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肌间淋巴结(IPNs)位于胸大小肌之间,沿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排列,接受胸大小肌之间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输出淋巴管注入尖群淋巴结。目前乳腺癌手术方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为主,而有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中,IPNs清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本院近7年行乳腺癌根治术的3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并就IPNs对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微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癌微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管癌标本的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KDR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34.04±11.08、32.80±9.28)均高于正常组织(11.67±4.64)(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 Flk-1/KDR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微血管密度 (41.07±11.83)高于无转移组(30.93±9.18)(P<0.05);伴神经浸润组微血管密度(37.85±12.04) 高于无浸润组(30.32±8.51)(P<0.05);微血管密度<30和30-39组的生存率高于≥40组(P< 0.05)。结论微血管生成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 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9月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对15例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结果 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50~2 000 ml,平均501 ml.切除肝脏最大体积10 cm×9 cm×7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6.5 d. 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采用PMOD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为外科医生一直探讨的课题。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是目前认为能较好保留甲状旁腺功能的一种方法。本院自2010年2月起开始应用该方法切除全甲状腺,并与以往未采用该方法的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能明显减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免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中无需使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的新技术。方法使用该技术对7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结果7例LS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约50~350ml,平均200ml,手术时间110~180分钟,平均140分钟。结论该技术通过解剖二级脾蒂处理脾蒂,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Endo—GIA,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再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的经验。方法根据86例再手术患者复发的具体情况分成5类,完善术前检查,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发生一过性低血钙并发症6例,暂时性声音嘶哑5例,呛咳1例。结论复发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桥本甲状腺炎通常首选内科治疗.当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可疑癌结节时,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并不少见,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本次研究手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可疑结节患者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丹参酮ⅡA配制成0.5μg/L、1.0μg/L、2.0μg/L、5.0μg/L、10.0μg/L的浓度,0μg/L为阴性对照。将肝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中培养24h、48h、72h,采用MrITI’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相同的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吸光度逐渐下降,而同一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逐渐下降。相同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相同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率也逐渐增加。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G0/G1的比例逐渐升高(2.0μg/mL、5.0μg/mL、10.0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凋亡的诱导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п�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3年腹腔镜手术后肿瘤切口转移被报道以来 ,人们认识到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就人工气腹条件下肿瘤切口转移发生的机制 ,人们进行了大量探索 ,并提出减少肿瘤切口转移发生的措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介绍如下。1 关于人工气腹条件下肿瘤切口转移的发生机制人工气腹条件下肿瘤切口转移的发生机制有 :( 1)手术操作致肿瘤细胞直接接触切口发生种植转移 ;( 2 )肿瘤细胞的雾化状态及气体因腹内外压力差沿Trocar切口泄漏导致肿瘤细胞粘附在Trocar切口发生种植转移 ;( 3)不同气体对肿瘤切口转移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多种腹部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脾切除、结直肠切除都能够安全地在腹腔镜下实施,并具有传统手术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使得更多高难度手术得以在腹腔镜下完成。胰腺的位置深处于腹膜后,周围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因而腹腔镜胰腺手术始终存在较大难度。腹腔镜最早被作为诊断性的工具应用于胰腺外科,用于获取病理诊断和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