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者有幸跟随王忠诚院士开展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18载,从第1例脑干肿瘤手术到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颅底与脑干病房每年收治近百例脑干肿瘤病例,脑干肿瘤的治疗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国内脑干手术较前也有较大发展,脑干手术的成功病例报道经常能见诸媒体。由于脑干位置的特殊性,脑干肿瘤的手术风险性较大,有必要对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再次梳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CT和MRI临床应用,脑干肿瘤已可获得确切的诊断.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国内开展脑干肿瘤手术亦较多.我院自2000年7月6日至2002年7月5日共收治桥脑肿瘤多例,其中8例全部经枕下中线第四脑室入路,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干肿瘤     
Giovanelli分析了1947至1972年25年期间所见的124例脑干肿瘤病人,16岁以下的小孩56例,成人68例,其发生率分别占同期小儿脑瘤的9%和成人恶性脑瘤的1.5%。以上病例都经手术证实或符合White氏脑干肿瘤的标准:(1)有肯定的脑干受累的临床征象;(2)经放射学检查证实;(3)经疾病发展的全过程证实。本组大多数病人符合于脑干肿瘤的典型临床表现。其表现和发展在小儿与成人之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6例脑干肿瘤病人,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1例,改善3例,无变化2例,无一例术后死亡。作认为脑干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弥漫性脑干肿瘤不适合手术治疗,局限性脑干肿瘤,囊性脑干肿瘤,颈髓延髓交界处脑干肿瘤及背侧外生性脑干肿瘤适合手术治疗。其中囊性脑干肿瘤,颈髓延髓交界处脑干肿瘤,背侧外生性脑干肿瘤常能做到肿瘤的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占位性病变(附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干占位性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6年手术治疗的13例脑干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及生长模式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脑干不同位置、不同类型肿瘤生长模式不尽相同。本组镜下判断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脑干肿瘤,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方法得当,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干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适应证、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2例脑于肿瘤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32例脑干肿瘤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术后患者颅神经症状明显好转22例.变化不明显7例,加重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MRI为脑干肿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精细的术中操作,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脑干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外科干预的临床意义及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1例经头部MRI诊断为脑干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施行肿瘤切除。后正中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3例,乙状窦前入路2例,颞下入路1例。术后行适形放疗3例,替莫唑胺(TMZ)口服化疗3例,宁得朗(ACNU)+顺铂(DDP)化疗2例。结果其中全切4例(2例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近全切4例(2例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胆脂瘤),大部分切除2例(均是胶质瘤),活检1例(胶质瘤)。无手术死亡,除1例6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外其他患者均存活。结论脑干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部位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手术对脑干良性肿瘤及局限性分化良好胶质瘤效果满意,对一些恶性肿瘤可减少瘤体积,减轻症状,为下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机会。但对弥漫型生长的胶质瘤效果不佳,对术前已行放射治疗的脑干胶质瘤手术应慎重。对手术有残留的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及化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6例脑干肿瘤病人,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1例,改善3例.无变化2例,无一例术后死亡.作者认为脑干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弥漫性脑于肿瘤不适合手术治疗,局限性脑于肿瘤、囊性脑干肿瘤、颈髓延髓交界处脑于肿瘤及背侧外生性脑干肿瘤适合手术治疗.其中囊性脑干肿瘤、颈髓延髓交界处脑于肿瘤、背侧外生性脑干肿瘤常能做到肿瘤的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9.
脑干占位性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再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已较广泛被人们所接受.本文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1],总结近年来的工作. 临床资料 从1991年1月~1997年8月,我们手术治疗脑干占位性病变45例.脑干肿瘤仅行脑室-腹腔分 流术者不计在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30岁(7~64岁).  相似文献   

10.
大型听神经鞘瘤与脑干、小脑关系的分型初探:5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与脑干、小脑的位置关系对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影像资料及手术录像 ,将我科近 6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 5 5例大型听神经鞘瘤分为I型 (脑干腹侧型 )、Ⅱ型 (脑干小脑型 )和Ⅲ型 (嵌入型 ) ,统计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预后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为 91% ;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 80 % ;听神经解剖保留率为 2 2 % ;本组无死亡。嵌入型肿瘤手术难度最大。结论 熟悉桥小脑区相关静脉的解剖 ,根据肿瘤与脑桥、小脑的位置关系分型 ,采取相应的手术策略 ,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脑干血管母细胞瘤(BSHs)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不伴VonHippel-Lindau病的单发BSHs。结果33例BSHs占同期单发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15.5%。男性1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MRI和DSA是主要诊断方法。肿瘤位于延脑14例、桥延脑9例、桥脑6例和延颈髓4例。实质性29例,囊性4例。脑干外型25例,脑干内型8例。小型(≤3cm)5例、大型(3.1~4cm)19例和巨型(>4cm)9例。术前供血动脉栓塞12例。10例亚低温伴/不伴降压麻醉。肿瘤全切31例(94%),不全切2例(6%)。手术死亡2例(6%),均为外生型和实质性肿瘤。31例病人平均随访5年,KPS≥80分25例(80.6%),60~70分4例(12.9%),40~50分2例(6.5%)。结论BSHs多为实质性,可分脑干内型和脑干外型。囊性脑干内型术后疗效优。巨大型实质性BSHs仍然是处理难题。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亚低温降压麻醉、显微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心肺精心处理等综合措施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病理级别相同的儿童和成人脑干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级别相同(WHO分级Ⅱ级)的脑干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儿童组10例,成人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疗效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肿瘤侵犯脑神经数目,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病人性别、MRI显示肿瘤有无强化、肿瘤部位、大小、切除程度,入院时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儿童组平均生存16.5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55.6%,成人组平均生存35.2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83.3%;成人组脑干星形细胞瘤预后优于儿童组(P=0.005)。结论病理级别相同的成人和儿童脑干星形细胞瘤,成人预后好于儿童;与成人比较,儿童脑干星形细胞瘤浸润生长明显。  相似文献   

13.
自1993年7月至1995年11月我们对4例大型脑干肿瘤施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病人,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35(17~55)岁。4例病人均有脑干占位病变的3类体征即脑神经核及脑神经体征、长束  相似文献   

14.
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1998年2月~2001年2月间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21例脑干肿瘤病例。结果15例肿瘤全切,6例大部或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脑干肿瘤,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脑干腹侧肿瘤采用远外侧入路,5例脑干外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3例,1例脑干背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分级Ⅰ级1例,Ⅱ级11例),部分切除1例(Simpson分级Ⅳ级)。3脑干腹侧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半年恢复正常;1例因脑脊液漏,引发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而死亡。存活12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77.31±38.25)个月;1例脑干外侧肿瘤出现脑积水,1例复发,其余10例无复发、正常生活。结论 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椎动脉、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组织,显微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在脑干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术中监测手段。方法对18例脑干肿瘤病人,用同一进口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作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干肿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及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明显延长(P<0.01),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是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手术中及手术后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减少或避免病人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1例。P组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4~12mg/(kg·h),右美托咪定0.5μg/(kg·h)。I组吸入1.5%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泵注,2组BIS均维持在40~5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干(T3)、切除肿瘤(T4)和术毕(T5)6个时间点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N2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以及波间潜伏期延长;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5%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8.
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脑干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 0例脑干肿瘤经枕下中线或中线旁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症状消失6例,好转2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6例(Ⅰ级1例,I~Ⅱ级5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结论脑干肿瘤的切除率和预后与肿瘤性质和生长方式有密切关系。显微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以解除患症状和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位于延髓,其中单纯位于延髓3例,累及上颈髓3例,累及脑桥3例,累及小脑1例。均经枕下后正中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辅助放疗2例。病理诊断为神经节胶质瘤。随访3个月~12年,失访2例;存活7例,未见肿瘤复发;术后4个月因急性呼吸道梗阻死亡1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脑干神经节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主要切除突出到脑干外及脑干内相对表浅的肿瘤。脑干神经节胶质瘤预后较好,后组脑神经麻痹是其主要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Dandy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对25例脑干腹外侧肿瘤采用改良Dandy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者24例,保留有效听力者14例,术后并发皮下积液1例,出现短暂Ⅸ-Ⅺ颅神经刺激症状2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死亡1例。结论改良Dandy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肿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