体抗体1.26%(23/1824)、混合感染占33.99%(620/1824)。结论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海南西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是该地区发病一大特点;病原体感染在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盐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为本地区儿童AR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ARI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1 582份,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3(PIV 1-3)以及腺病毒7种病毒。结果: 1 582例标本中有426例检出病毒(26.9%),其中RSV检出率最高,为289例(18.3%),其次是腺病毒,为46例(2.9%);病毒的总检出率在年龄及季节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以6个月~1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冬春季发病率较高。结论: RSV及腺病毒是盐城地区ARI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检出率与年龄及季节分布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沈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RSV是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并对其临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8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毒病原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间于大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CAP患儿280例,采取自然病程7~10天时血清标本进行6种常见病毒的IgM抗体检测.6种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F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和柯萨奇病毒(COX).结果 280例患儿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79例,占28.2%;阳性病毒构成比中,以RSV为主,占34%,其次是ADV,占30%,PFV占20%;学龄期阳性率为54.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次是幼儿组(31.4%).结论 病毒感染仍为本地区儿童CAP的重要致病原,且RSV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ADV及PFV;学龄期血清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对此类患儿应注意及时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六十年代初,Nakane和Pierce Avrameas和Uriel等开创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的新技术。其后,Mason及Sternberger等又研究成功了免疫过氧化物酶法,称为免疫酶技术。近十多年来,免疫酶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国内外已有许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细菌学、病毒学等方面的研究。1977年,Bideoell等用ELISA检测风疹巨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检测方法,对杭州市某学校暴发的一起群体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用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联合测定试剂盒、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腺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B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测定试剂盒对20例上呼吸道感染疑似患者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20例样本中有7例为腺病毒病毒阳性,无其它病毒或细菌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本次暴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腺病毒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诊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早期感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hRSV最保守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两对特异的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在LightCycler定量PCR检测仪上对9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hRSVRNA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培养、常规PCR、巢式PCR方法和ELISA法相比较。结果 以PCR模板浓度来定义,该方法线形范围为1×102~1×107cDNAcopies/μl,灵敏度达1×102cDNAcopies/μl,和巢式PCR相同,比常规PCR高10倍。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2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7型作对照,均无预期扩增产物和荧光的产生;该方法在LightCycler和Rotor-Gene两种仪器上的定量结果具有一致性;采用该法对93例患儿行FQ-PCR检测出阳性44例(43.9%),ELISA方法检测阳性4例(4.3%),两者相关性不高。hRSV浓度的高低与患儿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定量检测hRSV,在h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维生素D(VitD)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呼吸道十一联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14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11项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型(FluB)、副流感病毒(PFlu)、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柯萨奇病毒B型(CoxB)、柯萨奇病毒A型(CoxA)和嗜肺军团菌(LP)等;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样本的VitD水平.结果 414份标本中共有214份检出病原体IgM(51.69%),检出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FluB、FluA及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3%、23.19%、13.77%.在IgM抗体阳性病例中,17.63%的患儿发生单一感染,34.06%的患儿为混合感染.IgM抗体阳性组的VitD水平(中位数23.60 ng/mL,3.37~71.50 ng/mL)与阴性组(中位数23.95 ng/mL,3.00~81.70 ng/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D偏低组与VitD正常组之间总感染阳性率、单一感染阳性率和混合感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D偏低组与VitD正常组之间FluB、FluA及MP 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与VitD之间无相关性(r=0.005,P=0.912).结论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可能与VitD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16.
李映来  王曼  冯志锋  罗乐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79-1182
目的 获得中山市急性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为疾病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选择中山市4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监测医院,在门诊开展季节性流感等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8 种呼吸道感染病毒。结果 累计检测样本1 011份,368份(36.4%)检出病毒阳性。不同病毒检出阳性率依次为:流感病毒(Flu)14.0%,腺病毒(AdV)6.3%,鼻病毒(hRV)5.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9%,冠状病毒(hCoV)3.1%,副流感病毒(PIV)2.4%,人偏肺病毒(HMPV)2.0%和博卡病毒(hBoV)1.2%。与16岁及以上人群相比,16岁以下人群病毒检出率更高(27.3% VS 44.7%,χ2=32.867, P<0.001),病毒感染种类更加多样化。5岁及以下婴幼儿8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9.2%,37/404)、腺病毒(9.7%,39/404)检出率最高。6~15岁人群,流感病毒检出率(29.8%)最高。除副流感病毒和博卡病毒外,其余病毒不同月份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 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中山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年龄组越小,病毒多样性越明显;不同病原体其感染季节不尽相同,但多数病原体以冬季流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应用引物设计原则,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F基因作为扩增靶序列,独立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建立了一个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SVRNA的方法。结果:对引物进行敏感度实验,其检测敏感度为每ml10TCID50s(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的病毒量;用副流感病毒1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2型作对照,均无预期扩增产物出现,证实了设计引物的特异性;用建立的逆转套式PCR方法对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发现3例阳性,2例阴性;同时用病毒培养法检测,结果完全相同。提示: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和观察结果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方法。方法:对3 44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运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3 44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总感染率为30.3%,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13.3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再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4.4%(495/3 449);感染人群以儿童和老人多见,多为肺炎支原体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4岁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是呼吸道疾病中非典型病原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不特异,应重视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以免漏诊误诊,以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s responsible for 50% of all bronchiolitis and 25% of pneumonia cases during the first month of life. Detection of the RSV antigen by immunofluorescence in exfoliated nasal epithelium or by other methods in nasopharyngeal swabs is useful in the potentially infected patient because results are available within a few hours. In contrast, RSV antigen detection in cell culture may require as much as 3 weeks. METHODS: Three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131 clinical respirator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bronchiolitis were compared utilizing the following: a precentrifugation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using Hep-2 cell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conventional tube cell culture using Hep-2 cells. RESULT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was identified in 36 specimens by the three methods previously described. The virus was recovered in 41 (31.3%) samples by precentrifugation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40 (30.5%) were identified by the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and 38 (29.0%) cases were positive by conventional cell cultur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ecentrifugation assay in relation to the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was 90%, the specificity 94.5%, and the agreement, 96.2%.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0.2% was obtain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greement,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btained by the precentrifugation assay variant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cell were 90.8%, 94.5%, 93.1%, and 87.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precentrifugation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method was as sensitive as the remainder of the methods used in our study and represents a valid alternativ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clinical samples.  相似文献   

20.
重庆儿童医院112例毛细支气管炎病原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BoV和其他10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及其流行特征变化。方法收集2006-2008年的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季节(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然后提取鼻咽分泌物病毒的DNA和RNA,用PCR/RT-PCR的方法检测HBoV等其余1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相应基因片段。结果①两时间段患儿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临床症状中,发热、呕吐、气促的发生例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情况差异均不显著;②重庆地区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共检出十余种呼吸道病毒,112例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84例(75%),其中单一病毒阳性45例(40.18%),2种或2种以上病毒合并阳性39例(34.82%),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情况不同;③112例患儿中最常见的为RSV,其余依次为PIV3,RV等,检出HBoV10例,均为合并感染。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