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福平(rifampicin,RFP)对兔脂肪干细胞(rabbitadipose-derivedstemcells,rADSCs)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影响,为后期RFP缓释系统与rADSCs的复合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rADSCs,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CD44,成骨、成脂诱导后分别行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用利福平生长液干预rADSCs,按浓度分为0、10、20及30μg/ml4组,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含量。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并复合各组rADSCs,计算细胞黏附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情况。结果rADSCs呈长梭形生长,G0/G1期占78.3%±4.2%,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及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生长曲线示30μg/ml组第4-11天增殖能力较其他3组弱(P〈0.01),细胞凋亡示30μg/ml组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P〈0.01),ALP检测示成骨诱导后第14天30μg/ml组ALP含量较其他3组少(P〈0.01),细胞黏附率示30μg/ml组较其他3组低(P〈0.01)。扫描电镜观察30μg/ml组黏附的细胞数量少,形态松散。结论不影响rADSCs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RFP临界浓度约为20μg/ml。  相似文献   

2.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等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骨肉瘤U2-OS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31.25μg/ml到500μg/ml)和作用时间(1d到3d)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出现皱缩、核浓缩、核碎裂等凋亡特征。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陈虹  姚航平  林军 《浙江医学》2010,32(11):1654-1656
目的研究杜仲叶提取物(Euec)对小鼠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uec与MC3T3-E1细胞体外共同培养,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uec处理MC3T3-E1细胞24、48、72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4.0~125.0μg/ml的Euec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其中7.8μg/ml的Euec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6.25μg/ml的Euec作用MC3T3-E1细胞48h后,G0/G1期成骨样细胞显著减少,S期成骨样细胞增多,G2/M期成骨样细胞显著增多。结论Euec可促进MC3T3-E1细胞向G2/M期转换,使G1期的成骨样细胞减少,G2期的成骨样细胞显著增加,从而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在胰腺癌PC-2细胞体外放疗增敏相关基因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PC-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放射剂量(0cGy,50cOy,100cGy,150cOy,200cOy,250cGy)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空白组,10μg/ml,20μg/ml,50ug/ml,40μg/ml,50μg/ml,60μg/ml,70ug/ml,80μg/ml,90ug/ml及100μg/ml吉西他滨组)对PC-2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放疗组(空白组,150cGy)和放疗增敏组(40μg/ml吉西他滨,150cGy)对胰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影响。Humanl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2组间基因谱差异表达。结果胰腺癌PC-2细胞的凋亡分数与吉西他滨的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在40μg/ml时对PC-2细胞有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对PC-2细胞的G1/S阻滞作用明显,加药放疗组(90.1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较单纯放疗组(71.72%)明显提高。细胞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两倍以上)共差异表达基因1030条。其中主要包括表达上调的基因548个,下调基因682个。结论吉西他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转化,以及激活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炎性因子等多种途径阻止放疗问期细胞的修复、杀死瘤细胞发挥其辐射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曲  周跃  王元 《海南医学》2011,22(24):24-27
目的研究人脂联素重组体(RA)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临床应用RA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方法将HEC-1-A细胞分设对照组和RA加药组,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以MTT法、粘附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体外细胞迁移实验检测RA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RA对ECM和FN粘附能力影响的程度不同,对ECM的敏感眭大于FN。RA浓度高于5.0μg/ml时,对HEC-1—A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能明显地降低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P〈0.01),侵袭抑制率随RA浓度的升高而增加。RA浓度高于5.0μg/ml时,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结论脂联素重组体在大于5.0μg/ml时,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侵袭及转移能力,RA可望成为晚期、无法耐受手术和大剂量放化疗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顺铂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对FHIT,Ki67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以及对FHIT,Bax,Ki67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1μg/ml,5μg/ml,10μg/ml,15μg/ml的顺铂对Helm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1μg/ml,5μg/ml,10μg/ml顺铂作用24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用药前后FHIT,Bax,Ki67在宫颈癌HeLa细胞上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表明顺铂抑制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生长并且呈时效和量效关系(P〈0.05);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显示不同浓度顺铂作用于HeLa细胞24h后,各组细胞亚G1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顺铂可以使FHIT和Bax的表达上调,而Ki67的表达则下调(P〈0.05)。结论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通过促进FHIT和Bax的表达,抑制Ki67的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体外刺激人肺腺上皮细胞(SPC—A—1)后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 2,HBD-2)基因表达的情况,并研究HBD-2表达对鱼腥草注射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效应。 方法:体外培养SPC—A—1细胞,设置12.5、25、50、100和200 μg/ml 5个鱼腥草注射液浓度梯度,刺激贴壁生长的SPC-A-1细胞8h,根据细胞HBD-2 mRNA表达量明确作用最佳的浓度;最佳作用浓度鱼腥草注射液作用0、1、2、4、8、16、24和48h,根据细胞HBD-2 mRNA表达量明确最佳作用时间。SPC—A-1细胞HBD-2 mRNA表达的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 结果:不同浓度鱼腥草注射液刺激SPC—A-1细胞后,HBD-2表达与刺激剂量(rs=0.829,P=0.042)和刺激时间(rs=0.914,P=0.003)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鱼腥草浓度为100 μg/ml、刺激8h时,HBD-2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和白细胞介素1β对照组比较,100μg/ml鱼腥草注射液作用8h可以上调SPC—A-1细胞HBD-2 mRNA的表达。 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可诱导HBD-2基因的表达增强,最佳浓度为100μg/ml,最佳刺激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8.
Zhang GX  Li YJ  Zhang F  Zhao JL  Li KA  Hu Y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28-232
目的 监测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USPIO)对不同数量大鼠C6胶质瘤细胞离体及载体标记的效果。方法采用0、25、50μg/ml浓度的USPIO标记1×10^6,2×10^6和1×10^7大鼠C6胶质瘤细胞,离体MRI扫描T1WI,T2WI,GRE/30°序列成像,测定细胞群信号。0、25、50μg/ml^3种浓度USPIO标记1×10^6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立体定向分别接种于6只大鼠(每种浓度接种2只)的右侧额叶,载体MRI扫描T1,WI,T2WI,GRE/30°序列成像,测定其信号强度。结果不同数量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与0、25、50μg/ml浓度的USPIO培养12h,离体MRI不同序列测定不同浓度USPIO标记相同数量的细胞群,GRE/30。和T2,WI测定的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与25μg/ml组与0μg/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与3.38,P〈0.05);同一浓度USPIO标记大鼠C6胶质瘤细胞,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有关(t=5.16,2.35,4.41;P〈0.05)。普鲁士蓝染色镜下观察,发现标记的细胞从25到50μg/ml染色程度逐渐加深。载体25μg/ml浓度的USPIO标记大鼠C6胶质瘤细胞在MRI成像中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信号强度。结论USPIO可以标记大鼠C6胶质瘤细胞。MRI的信号强度与同一浓度USPIO标记细胞的数量成反比,25μg/ml浓度USPIO标记的肿瘤细胞,活体接种脑内完全可以达到MRI示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红景天素对体外培养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癌细胞,探讨红景天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取培养的肝癌和胃癌细胞分组,实验组加4mg/ml红景天素,连续6d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细胞的生长速度、死亡率及分裂指数,并进行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结果 红景天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癌细胞G-6-P酶的活性,使SDH含量降低,糖原含量增加。结论 红景天素可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破坏、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卵巢癌细胞株3AO体外生长及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卵巢癌细胞株3AO在加入含不同浓度hCG培养液后细胞活性和生长周期的变化。结果 (1)浓度为0.1,1μg/ml的hCG可刺激3AO细胞株的生长,生长率分别增加到109%和121%;hCG浓度为10μg/ml时对细胞的生长几乎滑有影响,浓度为100μg/ml则抑制细胞生长。(2)hCG可使3AO细胞株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 hCG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血清干预对大蒜新素细胞毒性及其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系列浓度大蒜新素与不同浓度血清共同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活力(MTT法)、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及HCMV蚀斑抑制率的改变。结果:①不加血清时,细胞对大蒜新素最大耐受浓度(MTC)为9.6μg/ml;加入20%灭活血清后,MTC增至21μg/ml。②血清干预前,21μg/ml大蒜新素使60%细胞坏死,胞质与胞核疏松混浊、呈筛状,内质网、线粒体弥漫性肿胀空泡变明显,异染色质减少;血清干预后,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均明显改善,尤其在干预后48h,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细胞相似。③20%血清干预提高细胞对大蒜新素的最大耐受浓度,后者对HCMV抑制率由干预前的65.92%提高至82.98%。结论:20%血清干预可明显改善大蒜新素的细胞毒性、保护细胞超微结构;增加大蒜新素用量,进而提高其抗HCMV效应。  相似文献   

12.
黄芪总黄酮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以BEL-7402细胞为实验对象,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比较观察了不同浓度的TFA与BEL-7402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TFA对BEL-7402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存活曲线、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数据表明TFA处理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μg/ml,5-FU为0.3μg/ml;TFA浓度达80μg/ml时可使BEL-7402细胞生长明显受挫(P〈0.05),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与对照比较细胞形态主要表现为胞浆中颗粒明显增多,胞浆出现大量空泡,核固缩。结论:TFA对BEL-7402细胞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微载体培养技术进行人肝细胞系CL-I的高密度培养。使用微载体浓度为5mg/ml,细胞接种浓度为2×105/ml,在100ml的Bellco搅拌培养瓶中,以30rpm的转速进行持续搅拌培养,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监测CL-I人白蛋白合成量及安定转化量。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第七天,细胞总量达到最高峰为2.13×108,人白蛋白合成量达71.23μg,安定转化量为619.7μg。本实验为进一步使用微载体培养技术培养人肝细胞系作为人工肝生物材料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阿伦磷酸钠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阿伦磷酸钠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法来确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程度;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钙峰值,和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CD44表达。结果0.1μg/ml、1μg/ml、10μg/ml阿伦磷酸钠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细胞毒性不明显,都可以促进其增值和成骨分化,浓度为1μg/ml时作用最大,浓度为10μg/ml时作用明显降低。结论适当浓度的阿伦磷酸钠可以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值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ASAⅠ~Ⅲ级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设定丙泊酚初始诱导血浆浓度1.0μg/ml,每隔1分钟逐渐增加0.5μg/ml,至2.0μg/ml。B组设定丙泊酚初始诱导浓度2.O~2.5μg/ml。两组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ng/ml。麻醉维持丙泊酚(2.0~3.0μg/m1)+瑞芬太尼(3~5ng/ml)+阿曲库铵[0.5mg/(kg·h)]。结果A组插管或置喉罩时轻度血压升高、心率增快,B组无明显变化且麻醉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清醒快且完全。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麻醉分步诱导法和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浓度2.0~3.0μg/ml+瑞芬太尼3~5ng/ml,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拉明单独及联合顺铂杀伤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苏拉明单独及联合顺铂作用48h后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杀伤作用,并观察苏拉明单独作用48h后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苏拉明单独作用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100、200、400μg/ml苏拉明作用后细胞毒性指数(CI)分别为11.21%、28.95%、30.44%,与对照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200μg/ml的苏拉明作用48h后能够使MG-63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周缘伸出较多细长突起,细胞密度减低。苏拉明与1.25、2.50ttg/ml的顺铂联合作用后存在交互作用(P〈0.05),1.25、2.50μg/ml顺铂作用后CI为13.59%、16.18%,顺铂1.25μg/ml+苏拉明100μg/ml、顺铂1.25μg/ml+苏拉明200μg/ml作用后CI为25.90%、34.89%,顺铂2.50μg/ml+苏拉明100μg/ml、顺铂2.50μg/ml+苏拉明200μg/ml作用后CI为39.94%、43.65%。结论苏拉明可以单独用于骨肉瘤治疗,且可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肽dhvar4的抗细菌活性及其细胞毒性。方法人工合成多肽dhvar4,测定不同质量浓度dhvar4作用后的细菌生长曲线,检测dhvar4抗细菌活性;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dhvar4对L—02、ECV-304、293和3T3细胞的细胞毒性;用溶血性实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dhvar4对血红细胞的溶血性。结果dhvar4在4μg/ml质量浓度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AA42和肠球菌EF36418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50μg/ml高质量浓度条件下,哺乳动物正常细胞存活率为68%~92%,其LD50大于150μg/ml。最大检测质量浓度(180μg/ml)下,dhvar4对血红细胞几乎没有溶血作用。结论dhvar4具有抗细菌作用,无明显细胞毒性和溶血性,具有开发成为安全高效抗细菌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建立脂多糖(LPS)攻击ATⅡ的模型模拟内毒素性肺损伤。方法分离、纯化、鉴定得到大鼠ATⅡ,分别用01、1、10μg/ml的LPS刺激ATⅡ,并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在刺激2、4、6h后分别检测ATⅡ的抑制率,从而探索内毒素性肺损伤细胞模型中最适的LPS浓度和刺激时间。结果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电镜观察进行细胞纯度判断,未用差异贴壁去除成纤维细胞和IgG免疫黏附去除巨噬细胞纯化前,纯度达(70.4±4.8)%,纯化后可提高至(90.2±3.4)%;而用LPS干预ATⅡ,ATⅡ出现明显的细胞抑制。其中刺激浓度为1μg/ml时与其他3个实验组相比,细胞毒性反应最大(P〈0.01),且在各个浓度的不同刺激时间里,4h时,细胞毒性反应最大(P〈0.01)。结论细胞分离后采用差异贴壁法和免疫黏附法进行纯化可使细胞纯度提高18%左右l细胞培养时接种密度达到1X107/ml以上有利于细胞的贴壁和生长,而用1μg/ml LPS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ATⅡ4h能建立较为合理的内毒素性肺损伤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丹参酮ⅡA配制成0.5μg/L、1.0μg/L、2.0μg/L、5.0μg/L、10.0μg/L的浓度,0μg/L为阴性对照。将肝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中培养24h、48h、72h,采用MrITI’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相同的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吸光度逐渐下降,而同一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逐渐下降。相同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相同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率也逐渐增加。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G0/G1的比例逐渐升高(2.0μg/mL、5.0μg/mL、10.0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凋亡的诱导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Diprifusor/TCI靶控异丙酚镇静的患者,探讨在不同意识状态下的预测血浆浓度和效应部位浓度及其与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 CSI)的关系。方法20例拟行全麻的病人。诱导前均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靶浓度从0.5sg/m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l,每一靶浓度输注5min,直至改良OAA/S评分为0后5min停止。同时测定改良警觉镇静评分、CSI、异丙酚预测血浆浓度和预测效应部位浓度。改良OAMS评分为2定义为丧失语言反应(LVC),改良OAA/S评分小于或等于1定义为意识消失(LOR)。采用概率分析(Probit分析)计算在LVC、LOR时的预测血浆浓度和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的EC05、EC50和EC95以及CSI05、CSI50、CSD5。结果在LVC时预测血浆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分别为1.0μg/ml、2μg/ml和3.0μg/ml,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则分别为1.1μg/ml、1.8μg/ml和2.4μg/ml;在LOR时预测血浆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分别为1.4μg/ml、2.6μg/ml和3.7μg/ml,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则分别为1.5μg/ml、1.58μg/ml和3.4μg/ml。预测效应部位浓度范围小于预测血浆浓度范围。结论通过Diprifusor/TCI系统靶控,LOR和LVC可出现在一个确定的异丙酚浓度范围内,而且预测效应部位浓度比预测血浆浓度有更好的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