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分为左侧桡动脉100例及右侧桡动脉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导管到位所需时间、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结果 右侧桡动脉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6.25%,左侧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对比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桡动脉组导管到位时间比右侧组患者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主要为导管打结、血管痉挛、局部血肿等,右侧桡动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5%)明显高于左侧桡动脉(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右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均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两侧入路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左侧入路导管造影到位时间更短,同时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腹腔镜下行Ivor-Lewis术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Ivor-Lewis组50例于胸腹腔镜下经胸、腹两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并胃代食管右胸内吻合术,同期McKeown组42例于胸腹腔镜下经胸、腹、颈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Ivor-Lewi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92.5±36.7)min,短于McKeown组的(326.4±55.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85172.3±20338.4)元,高于McKeown组的(70838.1±21153.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0%,低于McKeown组的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Ivor-Lewis组3例出现转移,5例死亡,一年生存率为90.0%;McKeown组2例出现转移,3例死亡,一年生存率为92.9%,两组患者的转移率和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or-Lewis术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癌清扫彻底、分期明确,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McKeown术,但手术费用相对略高,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4例行左胸入路治疗(左胸组)和42例行右胸入路治疗(右胸组)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种径路的手术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率。结果:左胸组清扫淋巴结12.1±5.3枚,右胸组清扫淋巴结16.9±6.4枚(P<0.05);左胸组3年复发率高于右胸组(P<0.05),3年总生存率低于右胸组(P<0.05);左胸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53%,低于右胸组的47.62%(P<0.05);左胸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5.5±38.9 min和459.4±50.2mL,优于右胸组的288.3±49.8min和519.1±69.2 mL(P<0.05)。结论:经右胸入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但可减少淋巴结复发,并提高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围术期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数、随访淋巴结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28.04枚vs 18.23枚)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5.52枚vs 2.25枚)比较,三野清扫组均多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其中三野清扫组48例,二野清扫组47例;随访期间三野清扫组患者的淋巴结复发率为37.5%(18/48),明显低于二野清扫组的53.2%(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6.3%(27/48),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38.3%(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该术式下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左胸两切口及右胸三切口两种不同手术路径在胸中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右胸入路组和左胸入路组各57例,分别选择右胸三切口和左胸两切口的路径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左胸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右胸入路组,右胸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左胸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右胸入路组3年复发率低于左胸入路组、生存率高于左胸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三切口路径虽然相对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增多,但以其良好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可显著提高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胸下段食管癌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左胸与右胸入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针对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进行均分,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恢复时间、2年期存活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手术情况和恢复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2年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左胸组2.5%明显较少(右胸组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胸入路和右胸手术入路治疗,对于胸下段食管癌的存活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同时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患者恢复情况均相近,但是左胸入路并发症较少,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以期通过治疗积极改善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的最佳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收集胸中段食管癌 82 3例分两组 :A组 (弓上吻合组 ) 3 2 1例 ,B组 (颈部吻合组 ) 5 0 2例 ,比较两组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 ,5年生存率。 结果 :A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于B组P <0 0 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两组 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3年生存率B组高于A组P <0 0 5。5年生存率有显著意义P <0 0 1。 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颈部吻合术 ,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左胸入路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胸中段食管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29例局部晚期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手术组(B组)与手术组(A组),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累计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A组:78%、28%、16%,B组:89%、50%、23%,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5.5、32.7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0、31.0个月,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胸中段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手术较直接手术有优势,且未增加手术难度,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髋臼双柱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月62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35例,B组27例.A组行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B组行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采用改良的D'Aubigne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按Matta评定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4.29%高于B组74.07%,差异明显(P<0.05).A组关节功能优良率88.57%高于B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B组37.0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效果较好,可提高骨折复位质量与关节功能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魏长江 《中外医疗》2016,(28):101-103
目的:探讨右侧开胸食管癌手术中对侧胸膜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胸中段食管癌右侧开胸两切口手术修补和不修补患者病历资料各23例(修补组和未修补组),修补组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进行胸膜修补,未修补组行常规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修补组中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中胸腔积液3例,胸胃排空障碍3例,1例胸胃纵隔疝,发生率为3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5)。结论对右侧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胸膜修补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明军 《中外医疗》2013,32(17):13-14
目的探讨经右胸及左胸治疗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寻找有效的手术径路。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右胸入路手术(观察组)和40例经左胸入路手术(对照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转移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入路手术治疗食管癌操作相对复杂,并发症较多,手术创伤大,但是手术疗效好,术后复发率低,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150例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3组:三切口根治术组55例、左胸一切口根治术组50例、胸腹联合根治术组45例,观察3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转移度、平均住院天数.三切口根治术组、一切口根治术组、左胸腹联合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6%(13/55)、24.0%(12/50)、20.0%(9/4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P>0.05);3组转移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切口根治术组、一切口根治术组、左胸腹联合根治术组住院天数分别为(27.56±10.11)d、(26.33±11.54)d、(25.75±9.89)d,3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856,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三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经左胸腔和经腹贲门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治疗,在手术入路上,观察组患者行经腹手术入路,对照组患者行经左胸腔手术入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3%,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1年内的生存率和3年内的生存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左胸腔入路,贲门癌根治切除术选择经腹入路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2008-2010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19例,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46例(三野组),接受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共73例(二野组)。结果:三野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58.7%)明显高于二野组(39.7%)(P<0.05),主要
差别在于三野组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1.7%)和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与二野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1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和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别主要体现为三野组患者较高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3.5%,三野组显著高于二野组(P<0.01)。结论: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彻底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建议对排除远处转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CS组)与单纯手术治疗(S组)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局部晚期食管癌(cT3-4N1M0)患者117例,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42例,单纯手术治疗75例.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将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率达11.9%,部分缓解率达47.6%,总有效率为59.5%.CS组手术切除率为100%,S组为8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S组术后病死率为0,S组为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声音嘶哑、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组术后第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57.4%、31.7%,S组为81.3%、49.4%、26.4%,CS组总生存率稍高于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进一步分层分析,化疗有效患者(CR+PR)第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71.1%、51.8%,相对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化疗有效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且不增加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和胸腔内吻合术对高龄食管癌患者食管次全切除术术后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吻合口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部吻合组(52例)和胸腔内吻合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颈部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7%(4/52)、3.8%(2/52)、28.8%(15/52),均显著低于胸腔内吻合组的22.5%(9/40)、20.0%(8/40)、67.5%(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颈部吻合组上切端癌残留率和总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3.9%(2/52)、7.7%(4/52),均显著低于胸腔内吻合组的17.5%(7/40)、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胸腔内吻合组(69.2%比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食管次全切除术后应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3D-CRT治疗,观察组采用3D-CRT联合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比较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33/41),高于对照组的58.54%(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化疗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2年、3年生存率,其效果优于单纯3D-CRT放疗。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对胸中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综合疗效,将16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左胸路径组70例和右胸路径组90例。左胸路径组患者行左胸两切口入路手术,右胸路径组患者行右胸三切口手术入路。结果显示:与左胸路径组相比,右胸路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淋巴结清扫率明显升高(P<0.05),1年转移率、3年转移率明显降低而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VEGF、VEGFR、HI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TE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右胸路径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因此,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对胸中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清中VEGF-HIFα-PTEN表达水平和肿瘤转移有不同影响,临床上应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何胜利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76-187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经后方入路的45例作为A组,侧前方入路的47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2.2%,明显低于B组的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B组为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