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Apofix椎板夹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Apofix椎板夹固定。结果随访5~24个月,脱位纠正,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颈部不稳感消失,按照JOA评分法,术前平均为8.3分,术后平均为14.6分。结论Apofix椎板夹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术后无需坚强的外固定,具有操作技术难度小、手术风险低、安全、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C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后,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的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2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者采用枕颈内固定(Aixs)植骨融合术,对无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且无需行椎管减压的寰枢椎骨折采用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16.8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X线片复查提示椎体侧块关节突和枕骨髁部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现象,植骨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Aix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Apofix内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2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其中齿状突Ⅱ型10例,Ⅲ型14例,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8例;椎板间ATLAS钛缆系统固定或Apofix椎板夹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10例;改良后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6例。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颈椎活动度的保持以齿状突螺钉固定最佳,后路椎板间固定和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病例颈椎旋转度丧失较多;7例出现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术后D级5例、E级2例,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内置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无复位丢失。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只有在齿状突螺钉禁忌时才考虑采用寰枢椎融合;坚强内固定是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有力保障,改良Magerl联合Gallie三点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是实施后路寰枢椎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Apofix椎板夹内固定在寰枢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夹内固定在寰枢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4月至2004年7月,在颈后路切开复位手术中采用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41岁。寰枢椎脱位5例,齿突骨折25例。齿突骨折中有新鲜骨折21例,陈旧骨折、骨不连4例;AndersonⅡ型骨折23例,Ⅲ型骨折2例。颅骨牵引复位后,于术中显露寰枕间隙、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置入Apofix椎板夹的上、下椎板钩。将取自髂骨的植骨块植入C1,2椎板间隙,夹紧连接杆完成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46个月,平均27个月。颈椎完全复位28例,不完全复位2例。术中平均出血65ml,手术时间70 ̄150min。术后颈围保护下坐起时间平均为术后第3天(第2~6天),无脊髓损伤或损伤较轻者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为术后第7天(第2~10天)。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16例,术后5例上颈椎神经根压迫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11例脊髓损伤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2级1例、1级8例、2例无变化。未发生椎动脉、神经根、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Apofix椎板夹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为颈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0年12月对8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63岁,平均41.6岁.急性外伤性脱位2例,陈旧外伤性脱位3例,先天性畸形致脱位3例.术前枕颈部疼痛5例,斜颈4例,有高位脊髓受压症状5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3例.术前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不能复位者3例,行常规颅骨牵引,隔日行床旁X线片检查显示,1例获得复位,2例纵向牵引至最大重量仍复位不佳,再换成双向牵引,复位满意后再行手术治疗.均采用UCSS螺钉进行Magerl手术;4例同时采用Apofix椎板夹固定,4例同时采用Vertex椎板夹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60min,平均106min;术中出血量80~550ml,平均200ml.术中和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颈痛、斜颈消失;5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患者中,术后2例恢复至E级,3例仍为D级.随访10~35个月,平均16.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6±0.5个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裂和椎板夹松脱.结论: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操作相对简单,早中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Apifix与Simmons方法在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寰枢椎融合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减压,后路融合、Apifix或Simmons内固定,Apifix29例,Simmons32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11~65岁,平均35.9岁。寰枢椎脱位23例,新鲜齿状突骨折1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9例,先天性脱位5例,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单侧椎弓骨折3例,一侧关节脱位2例。结果:Simmons组椎体移位1例,植骨未融合2例,钢丝断裂2例。术后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两者无差异。结论:Simmons对旋转和侧移位控制能力差,无法控制平移;Apofix与之相比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Apifix与Simmons方法在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寰枢椎融合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减压,后路融合、Apifix或Simmons内固定,Apifix29例,Simmons32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11—65岁,平均35.9岁。寰枢椎脱位23例,新鲜齿状突骨折1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9例,先天性脱位5例,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单侧椎弓骨折3例,一侧关节脱位2例。结果:Simmons组椎体移位1例,植骨未融合2例,钢丝断裂2例。术后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两者无差异。结论:Simmons对旋转和侧移位控制能力差,无法控制平移;Apofix与之相比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现在流行的对寰椎枢椎间不稳,半脱位,能复位不愈合的齿状突骨折等的治疗,大多采用在寰椎枢椎后弓间植一髂骨块,再用钢丝结扎(Gallie或Brooks法),钢丝要穿过后弓下面,手术有一定风险,还有用椎板夹(Halifaxclamp),不锈钢钩钩住寰椎和枢椎后弓的左右两侧固定植骨块,此法固定植骨块不易贴合,且上下拉合对寰椎前移常复位不满意,因为此法无向后牵拉寰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后路植骨APOFIX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导致的寰枢椎关节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损伤,早期可伴脊髓损伤,或随着病程进展最终出现神经根刺激和脊髓压迫症状。使用Apo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此类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植骨块愈合率高等优点。我们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1例,其中18例采用此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Ⅱ型(Anderson分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伴有寰枢椎的脱位或半脱位,所有患者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枕颈部疼痛明显,术前常规采用颅骨牵引,平均3.5 d。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折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钉棒系统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与钛缆固定。结果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4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13.
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颈椎失稳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颈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颈椎不稳者行后路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术,其中资料完整的共24例,不完全性Jefferson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8例,齿状突骨折5例(包括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3例,单侧关节突脱位2例,下颈椎退变引起不稳5例。结果:随访6个月~3年,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现明显复位丢失、椎体移位征象。结论: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术后仅需轻便的外固定,可早期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本院骨科1999年1月-2001年7月收治的25例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的临床情况、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同时参照相关献探索目前对该病的诊治进展。结果:FieldlingⅠ、Ⅱ型病人可以大部分经早期保守治疗获得治愈,两例经后路改进型Halifax椎板夹复位固定获得良好治愈。结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多发于青少年。发病后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保守治疗为首选,若无效可行寰枢融合术。而改良型Halifax椎板夹和自体骨移植是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和分析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结果,并对其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对15例寰枢椎不稳及13例寰枢椎脱位患进行手术治疗,15例寰枢椎不稳均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寰枢椎脱位病例中,8例经颅骨牵引寰椎完全或大部分复位,系采用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牵引后不能复位,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结果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1周死亡,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复发,给予颅骨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其余病例随访3~24个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寰枢椎及枕颈部植骨在半年左右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术前应熟悉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各自影像特点,并对其解剖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特点认识清楚,正确地选择手术方法,术中仔细操作,便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18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寰枢椎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单纯固定融合14例,加行颈椎管成压术者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1.8~3.6)h,平均出血量380(150~680)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18例患者获得6月~3年随访,获得良好寰枢椎骨性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寰枢椎保持复位位置;术后脊髓功能(JOA17分法)改善率82.3%,其中优12例,良4例,有效2例。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寰枢椎进行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一次完成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病人采用了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结合软支架外固定。结果:寰枢椎全部骨性愈合,脊髓损伤恢复优良率为72.7%,结论: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术结合软支架外固定,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使病人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8.
椎板钩加压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寰枢椎不稳者行C1-2 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Apofix及Halifix)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 6例 ,陈旧性齿突骨折伴横韧带断裂 1例 ,齿突骨折骨不连结 1例。术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 随访 3个月~ 5年 ,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对寰枢椎不稳可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术治疗 ,椎板钩内固定术无需椎板下穿越钢丝 ,避免了钢丝断裂及松脱。而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价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共治疗寰枢椎脱位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齿突游离小骨6例,横韧带断裂4例。术前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脊髓神经功能分级(2000年修订):C级3例;D级12例;E级6例。结果随访3~25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21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D级5例;E级16例。无患者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结论与传统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相比,本术式操作简便易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且能够在术中对寰枢椎进行加压复位,有利于提高术后临床疗效。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双侧经寰枢椎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板挂钩固定及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方法 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15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术中顺利,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均症状缓解、功能恢复,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2.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双侧经寰枢椎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板挂钩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