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附分子CD44 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4V6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用CD44V6的单克隆抗体 ,以S P染色法检测CD44V6在 5 2例胃癌、5 2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 5 9.6 % (31/ 5 2 ) ,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 2 8.8% (15 / 5 2 ) ,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为10 % (1/ 10 )。组间 χ2 检验胃癌与正常胃黏膜、胃癌与癌旁组织CD44V6表达差异均显著 (P <0 .0 5 )。结论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CD44V6的高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 ,筛选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 ,成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4V6、MMP-14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用CD44V6、MMP-14的单克隆抗体, 以S-P染色法检测CD44V6、MMP-14在62 例胃癌、62 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9.7% (37/62)、58.1%(36/62),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5.5%(22/62)、38.7%(24/62),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为0%(0/10).组间x2检验胃癌与正常胃黏膜、胃癌与癌旁组织 CD44V6、MMP-14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CD44 V6、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D44V6、MMP-14的高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筛选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 ,成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44V6及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6.7%(46/60)、60.0%(18/30)、43.3%(2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2,P<0.05);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4/60)、80.0%(24/30)、36.7%(2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1,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与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CD44V6和MMP-7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继民  崔杰  叶晓霞 《现代医学》2007,35(5):375-377
目的 探讨CD44V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30份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50份异型增生组织、3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CD44V6蛋白检测.结果 正常胃黏膜组织、异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 CD44V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异型增生组织的CD44V6表达率逐级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浸润程度、脉管浸润、生长方式有相关性(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E-cadherin/β-catenin与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E-cad)和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及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肿瘤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胃癌、30例癌旁组织、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8例胃正常组织中E-cad、β-cat和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明显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E—cad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β-cat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并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E-cad、β—cat及CD44V6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同时检测E—cad、β—cat及CD44V6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D44v6和FOXD3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种蛋白在100例人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和110例人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 传统病理切片中CD44v6 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22. 5% ( P <0. 001),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 001). FOXD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90% ( P<0. 001 ) ,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P <0. 001 ). CD44v6 与FOXD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 rs = - 0. 276, P < 0. 01 ).CD44v6和FOXD3在110例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与以上传统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相似. 结论 FOXD3作为干细胞因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与CD44v6的相关性提示FOXD3可能作为胃癌干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MMP-13(金属基质蛋白酶-13),CD44V5(CD44第5变异株)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胃癌浸润与转移的分子机制,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MMP-13,CD44V5蛋白表达,并与慢性胃炎组织表达结果相比较,分析MMP-13,CD44V5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MMP-13,CD44V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8.3%和48.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1.7%和10.0%(P<0.05),慢性胃炎黏膜组织未见异常表达.胃癌中伴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MMP-13在中、晚期胃癌中的表达高于早期胃癌,但MMP-13,CD44V5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胃癌组织MMP-13,CD44V5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MMP-13,CD44V5蛋白表达率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可能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1例(36.6%)CD44V6性,96例(85.7%)PC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76.4%,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1.7%(P<0.01);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CD44V6表达(85.3%)明显高于<10枚结巴组23.8%(P<0.01).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5%,明显低于肌层及浆膜外肿瘤的93.0%(P<0.01).)结论CD44V6、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三叶因子1(TFF1)蛋白在胃癌和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组织TFF1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及胃溃疡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份胃黏膜标本取自18例正常对照者,25例胃溃疡和13例溃疡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中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溃疡和溃疡旁组织、胃癌旁组织中TFF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均P<0.001),胃癌组织TFF1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P<0.001);TFF1升高增加患者罹患胃溃疡风险(OR:1.365,95% CI 1.065~1.749,P<0.05); TFF1表达下调则增高患者罹患胃癌风险(OR:3.067,95% CI 1.391~6.757,P<0.01).结论 TFF1在胃黏膜保护、损伤修护具有一定的作用;TFF1蛋白在胃溃疡中高表达,而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降低,检测TFF1蛋白表达有利于胃癌与胃溃疡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贲门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E-cad、CD44V6、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cad、CD44V6、MMP-2在贲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60.9%和64.1%;E-cad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而CD44V6、MMP-2在癌旁组织中基本不表达.贲门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而CD44V6、MMP-2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患者癌组织中E-cad、CD44V6、MMP-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者癌组织中E-cad、CD44V6、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7%、37.9%和48.3%)与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2.9%、80.0%和77.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CD44V6、MMP-2可能参与了贲门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三者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