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直视手术。经翼点入路,以Mayfied三头钉头架固定头部,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至中线发际内作弧形切口。根据需要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再解剖瘤颈。结果 54例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成功,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评分为好的患者48例,差者3例,死亡3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路径最短,视野角度最大,是手术治疗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单孔双置管法(一根指向前方进行冲洗,另一根指向后方进行引流)对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进行手术处理.结果 50例病人血肿均彻底引流,回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单孔双置管法是处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彻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牙齿磨损是导致成年人牙本质敏感、牙髓暴露、引起牙齿疼痛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展到一定程度
称为牙齿重度磨损,严重的影响着口颌系统的功能。以下将从牙齿磨损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并发症
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30岁。脑出血术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月余, 于2021年11月3日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既往于2017年以"左侧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 诊断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 于2018年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 bypass), 术后均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于2021年5月23日 01:00左右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 急诊头颅CT及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右侧额颞叶出血继发脑室出血, MMD, 右侧颈内动脉C6段与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部动脉瘤。急诊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大骨瓣减压术, 术毕颞肌直接贴附脑表面, 硬脑膜敞开未予缝合修补。患者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本次入院查体:神清语利, 头右侧额颞顶部约13 cm×10 cm颅骨缺损, 骨窗稍塌陷, 张力不高。右上肢肌力3级, 右下肢肌力4-级, 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80分(轻度功能障碍)。于2021年11月5日局部麻醉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右侧颈内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单纯采取额颞颧入路切除肿瘤13例,联合上颌窦前入路1例,联合下颌骨截断外旋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近期并发症:脑神经损伤6例,脑脊液漏2例,咬合错位2例,及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颅中窝沟通性肿瘤主要采用额颞颧手术入路切除,术中将颧弓断离,切除髁状突,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结合显微外科良好的照明、灵活的头位变换,可以较好地暴露并切除肿瘤。肿瘤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时,可截断下颌骨扩大后部视野,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嗅沟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底脑膜瘤.我科于1997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21例嗅沟脑膜瘤行单侧额下及双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科采用耳后小骨窗三叉神经感觉根电灼治疗12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sia,TN)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6 ~72萝,病程1.5~14年,平均6.3年。患者发病均为单侧颜面部骤然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持续时间为12s~2min。疼痛部位于右侧者7例,左侧5例。  相似文献   
8.
神经导航系统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它是经典立体定向技术、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微侵袭手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神经外科领域开展的一门新技术[1].神经导航技术为术中精确定位及脑内微创手术创造了条件.我院自2005年9月以来应用美国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完成28例颅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例1女性,31岁,主因突发头痛半月余,恶心、呕吐6 d入院。入院查体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团块样占位病变,第四脑室形态欠佳。颅脑MR I检查见右侧桥小脑角区4·5 cm×3·0 cm×3·5 cm稍长T1、不均匀稍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右内听道口扩大,桥脑右侧及右小脑半球受压,第四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稍扩大,小脑扁桃体下端略低于枕骨大孔水平(图1)。行电测听检查,右耳高频听力下降。脑干诱发电位示左侧Ⅰ~Ⅴ间期正常,右侧Ⅰ~Ⅲ间期2·82 m s,Ⅰ~Ⅴ间期4·48 m s均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4例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TA-MCA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1个月、3个月的脑血流指标(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统计治疗后血管重建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均提高,达峰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管重建为0级、1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2级、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管重建为0级、1级比例低于对照组,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