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按期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根据卫生部《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活动方案》和贵州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活动计划》要求 ,我州于 2 0 0 0年 3~ 4月对 6个县 (市 ) 1995年 1月 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给服两次脊灰糖丸苗。本文就两轮服苗质量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报告服苗率由 6个县 (市 )卫生防疫站提供 ,出生率由黔南州计生委提供 ,入户调查和集市调查由黔南州防疫站完成。1.2 方法  1估算应服儿童数 :用各年的总人口乘以出生率 ;估算服苗率 :用实际服苗儿童数与估算应服儿童数之比表示。 2年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深圳市检出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病例发生情况 ,对 1 994~ 2 0 0 1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病例分布在 0~ 3岁儿童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时间、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 ;无脊灰疫苗免疫史的占 55 .55 % ,均为外来流动儿童 ;检出脊灰疫苗株Ⅱ型病毒占 44 .45 % ,残留麻痹率高。VAPP发生率为 0 .90 / 1 0 0万 ,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 .68/ 1 0 0万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4 .0 9/ 1 0 0万 ,服苗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 0 .2 3/ 1 0 0万。提示应加强外环境中脊灰病毒的监测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阜阳市 19932 0 0 0年共监测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439例 ,其中 ,脊髓灰质炎 (脊灰 )临床符合病例 8例 ,非脊灰AFP病例 431例。 1994年以来AFP病例监测报告率均达 1/ 10万以上 ,1999年以来AFP病例各项监测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 439例AFP病例 0 4岁占 89.98% ,0 2岁占 74.0 3 % ;AFP病例主要集中在5 10月份 ,占 6 5 .2 0 % ;免疫史≥ 3次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零剂次”服苗率逐年下降。有 391例AFP病例采集了双份粪便标本 (782份 ) ,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分离率最高 ,达 8.95 % (35 / 391) ;脊灰病毒 (服苗株PV)分离率 5 .6 3% (2 2 / 391) ,其中以PVⅡ型为主 ,在PV分离阳性病例中占 6 8.18% (15 / 2 2 ) ;病毒分离率逐年提高。2 0 0 0年阜阳市如期实现了消灭脊灰目标。  相似文献   

4.
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疫苗 (OPV)强化免疫可以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 ,是消灭脊灰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而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又是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的一大难题 ,成为实现消灭脊灰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现将本区 1997~ 2 0 0 0年OPV强化免疫中流动儿童服苗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各接种点上报的 1997~ 2 0 0 0年 4次 8轮OPV强化免疫报表。1.2 实施方法根据《上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方案》规定 ,对流动儿童实施OPV强化服苗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方法 对贵州省 1 999~2 0 0 2年 40 3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状况和疾病谱进行了分析。结果  64 3%的病例为 <5岁儿童 ,6~ 8月发病较多 ,未服苗和服苗 <3次的占 34 0 %。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 ,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2 1 % ,6 2 %的病例为临床符合脊灰和诊断不详病例 ,其中 7例怀疑为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结论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应加强AFP病例监测 ,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的完成 ,贵州省黔东南州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保证黔东南州在消灭脊灰后AFP监测工作得以持续、高质量地开展 ,现将黔东南州 2 0 0 1年AFP病例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工作状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自全州AFP监测系统上报的AFP个案调查表、随访表 ;实验室数据来自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 ;人口资料来自黔东南州统计局。1 2 方法1 2 1 病例报告及调查 凡 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均派专人到现场调查 ,填写全省统一的AFP病例个案调查…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2003年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 2 0 0 3年继续开展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2 0 3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5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率均 >93 0 %。通过开展主动搜索 ,全省AFP病例漏报率为 3 8%。全省继续开展脊灰病原学监测 ,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同时继续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两轮强化免疫报告服苗率均 >98 0 %。表明江苏省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 ,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全省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以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 :AFP病例集中在 0~ 2岁儿童 ,占 6 8 6 %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无地区、时间分布特征 ;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占 6 2 9% ;VAPP发生率为 0 32 /10 0万 ,服苗者VAPP发生率和接触者VAPP发生率均为 0 16 /10 0万。建议提高VAPP诊断准确性 ,加强AFP病例监测 ,保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评析消灭脊灰工作质量 ,及时发现问题 ,修正对策 ,巩固成果。 方法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 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评价监测质量 ,以服苗数据评析服苗质量。 结果 我市已连续 11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 ,1997~ 2 0 0 1年 15岁以下儿童 AFP病例报告共 111例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常规免疫接种率在 95 %以上 ,强化免疫接种率超过 98%。 结论 我市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实现了本市的无脊灰证实目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的重要内容。临邑县自 1991年开始建立专门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 9年达到 1/10万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未发现由脊灰野毒株引起的确诊脊灰病例。现对 1991~ 2 0 0 2年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AFP病例的临床学、流行病学资料和常规报告资料来自临邑县AFP监测报告系统。病毒分离、分型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监测中心完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毒株鉴定。2 结果2 .1 各年…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12.
黔南州 1993~ 1999年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 ,开展了 7次 14轮口服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 (OPV)强化免疫活动 ,对巩固消灭脊灰成果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加快消灭脊灰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总结经验 ,查找问题 ,指导今后的工作 ,本文对 7次强化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分析  (1)报告接种率 :1993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在全州范围内对 4岁以下儿童共开展了 7次 14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累计服苗人数 35 30 0 37人次。平均报告接种率98 1%。 (2 )估计接种率 :以总人口和出生率推算目标儿童数 ,以实种儿童数 (第 2轮 ) …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 2 0 0 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1 2 8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94/1 0万 ,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AFP病例中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4 %。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 (PV)疫苗株 6株 ,其它肠道病毒 1 1株 ,病毒分离率为 1 4.1 7% ,所有PV阳性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株。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5% ,估算接种率 71 %。 2 0 0 3/2 0 0 4年部分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共免疫 0~ 3岁儿童 4944 98人次 ,两轮报告接种率均 >98% ,估算接种率均 >90 %。结论 自 1 993年至今已连续 1 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但部分地区存在着监测和免疫薄弱区域 ,应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并有效落实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湛江市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4~2003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03年共报告AFP 199例,其中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16例,平均检出率为8.04%。对检出脊灰疫苗株的AFP病例分析结果显示:病例以≤1岁儿童为主(14例),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分布无明显聚集性,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12~2月;检出的疫苗株以Ⅱ型病毒为主(9例),残留麻痹率较高;VAPP发生率为0.37/100万,服苗VAPP发生率为0.22/100万,首次服苗发生率为1.87/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0.15/100万。结论 脊灰疫苗株病毒可能在湛江市外环境发生循环.今后必须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以阻止脊灰疫苗株病毒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隆安县1994~2010 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情况,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隆安县1994~2010 年AFP 病例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10 年共报告37 例AFP 病例,无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37 例AFP 病例中0~3 岁儿童有21 例,占56.77%,脊灰疫苗免疫史≥3 次的有26 例,占70.23%.37 例AFP 病例中有48.64%(18/37)的病例在首诊时得到报告,发现AFP 病例后2 天内报告的有20 例,占54.05%,14 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5.68%.结论 全面提高AFP 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完整性,以保障消灭脊灰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1991~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安市曾是脊髓灰质炎 (脊灰 )流行区 ,1 95 6年至 1 995年共报告脊灰 43 4 3例 ,年均发病率1 .1 8/1 0万。随着消灭脊灰活动的深入开展 ,淮安市脊灰发病率逐年下降 ,1 991年淮安市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监测系统 ,现将 1 991~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AFP病例资料来自 AFP监测系统 ;病例粪便标本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 Hep- 2和 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 结果2 .1 流行特征2 .1 .1 基本情况  1 991~ 2 0 0 1年淮安市共报告AFP病例 3 5 5例 ,其中确诊为非脊灰的 AFP病例3…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天津市2 0 0 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天津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了17例AFP病例,按照病例分类标准,全部为脊灰排除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 2 7/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 0 % ,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 0 0 3年全市常规免疫共接种口服脊灰疫苗(OPV) 2 93714人次,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达99 .2 3% ,对全市2 15 6名儿童调查OPV接种率为98 .5 8%。2 0 0 3年12月5~10日和2 0 0 4年1月5~10日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城乡结合部及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查漏补种活动,共调查流动儿童175 30人,查出≥12月龄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儿童4 36 4人,占调查流动儿童的2 4 . 9% ,两轮共补服OPV 2 4 6 70人份。两轮质量评估共调查3189名儿童,除3人拒服外,未发现漏种儿童。结论 天津市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阳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残留麻痹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 - 2009年江苏省(AFP)病例1 548例,采集粪便标本1 540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PV),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540例中,检出PV60例,检出率3.90%,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例散在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岁组阳性病例均高于1~2岁和≥3岁组;<1岁组、未服苗或服苗<3次、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60d的PV阳性AFP病例残留麻痹率均较高;首次服苗并分离出混合型脊灰病毒的5例病例均残留麻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总发生率为0.29/100万,首次服苗后为1.56/100万.结论 江苏省仍有一定数量的脊灰疫苗株阳性病例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发生;年龄、服苗史、服苗与麻痹时间间隔是残留麻痹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实现全国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根据卫生部部署,在宁夏开展脊灰糖丸疫苗“扫荡”式免疫活动。方法 2000年1月、3月、4月共3轮对所有0-9岁儿童采取挨门逐户、力求一个不漏的扫荡式的免疫方法,同时在县级以上医院和服苗现场搜索1998年以来发病的AFP病例,并经专家核实诊断。结果 本次“扫荡”式免疫共投入人力53111人次,3轮应服苗儿童2808860人,实服苗2772577人,平均服苗率98.71%,常住零剂次儿童由第1轮的2.10%,第2轮时下降为1.06%,现场快速评估结果与报告服苗率一致。共搜索出疑似AFP病例112例,经确诊其中AFP病例68例。结论 今后要加强报告工作,提高AFP病例的报告质量,完善健全AFP主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质量 ,保持无脊灰状态。按照《2 0 0 3~ 2 0 1 0年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行动计划》的要求 ,在全省开展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工作。结果显示 :2 0 0 3年报告 1 74例AFP病例 ,分布在 1 1个市的 82个县 (区、市 )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 0 3/ 1 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96 5 5 %,粪便标本送检及时率 95 40 %,随访表送达及时率 99 43%。市级和县级卫生防疫站零病例报告及时率 95 70 %和 93 0 0 %。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99 31 %,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接种率第 1轮 97 81 %,第 2轮 98 1 8%。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保持在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