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伟华 《当代医学》2016,(36):72-73
目的:观察并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探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干扰素凯因益生进行长达1年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进行分析对比,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乙型肝炎DNA(HBV-DNA)载量。结果治疗后,应答患者有32例,无应答患者18例;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平均病程分别为(3.30±1.25)年及(5.45±1.45)年;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5±8.59)岁、(32.69±5.69)岁,比较2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患治疗前后AL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应答组患者以及无应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ALT、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接受治疗前的ALT水平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韩一梅  陈志娟  孙斌  张珺  王成  张辉 《西部医学》2022,34(6):908-912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联合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20年9月诊治的肝衰竭患者12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给予MGIG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给予MGIG联合SA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TBil、ALT、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T、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自发性腹膜炎以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腹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Me联合MGIG在肝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其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靶向治疗疗效预测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Ⅲ b 期、Ⅳ期NSCLC 患者94 例、肺部良性疾 病78 例及体检健康者70 例分别作为NSCLC 组、良性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MIC-1 水平。NSCLC 组均接受靶向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NSCLC 组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NSCLC 组血清MIC-1 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 <0.05);NSCLC 组不同 TNM 分期的MIC-1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靶向治疗方案及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 组均接受靶向治疗,治疗3 和5 个月MIC-1 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降低(P <0.05);治疗前,治疗1、3 及5 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治疗5 个月时,治疗有效率32.98% ;Kaplan-Meier 法估计生存率,NSCLC 组中位生存 时间(MST)为17.9 个月。以1 390 pg/ml 为临界值,将其分为MIC-1 ≤ 1 390 pg/ml 组(59 例)和MIC- 1>1 390 pg/ml 组(35 例),两组3 年生存率分别为33.90% 和14.29%(P <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TNM 分期、 EGFR 基因突变及MIC-1 水平是影响NSCLC 组MST 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C-1 水平与Ⅲ b 期、Ⅳ期 NSCLC 组TNM 分期和靶向治疗效果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CHC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重组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周采集静脉血,检查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HCV-RNA水平。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多种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早期应答(ER)、完全应答(TR)和持续应答(SR)率均高于对照组,无应答(NR)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Ⅰ型组患者TR率和SR率高于Ⅰ型组,部分应答(PR)率低于Ⅰ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患者ER、TR和SR率高于高病毒载量组,PR率低于高病毒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患者年龄和肝硬化比例低于非TR组,ER率、基因非Ⅰ型和高HCV-RNA水平比例高于非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硬化、ER率、基因型和HCV-RNA水平进入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CHC较理想的选择;年龄、肝硬化、ER率、基因型、HCV-RNA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殷爱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2):121-123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5例单独使用ADV治疗,治疗组45例使用ADV联合LAM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 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明显,两组患者的HBV DNA和ALT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3个月HBV DNA载量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的6、9、12个月的HBV DNA载量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3、6、9个月的ALT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12个月后,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 DNA的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6个月以后,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3、6、9、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9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CHB病人46例,应用IFN-α治疗48周,根据IFN-α疗效将其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评价病人的宿主、病毒载量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答组治疗前HBV-DNA载量显著低于无应答组,ALT水平显著高于无应答组(t=2.381、2.800,P<0.05);HBeAg阳性病人的应答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病人(x2=4.193,P<0.05);应答组在治疗12周时HBV-DNA载量下降>2 log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应答组(x2=4.278,P<0.05).结论 治疗前HBV-DNA载量低、ALT水平高和HBeAg阳性以及治疗12周时HBV-DNA应答情况可以作为IFN-α治疗CHB病人48周时应答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2月-2015年8月选取在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将纳入患者分为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组〔血浆皮质醇(COR)>3.0 μg/dl,n=80〕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组(血浆COR≤3.0 μg/dl,n=4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康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浆COR水平、肺功能检查指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组第1次达撤机标准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长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组血浆COR水平均低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CO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组FVC、FEV1/FVC低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并促进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恢复;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影响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进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苏毅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980-98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能力及免疫应答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68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 μl/次,每周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双环醇25 mg/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HBV DNA载量以及机体免疫应答发应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HBeAg消失率29.41%,转换率为35.29%,HBsAg消失率23.53%,转换率为20.59%,对照组HBeAg消失率5.88%,转换率11.76%,HBsAg消失率0,转换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能有效抑制CHB患者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γ-干扰素治疗,治疗纽采用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12周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纽患者肝功能、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观察肝脏影像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水平治疗后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血清HA、LA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是有效的抗慢性己肝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CHC患者264例,给予INF-α2b 5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5mg·kg-1,每日1次口服,疗程48周。检测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12、24、48和72周)患者HCVR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治疗中反弹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与应答的关系。 结果: 264例患者中171例(64.8%)获得SVR,37例(14.0%)治疗中反弹,47例(17.8%)复发,9例(3.4%)无应答。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易获得SVR(P<0.05)。经抗病毒治疗,4组患者血清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下降,且12周时下降最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反弹组患者在48周时ALT和AST回升,复发组患者停药后24周时ALT和AST回升,直至停药后24周SVR组患者的ALT和AST可维持稳定。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ALT和AST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应答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始终高于SVR组、复发组和治疗中反弹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直至停药后24周可以维持稳定。在治疗24周时,无应答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SVR组和治疗中反弹组患者(P<0.05)。 结论: CHC患者基线ALT水平可能与病毒学应答有关。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尤其SVR患者改善更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发或反弹,转氨酶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11.
杨生丽 《中外医疗》2014,(33):132-13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栓塞90例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肺栓塞患者中,大面积栓塞45例患者分为实验A组,将另外小面积栓塞45例患者分为实验B组,将45例体检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分析3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实验A组和实验B组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PO2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实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实验A组和实验B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肺栓塞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ibroScan监测肝硬度值与艾滋病(AIDS)合并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60例AIDS合并CHC患者,依据抗HCV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分为有应答组(n=50)、无应答组(n=1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CP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肝硬度值,分析AIDS合并CHC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探讨AIDS合并CHC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影响因素,分析肝硬度值对AIDS合并CHC患者抗HCV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应答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HCV RNA、AST、ALT与CⅣ、CPⅢ、LN、HA、肝硬度值均高于有应答组,A/G比值低于有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合并CHC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肝硬度值与血清CⅣ、CPⅢ、LN、H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HCV RNA、LN、HA、肝硬度值均为AIDS合并CHC患者抗HCV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肝硬度值预测AIDS合并CHC患者抗HCV治疗效果为无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当治疗前肝硬度值取截断值14.46 kPa时,其预测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2.00%。结论 FibroScan监测AIDS合并CHC患者肝硬度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且能辅助临床预测抗HCV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有效率为65.2%,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ALB、PTA无影响,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紧缺的限制,无输血感染及血浆过敏的风险,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叶泉忠  王霞明  徐正才  黄佩佩  胡云 《浙江医学》2020,42(12):1268-1272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效果及对患者Ⅲ型前胶原肽(PCⅢP)、Ⅳ型胶原(Ⅳ-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NAFL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TC、TG、LDL-C、HDL-C,透明质酸(HA)、PCⅢP、Ⅳ-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HOMA-I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γ-GT、TG、TC、LDL-C、HA、PCⅢP、Ⅳ-C、FFA、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HDL-C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能够显著减轻患者肝功能损害,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肝纤维化和胰岛素抵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杨超  周海英 《浙江医学》2022,44(8):851-854,858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老年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至12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02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并在此基础上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ST、AL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AST、ALT和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HA、LN、PC-III和IV-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IL-2和IFN-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老年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减轻细胞炎性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紊乱,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存质量(QOL)分析在不同类型干扰素(INF)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4年5月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住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的患者140例。根据使用IFN类型分为A组(62例)、B组(78例)。A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及HCV基因型、病毒学应答情况,并进行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HCV 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基因型患者HCV 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高于B组(P<0.05);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1b基因型患者的RVR、EVR高于B组(P<0.05)。A组疲劳(FA)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1b基因型患者的情感(EF)、系统症状(SS)、焦虑度(WO)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1b基因型患者的活动能力(AC)、EF、SS、WO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 引入QOL分析对不同类型INF治疗CHC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IFNα-2b的疗效优势更显著,非1b基因型患者或可优先选择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夏 《浙江医学》2018,40(16):1833-1836
目的探讨抗-HCV-IgG抗体以及血清HCV-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312例和同期在院体检健康人群300例,分别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抗-HCV-IgG抗体滴度及血清HCV-RNA载量,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组合血清HCV-RNA载量和肝功能关系。结果丙型肝炎组中,抗-HCV-IgG阳性率高达81.41%,HCV-RNA阳性率高达90.71%;而健康对照组中抗-HCV-IgG阳性率仅3.67%,HCV-RNA阳性检出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患者单纯抗-HCV-IgG检测与HCV-RNA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CV-RNA载量在104~106区间时抗-HCV-IgG阳性率最高(40.71%)。227例抗-HCV-IgG抗体及HCV-RNA均阳性患者中,HCV-RNA载量与抗-HCV-IgG抗体S/CO值呈正相关(r=0.579,P<0.05)。抗-HCV-IgG抗体及HCV-RNA均阳性与抗-HCV-IgG抗体阳性或HCV-RNA阳性两种不同结果患者ALT、AST异常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CV-RNA及抗-HCV-IgG抗体均阳性者HCV-RNA载量和ALT水平呈正相关(r=0.583,P<0.05);而HCV-RNA阳性、抗-HCV-IgG抗体阴性者HCV-RNA载量和ALT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05);HCV-RNA阴性、抗-HCV-IgG抗体阳性者HCV-RNA载量和ALT水平亦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单一抗-HCV-IgG抗体或单一血清HCV-RNA检测用于丙型肝炎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寻找抗-HCV-IgG阳性检出率最高的HCV-RNA载量区间,将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但对于不同结果类型患者,HCV-RNA载量和ALT水平相关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4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ALT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hs-CRP及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AL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ALT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137,r=0.211,P〉0.05)。结论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10-113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129 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4)患者采用水飞蓟宾+恩替卡韦用药方案,对照组(n=65)患者采用单药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 Ⅲ)及Ⅳ型胶原(type Ⅳprecollagen,Ⅳ-C)、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及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C Ⅲ及Ⅳ-C 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MDA 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93.75%、46.88%)均高于对照组(78.46%、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飞蓟宾+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对老年患者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聚乙二醇α-2b干扰素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并按照治疗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最低水平为治疗48周;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能够预测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