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16例心脏术后MODS伴ARF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液滤过器行CBP治疗,8例存活(A组),8例死亡(B组);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和48h取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4、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BP治疗2h后A组促炎因子TNF-α、IL-6迅速下降,24h后IL-8明显下降,而死亡组治疗过程中上述炎性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抗炎因子IL-4在CBP治疗过程中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意义.A组TAC在CBP治疗6h后明显下降,MDA在12h后明显下降,SOD在24h后明显下降;B组SOD、TAC在治疗2h后即开始明显下降,MDA在48h的治疗过程中持续保持高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结论 CBP有助于改善MODS患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性损伤.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化应激,减轻氧化损伤.在CBP治疗过程中,TNF-α、IL-6、IL-8、MDA浓度持续高水平及SOD早期下降者预后差;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心脏术后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BP治疗。观察CBP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MODS评分。结果: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D-D、FIB及APACHEⅡ、MO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的恢复,控制患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MODS患者,其中治疗组(MODS发生48 h内行CBP治疗)46例,对照组(MODS发生48 h后行CBP治疗)52例,分别行CBP治疗48~276 h.观察并比较两组CBP治疗24、48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ODS评分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生MODS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 两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可能早期开展CBP治疗,能提高MOD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0例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均行CBP治疗。于CBP前,CBP后第1、3、5、7天清晨,分别测定CRP、SAA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BP治疗后,存活组CRP和SAA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CD3 、CD4 、CD4 /CD8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CD8 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死亡组在CBP治疗前后CRP和SAA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CD3 、CD4 、CD4 /CD8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D8 在CBP治疗前后呈下降趋势。结论CBP可降低MODS患者的CRP和SAA水平,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沈波  李艳  张薇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33-143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continousbloodpurification)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效果及体会。方法:用百特公司AccuraCRRT机,碳酸氢盐置换液(采用南京军区总院配方),12例MODS患者接受日间CBP治疗,8~16h/d,透析液50mL/min,后稀释补充置换液3~4L/h,平均治疗时间为116.8h。结果:12例患者存活7例,死亡5例;9例患者治疗前需用升压药维持血压,治疗1h后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心率显著下降(P<0.05),血清BUN、Cr、K+、AST、ALT显著下降。结论:CBP能有效改善肝肾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用于MODS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MODS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用APACHKH评分、MODS评分、SAPSH评分和TISS评分系统对MODS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群体病员死亡风险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各评分结果,并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评分与凝血参数中PT、PT—INR、APTT、Fg、TT和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ACHKⅡ、MODS评分和SAPSⅡ,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分别P<0.01,P<0.01和P<0.05)。治疗前、后凝血参数间进行比较,仅仅D—D治疗后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APACHKⅡ、MODS评分、SAPSⅡ和TISS均与有关凝血参数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CBP是治疗MODS的有效手段之一;CBP治疗过程中抗凝技术的使用,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的恢复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CBP治疗72h。在治疗0、24、48、72h时,各取肝素抗凝血15ml,分离单核细胞,脂多糖(LPS)10mg/L(10μg/ml)刺激12h,ELISA法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6、IL-10);测定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抗原呈递功能(流式细胞仪),同时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血浆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在接受CBP治疗时,①单核细胞分泌功能:治疗前,单核细胞分泌活跃。治疗后,该组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0均明显减少(P<0.05);②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与正常人相比,MODS患者单核细胞表达HLA-DR都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③单核细胞数量:治疗前,与正常指标比较单核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单核细胞数量明显上升接近正常水平。CBP治疗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④3例死亡患者IL-10较其他患者明显升高,HLA-DR的表达则明显低下,CBP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①CBP能明显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②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及血浆IL-10水平是反映多器官功能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6例心脏术后重症急性肾衰竭(ARF)伴MODS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滤器行CBP治疗,7例存活(A组),9例死亡(B组)。对这些患者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h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观察不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B组受损的器官数明显多于A组(P<0·05)。②治疗前B组MOD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CBP治疗24h后,A组MODS评分、APACHEⅢ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治疗后A组的促炎因子迅速下降,而B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促炎因子浓度无明显变化。④两组各细胞因子浓度在CBP前无差异;A组在治疗2~6h后TNF-α和IL-6水平不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且明显低于B组,IL-4尽管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治疗6h后其水平明显低于B组。结论①心脏术后MODS器官损害数多的患者死亡率高。②在CBP治疗过程中,血浆TNF-α、IL-6和IL-4持续高水平者预后差。③血浆TNF-α、IL-6和IL-4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评价心脏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救治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BP治疗儿童MODS患者1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BUN、Cr、电解质和血气变化,对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儿年龄2~10岁,治疗前存在2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严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合并少尿无尿。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血BUN、Cr、电解质和血气变化明显好转。结论CBP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循环衰竭患儿也能进行CBP治疗。CBP能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是治疗儿童MODS合并少尿无尿者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感染所致MODS患者17例,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浆置换(PE)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用Swant-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检测氧代谢指标。结果 与CBP前比较,CBP治疗后,体血管阻力指数(SWRI)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MAP)回升,心率(HR)下降,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PAP、PCWP)也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1),氧供及氧耗均有所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BP可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供,但对氧摄取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内压(IAP)检测在危重病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分析比较危重病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IAP结果、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及计算腹内压正常组和增高组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及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即刻、第1天、第2天、第3天IAP值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5、2.56、3.22、3.95,P均〈O.05)。监测腹内压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入院IAP及入院24hAPACHEII和MOD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5、2.56、3-22、3.95、3.07、2.89,P均〈0.05)。腹内压增高组与正常组入院24hAPACHEⅡ和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9、2.16,P均〈0.05);腹内压增高组的预后病死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结论腹内压升高与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对重症患者入院后进行腹内压测定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硝酸还原法和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分别测定MODS组25例及非MODS组31患者12、24、48、72、120 h及对照组32例血浆NO及P选择素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MODS组12、24、48、72、120 h血浆NO及P选择素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MODS组仅24、48 h血浆NO及P选择素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ODS组与非MODS组相比,24、48、72、120 h血浆NO及P选择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并发MODS患者血浆NO及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参与导致有机磷中毒发生多脏器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初诊T2DM患者66例,按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4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UAE组) 32例,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三组间体重指数(BMI)、血压(Bp)、血糖(FBG及2hPPG)、血脂(TG、TC、LDL、HDL)、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肽水平(空腹及2小时C肽)、C-反应蛋白(CRP)、Hcy的差异,并分析其与24hUAE之间的关系.[结果]①DM组和DM+UAE组中Hcy、FBG、2hPPG、HbAlc、TG、TC 、空腹及2小时C肽、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UAER组Hcy、FBG、2hPPG、HbAlc显著高于DM组(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hUAE与血浆Hcy成正相关(r=0.612,P〈0.05);Hcy与CRP呈正相关(r=0.704,P〈0.05),与FBG、2hPPG 、HbAlc均无相关.[结论]Hcy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激发氧化应激过程导致早期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抗炎灵在预防重度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方法】重度烧伤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按常规烧伤处理,中药纽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抗炎灵煎剂。观察两纽治疗前后胃黏膜改变(胃镜下)及胃黏膜pH值(张力计法),中毒性肠麻痹、SIRS/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后,胃镜观察显示:中药组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为31.82%,明显低于对照组61.90%(P〈0.05);胃黏膜pH值:治疗72h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纽均有提高,但中药组(7.335±0.063)比对照组(7.013±0.102)升高明显(P〈0.05);中毒性肠麻痹、SIRS/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炎灵能有效预防重度烧伤后SIRS/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化指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等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24h、48h时与治疗前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经CBP治疗24h和48h后血气、生化指标血pH值、乳酸、HCO3-、BE等明显得到改善(P<0.01或P<0.05),而肾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患者经CBP治疗2h、6h或12h后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或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在治疗6h后明显减量(P<0.01或P<0.05).讨论 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除物质多,有效纠正内环境、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作用,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延长生存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世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87-168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8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栓组("-34)和对照组(n=50)。溶栓组用rt—PA0.9mg/kg,溶栓12h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d,连续应用7d;对照组不使用rt—PA,其他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个月及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d后Barthel指数开始明显升高,治疗后7d、1个月及3个月溶栓组的Bar—th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x2=8.57,9.84;P〈0.01);两组Fib水平治疗后12h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48h及72h两组Fib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科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D-Di)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SIRS组(48例)和非SIRS组(72例),分别于发病24 h内及3 d、7 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CRP、IL-6、D-Di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血清CRP,非SIR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时血清IL-6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非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D-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D-Di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5.042,P0.05),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7.879,P0.05)。结论血清CRP、IL-6及D-Di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DN)肾病血清脑利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N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强化血糖治疗后二者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DN 88例,按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血清肌酐分为正常蛋白尿组(SDM组,Umalb〈30 mg,28例),早期肾病组(EDM组,30 mg300 mg,Cr〉110 μmol/L,14例).另选健康成人28例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BNP,用HT-Ⅱ型酶联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EDM组,CDM组,CRF组BNP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42,P〈0.05),Cr(r=0.56,P〈0.05)呈明显正相关.EDM组,CDM组,CRF组Hcy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28,P〈0.05),Cr(r=0.46,P〈0.05)呈明显正相关.强化血糖控制后BN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N患者BNP和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和Hcy水平对预测DN的发生发展,病程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转染pEGFP-N1-H281质粒载体至小鼠血管内皮细胞(VEC),观察H2-B1基因对小鼠VEC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探讨借鉴母胎免疫耐受模型预防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0.5μg/ml空质粒、0.5μg/ml H2-B1质粒、1.0μg/ml H2-B1质粒转染小鼠VEC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仪、酶标仪检测不同时间质粒的转染效率、H2.B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转染VEC的凋亡与增殖情况。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0.5μg/ml、1.0μg/ml H2-B1质粒组的H2-B1基因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H2-B1基因促进VEC凋亡,转染48h、72h后1.0斗g/mlH2一B1质粒组与空白对照、0.5μg/ml空质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2-B1基因抑制VEC增殖,转染24h、48h、72h后0.5μg/ml H2-B1质粒组、1.0μg/ml H2-B1质粒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0.5μg/ml空质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GFP—N1-H281质粒载体转染小鼠VEC后,能够有效促进其凋亡,抑制其增殖,减弱小鼠VEC活性,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氯吡格雷口服对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一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确诊急性sTEMI患者61例,分为常规治疗组(ROU组)31例和氯吡格雷治疗组(CLO组)30例。ROU组接受溶栓(尿激酶)、抗凝(低分子肝素钙)、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抗心肌重构(卡托普利)及保护心肌(倍他乐克)等药物常规治疗。CLO组除接受前述治疗外,入院时即开始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300mg负荷量,继以每日75mg)。比较两组间溶栓治疗后2h内ST段改变、入院后24h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浓度变化及入院后48h内血液循环中siCAM-1和P-选择素浓度。【结果】溶栓后2h内ST段降低50%,ROU组为15例(48.4%),CLO组为18例(6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K—MB浓度,在入院后即刻、入院后4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入院后8h、入院后12h、入院后24hCLO组显著低于ROU组(P〈0.05,P〈0.01)。入院后48hICAM-1浓度及P-选择素浓度CLO组显著低于ROU组(P〈0.05,P〈0.01)。【结论】对于STEMI患者,在常规治疗外早期联用氯吡格雷治疗,可限制心肌梗死范围,并可降低血液中siCAM-1和P-选择素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