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中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110001)陈庆学链球菌是一大类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某些型别寄居在人体口腔、鼻咽腔和肠道。主要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以及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齐拉西酮和氯丙嗪治疗8周,两组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ANSS阴性症状减分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优于氯丙嗪组(P<0.01)。齐拉西酮组与氯丙嗪组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量表评估显示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和胆碱能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齐拉西酮高(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相当,但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标准株SM_(44)DNA部分BamH Ⅰ酶切片段用T_4DNA连接酶在体外与pBR_(322)重组,转入大肠杆菌内,共获得重组菌58株。用质粒快速抽提方法,检测重组菌有无质粒及质粒的大小,从中选出H_(919)菌株做鉴定。经纯化质粒、酶切和核酸杂交试验,证明该菌株的质粒插有分子量近似1.51×10~6 daltons,约含2322bp的SM_(44)DNA片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广泛性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30例)和丁螺环酮组(30例),分别口服帕罗西汀和丁螺环酮。应用HAMA、TESS量表在疗后1、2、4、6周进行疗效及其副反应评定。结果帕罗西汀的痊愈率(60.0%)高于丁螺环酮(5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显效率(93.3%)与丁螺环酮(90.0%)相近。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副作用发生率低而轻微。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病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血凝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对143名哮喘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其阳性率为30.7%;又应用肺炎支原体的粗提取液做抗原进行皮肤试验,速发型皮肤反应阳性率为6.9%,并对其中四名速发型皮肤反应阳性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收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别用文拉法辛或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文拉法辛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肾组织的致病作用冯江敏,周希静,任青,闺祝三,王丽琛,侯晓丽,陈庆学乙肝病毒(HBV)及抗原,能够在肾组织被检出这一事实已被证实,但HBV在肾脏的出现是单纯的病毒聚集还是为病毒在肾脏原位复制的标志,尚存争议。本文应...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16SrRNA基因引物A(201)B(629)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10.
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委员会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概念以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及对SIRS的深人研究,目前对炎症的认识已从单纯微生物侵入致病,发展到细胞分子生物学。认为SIRS是在机体遭受严重打击后,由失控的炎症反应所致的“介质病”。20世纪7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肠道细菌易位”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此后胃肠道在SIRS的发生、发展上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