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报告9例腰椎椎间隙感染,用间断冲洗引流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在C型臂X线机下运用经皮穿刺进入感染椎间隙,抗生素液进行间断冲洗引流。L4、5椎间隙8例,L5S1椎间隙1例。冲洗时间3~17 d,平均8 d。绝对卧床时间31~66 d,平均50 d。结果症状缓解最早在术后3 h,最晚13 h。9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个月。疗效评定根据改良的Macnad评分标准,优良率超过89%。结论间断冲洗引流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抗生素液直接到达感染椎间隙,有效控制感染,很快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隙冲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共80例83个椎间隙,其中L4-5间隙35例,L5S1间隙40例,L3-4间隙2例,L4-5L5S1双间隙3例。行开放式手术38例,椎间盘镜下手术42例。采用椎间冲洗43例,未冲洗37例。结果术后仍感腰腿疼痛者18例,均为未行椎间隙冲洗者,疼痛持续1~8个月自行消失,平均3个月;行椎间隙冲洗者术后无一例出现腰腿痛。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者。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加椎间隙冲洗对术后腰腿疼痛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993年3月~2002年5月,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0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6例,经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症状消失,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L_(4、5)间隙5例,L_5S_1间隙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确诊日期为7~18 d,平均12d。1.2 治疗方法 有2例采用抗炎、脱水等对症非手术治疗3~4个月。有2例采用原切口原开窗进入行椎间隙病灶(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至2004年6月我院应用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652例,进行回顾分析。X线透视下用12号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间隙,注入600~1200万U胶原酶,术后应用抗生素,绝对卧床1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症状良好达81%。结论化学溶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Link SB Charite 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_(4、5)4例,L_5S_12例。结果 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及治疗均有争议。本院至1988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8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加大量冲洗,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5例,女3例。年龄2 6~5 6岁,平均39岁。6例继发于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2例继发于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病变间隙:L4 ,56例,L5/S12例。其中2例由外院术后发病转入我院。发病时间3~10d ,平均7d。1.2 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原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甚…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息者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4、5 4例,L5S1 2例。结果: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3~4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3.4岁;病史8个月~3.6年,平均18.4个月。均为单间隙病变,以单纯腰痛为主者2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以一侧为主者7例。手术节段为L4.5 6例,LsS1 3例;后侧入路8例,经腹膜后侧前方入路1例。随访12~13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20ml。术后4~5d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6周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根据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临床成功率88.9%;复查X线片示术后和术前椎间隙高度百分比为128%。1例患者术后腰痛缓解不明显,第4d出现健侧下肢放射痛,经卧床、脱水治疗后缓解。2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示植入物轻度移位,未见腰椎生理弧度异常改变.腰椎活动度正常。未见植入髓核脱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增加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的正常运动功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1例,L_(1~2)1例,L_(2~3)2例,L_(3~4)7例,L_(4~5)8例,L_5S_1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入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1~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1例,L1~2 1例,L2~3 2例,L3~4 7例,L4~5 8例,L5S1 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入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1~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的10 %左右[1] 。我们从 1998年 10月以来采用经皮穿刺 ,分区减压法治疗 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其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2 1~ 5 5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0 5~ 36个月 ,平均 4 5个月 ;急性疼痛期 1~ 16周 ,平均 8 5周。 18例均经过 4周以上的综合非手术治疗 ,10例自觉症状有短期缓解 ,8例无效。1 2 病例选择 参照陈其灿标准[2 ] 制定 :本组坐骨神经痛16例 ,单纯腰痛 2例。下肢神经根管辖区感觉异常者 8例 …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仅有少量文献报告。我院1965~199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9例,并发。椎间隙感染12例,感染率为2.1%。现将其临床表现和感染的原因及防治等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2例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47岁,平均29.7岁。间盘突出的间隙:L4~5 10例,L4~5和L5~S1双间隙突出2例。除2例双间隙出术后感染为L5~S1间隙外,其余的均为L4~5间隙。有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绿脓杆菌感染。 术后至椎间隙感染确诊日期,最短者为3天,最长者为25天,平均为11天,多数为9~14天。 2合并椎间隙感染的…  相似文献   

13.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l例,Ll~2 1例,L2~3 2例,L3~4 7例,L4~5 8例,L5Sl 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人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l~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l~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30个,随访4~28个月(平均16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320 ml)。术后第2d(早期病例为术后第7d),患者可佩戴腰围下地,术后6周除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3例患者术后出现健侧肢体麻木。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无椎间盘假体脱落、失效,远期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23例经标准后侧入路单枚PDN植入,1例经横突间入路单枚PDN植入,1例经腹膜后入路单枚PDN植入。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1例术后1周出现剧烈腰痛,摄片示PDN位置好,给予卧床、镇痛、脱水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4周出现腰腿痛,摄片示PDN部分移位于椎管,二次手术取出PDN行融合术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PDN部分塌陷入椎体内,偶有腰痛,对症治疗,症状缓解。X线片复查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3.34mm。腰椎各方活动基本正常,根据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临床成功率84%,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增加椎间高度,保留腰椎的正常运动功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3%~4%[1、2]。1990年7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9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2~59岁。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5例,开窗髓核摘除4例。L3/41例,L4/55例,L5/S13例。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7d~1个月,平均15d。表现为术后原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消失后7~30d再次出现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烈痉挛性腰痛,夜间尤甚,常因床铺震动、翻身、咳嗽诱发或加重,可放射至臀部、会阴部及大腿。查体:原切口均无炎症表现,腰肌痉挛,呈硬板状,病变腰椎部位有深压痛和叩…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在基层医院中往往因认识不足、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1995年1月~2004年5月,我科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57岁。L3~42例,L4~57例,L5~S14例,出现症状时间:术后5d2例,7d3例,9d2例,14d6例,平均12d。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4例(3例发病2周后、1例发病3周后从外院转入)。患者多数是原有腰腿痛症状在术后均明显减轻及消失后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腰部剧痛,常强迫体位,轻微震动可诱发,生活不能自理。腰背肌痉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椎间隙加压冲洗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采用椎间隙冲洗90例(A组),未冲洗组60例(B组).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3个月~7年,平均2年.术后遗留腰腿痛者10例,5例复发者行二次手术治疗.根据Macnab改良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93%,B组优良率90%.结论 椎间隙加压冲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及预防感染的发生,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后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年 6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2 6例 ,发生椎间盘炎 5例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 病例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2 9~ 5 2岁。病变间隙L4~L53例 ,L5~S12例。住院时间最短 70天 ,最长2 12天 ,平均 14 0天。主要临床特征 :术后 1周左右 ,术前症状缓解后再发生剧烈腰痛 ,轻微震动可诱发 ,病变椎间隙有深压痛、叩痛 ,并向双下肢和臀区、髋部放射。体温不超过 3 8℃ ,WBC升高 ,血沉 5 0~ 12 0mm/ 1h ,平均 70mm/ 1h ,C反应蛋白 4 0~ 10 5mg/L ,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从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并得到1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疾病患者988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84岁,平均48岁.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98例,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52例,椎间孔外及椎孔间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椎间隙感染18例,高龄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坐骨神经痛38例.病变节段分布:L1/2 5例,L2/3 35例,L3/4 48例,L4/5 582例,L5/S1 218例,43例为多节段.采用MacNab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并对间接性减压术和目标定位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包含性(A组)和非包含性(B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7例,发生率4.8%,包括局部麻木感29例,硬脊膜微小撕裂1例,手术操作器械折断3例,部分运动神经受损5例.细菌性椎间隙感染5例,非细菌性椎间盘炎4例,所有并发症均得到良好的处理.随访12~84个月,平均58个月.A组患者中间接性减压者MacNab评分满意度为87%,目标定位椎盘摘除术者为9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3.460,P=0.084);B组患者中间接性减压者MacNab评分满意度为53%,目标定位椎盘摘除术者为9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15.757,P<0.001);A、B组比较间接性减压术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X2=37.357,P<0.001),目标定化椎盘摘除术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X2=0.072,P=0.821);椎间孔外及椎孔间型突出者MacNab评分满意度为80%(32/40),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满意度74%(31/42).椎间隙感染满意度72%(13/18),高龄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坐骨神经痛满意度71%(27/38).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下,应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患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间接性减压术治疗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目标定位椎盘摘除术治疗包含性及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较优良的临床疗效率,且明显优于间接性减压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椎间孔外及椎孔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疗、椎间隙感染和高龄腰椎退化性疾病合并坐骨神经痛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